第一章

第一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是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九月十八日。

[鉴赏]

鲁迅(1881—1936),本名树人,字豫才。浙江省绍兴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徬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坟》,《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花边文学》、《南腔北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以及《中国小说史略》等。

鲁迅先生散文风格总体上给人沉郁、洗练、凝重之感,不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却使我们眼界大开,我们终于可以真实地“认识”鲁迅先生了,鲁迅先生也有常人的一面,他以如歌如诗的笔触将自己心中的柔情挥洒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纯洁如新雪般的童心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是清澈明净的,不含一丝杂质。

在这篇散文里,我们见不到“匕首和刀枪”去“刺空敌人的胸膛”,有的只是“油蛉在低唱”,还有“蟋蟀在弹琴”……。

读罢全文

我们没有往常读鲁迅文章应有的感时愤懑之情,而代之以拥有一份怡然恬适的心情,在鲁迅先生为我们精心描绘的童年画卷里,我们的心在不停地交融着,那真实而又美好的情愫萦绕在我们心里,久久挥之不去。

我们也时常感怀童年的人或事,可就是不知如何去说,如何去写,即使写了也总觉得缺了些什么,平添了无数的懊恼。鲁迅先生以清新、质朴的素材——如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夏天百草园的种种景致;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冬天捕鸟的乐趣……,寥寥几笔就把童年生活写得生动传神,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别的不说,单从取材角度说,鲁迅先生的高明之处就让人叹为观止了。我们再看本文的语言同样是清新质朴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

这些话语都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读起来娓娓动听,丝毫没有堆砌、斧凿之痕迹,让人感到真实自然。

我们只有拥有这份真实自然感觉,才能够与文章产生共鸣,才能够领悟文章深邃的境界美。

我们还能看出鲁迅先生善于使用对比手法,“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结构上形成鲜明的对比。“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童年时代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可以无拘无束地尽情欢笑的乐园,“三味书屋”有的只是孔子的牌位、老师的戒尺,还有刻板的经课,鲁迅先生走进“三味书屋”,就意味着他要与“百草园”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说再见,从此他的生活就多了一份凝重。

当然鲁迅先生是否把“三味书屋”当作封建教育制度而加以批判,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不过鲁迅先生所描绘的“三味书屋”拥有很多的欢乐气息,同样“老先生”也不是一个腐儒形象,反而和蔼可亲,耐人寻味!或许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也有很多的依恋呢?这种对比手法使文章的结构特征更加鲜明,也有助于我们把握住文章的脉络,加深我们对文章主体思想的理解,这也是鲁迅先生的高明之处。

总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鲁迅先生以素朴隽美的文字向我们吟唱了一曲“童年牧歌”他以真实自然的场景拨动了我们的心弦,让我们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可以说这篇文章是现代散文的精品,让人读后不忍释卷,由此我们可知鲁迅先生作为“文坛一代旗手”的“伟大之处了”,这其中的点点滴滴绝非我们后生小辈三言两语就能论断清楚的。

(向阳)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