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糗事一箩筐——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一位皇帝。他不住皇宫另建豹房,沉溺酒色,广收义子,甚至自降身份,封自己为“镇国公”,可谓荒唐糗事一箩筐。但是应州一战,武宗御驾亲征,大败蒙古王子。博学多才,精通梵语和佛教精义,可谓文武兼修,实在很难简单地褒贬。
建豹房,收义子
紫禁城向来是无上皇权的象征,是众多野心勃勃之人魂牵梦绕的圣地。但是明武宗却不喜欢这四四方方的深宫内院。他生性好动,崇尚自由,所以他继位之后,就废除了尚寝官和文书房侍奉皇帝的内官,以减少对自己行动的限制。对于每天的经筵讲座,明武宗更是找一切借口回避逃脱,最后索性连早朝也不去了。
明武宗即位的时候刚刚十五岁,还是个少年皇帝,可是却很有主见。大臣们为了规劝他好好上朝理政,联名上奏,甚至以罢官相逼。可是明武宗装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认真地听取大臣的意见,并亲切地安抚他们。可是大臣们一走,他依然我行我素,丝毫没有改观。久而久之,大臣们也就无奈了,加上明武宗虽然贪玩,却不至于做出什么伤天害理之事,大臣们也就任由他去了。
因为不喜欢住在宫中受人约束,叛逆的明武宗就谋划着搬出宫去生活。于是,他就在皇城西北为自己建了一所豹房新宅。豹房其实并不是武宗新创,以前的贵族也有建豹房的。之所以叫做豹房,是因为其中豢养了诸如豹子之类的珍奇猛兽。明武宗的豹房始建于正德二年(1507),至正德七年(1512)共添造房屋二百余间,耗银二十四万余两。豹房建好之后,明武宗就直接搬了进去,从此便更不愿意回宫了。所以,明武宗的豹房并非单纯意义上的游乐场所,而是供其生活和处理朝政的行宫。
这所精心修建的豹房构造复杂,形同迷宫,里面除了豢养大量猛兽之外,还建有妓院、校场、佛寺等等。所以,有人认为当时的豹房才是真正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总部。豹房之中除了野兽、僧尼、歌伎之外,还有很多武宗的义子。广收义子也是武宗的一个怪癖,他在位短短的十几年间,曾收有几百个义子,甚至在正德七年(1512)一次就将一百二十七人改赐朱姓,真是旷古未闻。
在众多义子当中,武宗最宠爱的是钱宁和江彬。钱宁自幼被卖给一个姓钱的太监,他古灵精怪,很善于逢迎,又擅长骑射,很得武帝欢心。由于武帝经常和钱宁形影不离,官员们去豹房找武帝,只要看到钱宁出来,就知道武帝肯定在里面。另一个义子江彬原本是一名骁勇善战的边将,只因在一次觐见时大谈兵法,深得武帝赞赏,便被收为义子,留在身边。有一次,武宗在豹房里和老虎玩,不知怎么回事,老虎突然扑向武宗。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江彬不顾生命危险,挺身救驾,制服猛虎,由此更得武宗信赖。
营建“镇国府”,自封“镇国公”
有了豹房之后,生性不羁的明武宗还是向往更广阔的世界。这时候,义子江彬就常常鼓动武宗离开京城到西北游幸,并且向武宗吹嘘边军如何英勇善战,引诱武宗将边军与京军互调,借以巩固自己的势力。按照明朝的祖制,边军和京军永远不能互相调换。因为边军承担着拱卫边境的重任,如果受到削弱,蒙古骑兵便会趁机入侵。所以轻易调换边防,是非常危险的举措。可是明武宗不听大臣们的强烈反对,执意打破祖制,将边军调入京城,设东、西官厅,由江彬、许泰统率。
多次巡游边地之后,明武宗开始幻想着建立丰功伟业,像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一样名垂青史。于是,明武宗在北方重要的军镇宣城修建了一座镇国府,并且自封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一个皇帝,却自封为将军,甚至改名朱寿,实在是亘古至今头一遭。他不但自封为将军,还在往来公文上盖上“威武大将军”印,并令兵部存档,户部发饷。简直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又当皇帝又称臣,还给自己发饷,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是明武宗做的荒唐事儿多了,也不怕别人嘲笑非议。他很喜欢宣府的镇国府,甚至称那里为“家里”。正德十三年(1518)立春,武宗在宣城举行迎春仪式,甚至亲自设计指导,命人准备了数十辆马车,上面满载妇女与和尚。行进之时,妇女手中的彩球就与和尚的光头相互撞击,彩球纷纷落下。看着自己别出心裁的杰作,明武宗甚为高兴。
为了常驻边疆,明武宗命人大肆修缮镇国府,并且把豹房的珍奇异宝和美女、僧人都搬了过来。这样一来,他既可以密切关注北方动静,又可以逃避朝臣对自己的规劝和进谏。所以,直到驾崩,明武宗也没再回紫禁城住,而是在豹房和镇国府两地乐不思蜀。
“立地皇帝”刘瑾
明武宗之所以这么沉溺玩乐,做出很多离经叛道的荒唐事儿,除了自身的个性之外,当然少不了身边近臣的蛊惑。除了上文提到的义子之外,明武宗身边还有很多亲信的宦官,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八虎”。这“八虎”其实是八个太监,以刘瑾为首。他们整天鼓动着武宗玩这个玩那个,并且从各地搜刮奇珍异宝,供武宗玩乐。刘瑾善于逢迎,知道武宗喜欢自由,便偷偷带他出宫去玩乐,所以深得武宗的宠信。仗着武宗的宠信,刘瑾便借机逼迫地方官员向自己进贡,名义上是为武宗寻找奇珍异宝,实际上是为自己聚敛钱财。很多官员因为无钱或不愿进贡,竟被他活活逼死。所以,朝廷官员对他又恨又怕,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立地皇帝”。
多行不义的刘瑾招致的怨恨越来越多,到了正德五年(1510),宁夏安化王反叛,起兵的名义就是清君侧,灭刘瑾。可是刘瑾为了自保,把檄文藏了起来,并且让杨一清与太监张永领兵前去镇压,很快就平息了战乱。但是,刘瑾一直怕“八虎”中的其他太监夺走自己的地位,便一直对其他几个人严加防范,并抓住一切时机在武宗面前诋毁他们。
杨一清就利用这个机会,趁机拉拢太监张永。张永本来就受过刘瑾的陷害,险些被逐出宫去,一直想伺机报仇。在杨一清的挑拨之下,张永决定除掉刘瑾,取而代之。
于是,同年八月,张永、杨一清剿灭了宁夏安化王的叛乱,班师回朝。在庆功宴结束之际,张永突然从袖中取出弹劾刘瑾的奏章,奏明刘瑾违法犯纪十七事,指出安化王造反皆因刘瑾,说刘瑾有反叛之心,图谋不轨。武宗也知道刘瑾素来所做之事,便装作酒醉的样子问道:“刘瑾果真负我?”周围的马永成等人也趁机历数刘瑾不法之事。武宗便当场命令抄家,果然在刘瑾家中搜出私刻玉玺一枚,穿宫牌五百,以及盔甲、弓箭等违禁物品若干,又发现他平时所用的折扇里面竟然藏有两把锋利的匕首,显然有伺机弑君自立的嫌疑。于是,威风一时的刘瑾便被关押在菜厂,后被凌迟处死。据说行刑之时,许多平日遭到刘瑾迫害的人,还花钱买刘瑾被割下来的肉吃,以解心头之恨。
御驾亲征,打败蒙古小王子
明武宗素来尚武好战,虽然行事荒唐,却也期望能够在自己在位期间立下一些显赫的军功。他一直很崇拜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所以不惜把自己的行宫设在边远的宣城。终于,在正德十二年(1517)十月,明武宗期盼已久的机会来了。
蒙古小王子率兵来袭,和明军大战应州,杀得难解难分。眼看明军被蒙古军分割包围,渐渐处于下风,明武宗作出一个大胆决定,要御驾亲征,和蒙古兵一决胜负。这场御驾亲征绝非作秀表演,明武宗在整个作战过程中与士兵们同吃同住,还亲手杀敌一人,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使得明军气势大振,很快就扭转了局势。最后,蒙古小王子只得引兵退去,明军大胜。这场战役让一直渴望立功的明武宗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想当年明英宗率五十万大军却在“土木堡之变”中成了蒙古军的俘虏,而此次武宗率五六万人抗击四五万人的蒙古军取得了完胜,使蒙古兵在之后很长时间内不敢侵扰明朝。这的确是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明武宗在这场战役中表现出来的指挥才能和作战技能都让众人刮目相看。
武宗热衷佛教
明武宗不仅会带兵作战,还喜欢研究宗教,试图以佛老之学来弥补儒学的不足之处。据史书记载,他精通梵文和阿拉伯语,所以可以看懂佛教原典和伊斯兰教经典,对佛教和伊斯兰教都颇有研究。他在位期间,也曾经大兴土木建造寺院,并宠信星吉班丹、罗竹班卓、三竹拾刺等藏僧,和他们谈玄论经,甚至自称为“大庆法王西觉道圆明自在大定丰盛佛”,命礼部铸造金印,以皇帝和大庆法王的双重名义签署诏诰敕令。由此可见他对佛教的热忱。
死亡之谜
明武宗的死亡一直是解不开的谜团。据史书记载,在正德十五年(1520),明武宗在清江浦(江苏淮安)南巡,钓鱼的时候不幸落入水中,受了惊吓,自此之后便落下病根。第二年,明武宗就病死在豹房中,享年三十一岁。按理说,明武宗热衷游猎,身体还算健壮,年纪轻轻的他怎么会由于落水就一命呜呼呢?于是,也有史学家考证是明武宗的义子江彬害死了武宗,但也没有可靠的凭据。所以这个生前荒唐不羁的皇帝死后依然是一个谜。终其一生,虽然做了很多令人诟病的荒唐事儿,却也不完全是无道的昏君。他的一生总的来说就是离经叛道,充满传奇色彩的,也正因此才能成为后世议论不断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