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总序

“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问世已逾十五个春秋,出版著作数十种,应当说它已经成为新世纪我国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翻译介绍国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大型丛书。为适应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形势,特别是满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的迫切需要,我们将继续加大这套丛书的翻译出版力度。

“译丛”在不断成长壮大,但初衷未改,其直接目的是为国内学术界乃至整个思想文化界翻译介绍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提升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并推动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包括学科体系、教学体系和话语体系等;而根本目的是借鉴当今世界最新文明成果以提高我们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乃至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提供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撑。

“译丛”的鲜明特征是与时俱进。它站在巨人的肩上不断前行。改革开放后,我国学者翻译介绍了大量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特别是徐崇温先生主编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等,将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成果介绍到国内,对推动我国学术研究发挥了巨大作用。20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世界格局出现重大转折,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一大批新的研究成果。我们这套丛书的使命,就是要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跟踪研究,尽快把这些新的思想成果介绍到国内,为人们研究有关问题提供参考。

我们所说的“国外马克思主义”是“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世界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世界马克思主义”是指自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来的所有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经典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以及其他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狭义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则是中国学者通常指称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之后的中国以外的马克思主义。

160多年来,世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在实践上改变了世界格局,而且在思想文化上影响深远。仅从思想文化角度看,其影响至少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话语体系。如“经济—政治—文化”“生产力”“经济结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已经成为世界通用的概念。不管人们是否赞同马克思主义,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和分析方法。第二,它影响并带动了世界上一大批著名学者,包括卢卡奇、葛兰西、哈贝马斯、沃勒斯坦等。正是这些思想家在引领世界思想潮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第三,它深刻影响了当今世界各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包括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新闻学等。第四,它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社会思想文化和制度文化,包括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以及各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制度文化。第五,它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大众文化,包括大众语言、生活节日,如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等。应当说,在当今世界上,马克思主义已经深入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

160多年来,世界马克思主义本身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从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下的经典马克思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局面下多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20世纪以来,在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出现过社会民主主义模式的马克思主义、与苏联模式相对应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近几十年来出现的“新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等;在社会主义国家,则先后形成了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及其他各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尽管世界马克思主义形态纷繁多样,但其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和价值指向是相同的,这就是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大潮中不断批判资本主义,寻找替代资本主义的更好方案,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道路。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是最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翻译和研究大国,认真研究借鉴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一日千里,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全球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都在不断呼唤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以及世界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一轮发展,正在引发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极好机遇。同时,也应当看到,尽管今天的世界是“一球两制”,但资本主义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主导人类文明的时代尚未到来。时代的深刻变化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亟须回答的重大课题。比如,究竟应如何定义今天的时代?对此,国外学者给出了各种答案,诸如“全球化时代”“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后现代社会”“消费社会”等。又如,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深入推进,人类世界交往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越了以往任何历史时代,由此引发一系列全人类性的问题。如全球经济均衡发展、国际政治民主化、生态环境保护、人的全面发展、后现代状况、后殖民状况、多元文化、世界体系重构、全球治理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也越来越多地进入思想家们的理论视野。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危机的普遍爆发,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又重新焕发生机,并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又引发世界思想界乃至社会大众新一轮的研究热潮,特别是对“中国模式”的研究方兴未艾。关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以及二者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等的研究仍然是当代国外左翼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以及国外学者所做出的回答,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了解这些思想潮流,有助于我们认识、研究当今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问题。

从中国现实来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突飞猛进,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正在逐步从世界舞台的边缘向中心迈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也不断推出。随着中央组织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不断向纵深发展,我国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开放实践进程交相辉映,这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研究与教学的结合上愈加深入,愈加科学,愈加丰富,愈加具有实践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中国思想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朝气蓬勃而又富有创造精神。然而,也应当看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还面临各种困难与问题、风险与挑战,如社会不公、贫富分化、权力腐败、物质主义泛滥、人文精神失落、生态环境破坏等。为解决这些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要把这些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变为现实,还需要做深入的研究。这是我们理论研究面临的首要任务。再者,我国这些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但国际话语权还很小,这是制约我国走向世界的关键。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就必须在未来世界文明的舞台上有所作为,不仅要解决好自己的发展问题,还要关注人类的命运。这就需要站在世界潮流的高度看问题,特别是要把握和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既要做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并存、相互影响的准备,又要培养担当精神,主动引领世界文明的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新文明对资本主义旧文明的超越,做出我们中华民族的新贡献。而要赢得世界的话语权,乃至引领世界文明潮流,就需要认真总结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经验,特别是要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把这些实践经验上升到思想理论和学术研究的高度,形成一套现代化的国内外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等,使之能够进入世界各国的学术研究领域、教学教材体系乃至变成大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提出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任务。

作为21世纪的中国学者,要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就必须始终站在学术前沿,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不断汲取人类一切优秀的思想学术成果,以丰富自己的头脑,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推进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提供理论智慧。

正是出于上述考虑,我们力求站在世界潮流发展的高度,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理论研究的实际,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中选择有时代性、创造性、权威性、建设性的作品,译介给我国读者。这应当说是“译丛”选题的基本原则。

至于选题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有关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即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和思想发展史的研究成果,如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基本观点及其发展历程的研究成果,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梳理分析,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成果,等等。这些成果的翻译引进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传播史的研究。二是有关重大理论问题研究成果,即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规律和未来趋势方面的新成果,如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走向、人类文明转型、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等的研究成果。这有助于我们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现状和趋势,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三是有关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成果,如关于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生态问题、后殖民主义、文化多元主义、人的发展问题、共享发展问题等的研究成果。这有助于我们回答和研究一系列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四是海外有关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研究。这是近些年来国外学术界研究的新亮点,也应当成为我们这套丛书的新亮点。翻译介绍这些成果有助于我们了解国际思想界、学术界乃至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互鉴,提升我们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除了这四个方面之外,其他凡是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成果,也都在选题之列。当然,由于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国外学者的思想认识与我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也不一定完全正确,相信读者会用科学的态度对这些思想成果进行甄别和借鉴。

为更好地完成丛书的使命,我们充实调整了顾问与编委队伍。邀请国内著名的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作为丛书顾问,同时,邀请国内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作为编委,还适当吸收了青年学者。这些学者,或精通英语、德语、法语、日语,或对某一领域、学派、人物等有专门研究,或对国内某一地区、某一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权威性。有这样一支语种齐全、研究面广、代表性强的老中青队伍,加之广大学者的积极支持,我们有信心把丛书做得更好。

“译丛”自2002年问世以来,得到我国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同人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其中有的译作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这套丛书还日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不少国际著名学者表示愿意将自己的新作列入丛书。为此,要衷心感谢所有关心、帮助、支持和参与丛书工作的朋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而我们的能力有限,只能有选择性地陆续翻译出版,有考虑不周或疏漏乃至失误之处,也请大家鉴谅。希望新老朋友们继续为丛书推荐书稿、译者,继续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和理论研究事业奉献智慧与力量。

杨金海

2016年6月16日

于北京西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