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个人简介:

官方职务是班级的心理委员。但我挂着名,并没有真正帮助过谁,我的心理问题还都是大家辅导的,谢谢大家。

直到某个快递再不寄出去就来不及了,整日蛰伏在宿舍阴凉里的懒散大五狗才终于拿着一张表格下楼,看见大家都已经露出了大白胳膊大白腿,才恍如隔世一般惊觉三四五月不知不觉间都已经全部过完。空气里满是北京夏天混着雾霾的闷热味儿,深吸一口进肺,却像是终于吃足了什么新鲜的时令水果一般,整个人神清气爽。太阳毒辣,不时晃得人眼睛疼,但这一股热风吞进肚里,却又好像立刻有了无尽的气力能去做无尽的事情。

男生宿舍下的工地日夜喧嚣着。同学们穿过旁边为了防止坠物搭起来的简陋廊子,多少觉得增添了点什么仪式感,可能“知山知水,树木树人”这几个大字毕竟不是白白贴上去的。文化墙几经粉刷,上面永远涂着新鲜的颜色,人流中却再少有目光去关注画的都是些什么。

9号楼

图书馆

路过从没进去过的实验楼和钢笔画课上大家围着写生的亭子,沿着理学院和工学院间的小路进到学研中心,我在C座14层填好表格后,还特意又穿过展厅到A座看了几眼垂花门。门前的桌子上摆满了图纸和书本,但也只是露出的学研诸多自习场所的一角。当年可以偷偷潜入的主楼521等“刷夜”圣地,可能今天看来也不及这栋新房子的万分之一。学研投入使用以后,设计课都搬到了这栋高端大气的新建筑里,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总给我一种画图事业的前途都是光明的错觉。当然更可能是因为之前四教(第四教学楼)的教室实在太过阴暗,在里面上课,总觉得暗淡无光,阴冷的气氛甚至连画水彩的时候都影响色彩饱和。不过,现在那个阴仄仄的四教虽然还立在那里,却更像是一栋不知所云的沉默背景,反正之后我是再没进去过了。

实验楼

我拿着填好的表格,准备去档案馆走一趟,从主楼背后经过的时候,迎接我的依然是阵阵亲切爽快的“主楼风”。校医院还是一副看不出来到底有没有“开门接客”的懒散样子,不过幸好它藏在各个建筑中间,倒也省得被外人撞见。档案馆就在标本馆一层,倒是标本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叫做博物馆了。问过老师几个简单的问题后,我便出来了,终于可以把快递寄走,了却一件事情,但拿着这张写满了字的A4纸站在标本馆门口,我却突然不知道该去哪里了。

标本馆

下课了,人流逐渐开始汇聚,校园马上又要迎来一个人声鼎沸的中午。热烈的同学们扔下还没收拾好教案、关掉电脑的老师便冲出教室,在食堂的窗口前“摩擦”;无数的社团和组织要挤在这中午时间开掉一个个会议,把许多“天大的事情”商量清楚;约会的情侣和贪玩的少年们已经打定主意翘掉下午的课,不过想到可能会被点名,心里还是有些惴惴不安;更多的人吃过饭回到寝室休息一下,又会拎起书包赶去上下午的课,不过倒是完全不用担心中午没睡够,反正课上还可以再补。我脑子里闪过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越发感觉一节课都不用上却什么都不做的自己已经要同学校脱节了,便更加不知道要去哪里打发掉这还很长的一天了。

许多正义的声音从心里冒出来,严酷地责问着,“你还记得图书馆什么样吗?”“你毕设开始做了吗?”“天天在寝室宅着,还有未来吗?”我认真地思考了一会,终于决定抬起脚,往寝室走去。再一次未能抵挡住安逸的诱惑,还是回到寝室安静地做了个懒汉子。

综合楼

转眼就是五年,当时入学时候的许多事情今天已经少有人记得。学校在不知不觉中更新着皮肤和血液,虽然旧事好似越来越少,但春日满院的花开和秋天的银杏、白蜡却依然默默地守候着“林家大院”里的所有人,提醒着你到了那些时候,北林一定仍还会是那个样子的。而我在这里却只剩下这个夏天了,就让我在那么多从没记住过名字的树木的阴凉里再散漫几天吧。

心里还没为自己开脱完,旁边举着杆子测量的同学向对面大吼一声,“收工了累死了”,把我拉回了现实。我看了一眼,他们好像很累的样子,心里默默想起了班里的测量实习,那是在寒冬腊月里,我们一个个冒着冷风早出晚归冻成狗,不知道比你们辛苦多少倍。提起这些来,怕是又得牵扯出一堆段子和黑历史了,还是回寝室订外卖要紧,索性就不再多想。

无可奈何花落去,当时只道是寻常。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