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书画艺术大师——宋徽宗赵佶

一代书画艺术大师——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赵佶是一个政治上了无建树的昏庸之君,不过他的艺术修养很高,诗词、书法、绘画都造诣颇深,堪称一代艺术巨匠。他一生爱书如命,收藏成癖,独创一代绝笔瘦金体,重视画院、优待画家,使得北宋的文化艺术一度达到了鼎盛时期。

爱书如命

爱书如命是知识分子的通病,而要真正做到爱之“如命”,却不是寻常人能够做到的。据《宋人遗事汇编》记载,靖康之变(1126),金人攻破了汴京,到处抢掠财宝。宋徽宗看着自己平日乘坐的轿子被人抢走,自己宠爱有加的妃子被人掳去,都强作镇定,面不改色。但当听闻自己收藏的三屋子书画被金人洗劫一空时,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喟然叹气,心痛不已,可见其爱书之心远远超乎金银和美女。

《北狩行录》中还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据说有一次郑太后派人给徽宗送来十匹绢,本想给徽宗缝制几件换洗的衣服。可是正好遇到书贩子在叫卖王安石的《日录》,徽宗手头没钱,便拿起绢去换书。宁可不换新衣也要看书,可见他对书的痴迷。

独创“瘦金体”

宋徽宗的书法不但在北宋的时候独步一时,而且他独创的瘦金体也流传至今,影响了一代代书法艺术家。宋徽宗的书法吸收了薛稷和黄庭坚的优点,而又不落窠臼,能够在前人书法艺术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瘦金体。所谓瘦金体,主要特点在于笔势的飘逸,轻盈,但不纤细软弱,而是有如金石一般瘦劲,有骨气。有人称赞道:“笔势飘逸,如冲霄鹤影,高迈不凡;掠水燕翎,轻盈无迹,瘦劲而不纤,端整而不板”,形象地说出了瘦金体的特色。

徽宗的书法作品流传今日的不多,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其御笔题跋中,窥见其瘦金体独树一帜的风采。《牡丹帖》是徽宗瘦金体的代表作,全帖110字,潇洒飘逸,刚柔相济,结构和行笔都恰到好处。

除了自创的瘦金体之外,徽宗的草书也可谓炉火纯青。流传至今的《草书千字文》就是徽宗草书的上乘代表,这一卷长达1米多,写在整幅的描金云龙笺上,行笔如龙飞凤舞,风流潇洒,堪与一代“草书圣手”张旭媲美。

徽宗在世之时,其书法作品便广受朝野喜爱,人人都以得到一卷一轴作品为荣。据《宣和画谱》记载,有一天徽宗驾临秘书省,心情不错,便突发奇想,拿出自己的书画作品来,凡是公卿臣子,都赐画一轴,行草书一纸。结果众人受宠若惊,蜂拥而上,“皆断佩折巾以争先”。看着这帮臣子不顾斯文地争夺自己的作品,徽宗心中自然飘飘然,便一个人在旁边哈哈大笑。

绘画大师,诸类兼擅

宋徽宗在绘画上的造诣很深,《图绘宝鉴》中称赞他“丹青卷轴,具天纵之妙,有晋、唐风韵”。他不像后世一些画家独擅某一画类,而是画路宽广、博采众长的集大成者。

在众多绘画门类中,宋徽宗最受人称道的当属花鸟画。这些画用笔极其细腻,所画的花鸟栩栩如生,逼真传神。据《画继》记载,他曾经画了一幅《筠庄纵鹤图》,画面上有二十只动作、神态各异的仙鹤,有的游戏于上林苑中,有的饮水于太液池里,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痴迷绘画,收集成癖

宋徽宗从小就非常喜欢画画,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声在外了。他曾经受过著名画家王晋卿、赵大年等人的熏陶和影响,而且作为一个皇帝,他有能力去遍览天下名画,仔细研究其意境笔法,这也为他画技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宋徽宗自己曾经说过“朕万几余暇,别无他好,惟好画耳”,在这种热情的导引下,他不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去搜集名画,辑成了一本包含一百多帙一千五百多件名画的《宣和睿览集》,上自三国时期的曹弗兴、下至宋初的黄居都收集在册。

除了《宣和睿览集》之外,徽宗还敕令编撰《宣和书谱》、《宣和画谱》,这些资料都是后世研究古代书画艺术的宝库。

清人王士的《池北偶谈》中也记录了一则关于徽宗绘画的小故事。传说武昌有一个姓张的人,儿媳妇被狐狸精迷惑,遍请道士法师驱除都没用。最后把徽宗所画的一幅鹰挂在堂上,狐狸精便被鹰击死在堂下。这个故事虽然荒诞夸张,却也可见宋徽宗的花鸟画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除了花鸟画之外,宋徽宗的人物画也很精妙。他能够在咫尺画幅上画出上千个人物,而且连其中的宫殿、禽畜都画得栩栩如生,生动自然,丝毫没有雕琢之气,这的确不是寻常画工所能做到的。宋末元初的著名画家赵孟就曾经高度评价过徽宗的人物画,认为他可以和东晋著名的人物画家顾恺之比肩。

也许因为传世作品不多,徽宗的山水画常会被人忽视。其实他的山水画意境开阔深邃,也是难得的佳作。现存的一幅《雪江归棹图卷》描绘了一幅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的宏大场景,江上缀以零星行客,几片孤帆,萧瑟幽远之意尽显。有人认为这幅画可与唐代王维的画媲美。

别开生面的绘画考试

宋徽宗统治时期,宋代的绘画艺术达到了巅峰,这和徽宗重视画院建设,优待画家是分不开的。画院制度在中国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北宋的画院制度也是沿袭五代旧制,但其官职名称远比五代时期完备得多。徽宗在位时期,由于自己热衷绘画,所以也特别优待和尊崇画家。按照《画继》的记载,徽宗时期,画院的画家可以像官员一样佩鱼,这在前朝历代是没有的尊荣。而且在侍立站班时,以画院为首,书院次之,接下来才是琴、棋、玉、百工。可见当时画家的身份是非常尊贵的。

除了在经济和政治上优待画家之外,宋徽宗还将绘画纳入科举考试与学校制度之内,这是史无前例的创举。崇宁三年(1104)宋徽宗任命米元章为书画两学博士,开设官职,招收学员,一时间前来应试的人达到数百之多。

可是绘画不像策论,如何来考察考生的水平,这也是一个难题。当时的主考官宋子房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就是选取古人诗句作为画题,让考生自由联想,只要能用画准确地传达出诗句的意境,就可以通过考试。将抽象的文字艺术与形象的图绘艺术联系起来考察,的确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创举。当时很多有名的考题直到今日还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比如有名的考题“嫩绿枝头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多数考生都选择了春天的一些常见意象,比如百花、蜂蝶之类,着力在色彩上铺陈春色。可是就有一个考生别出心裁,在高楼矗立、绿杨掩映之处,画一美人凭栏而立,意在表现闺中少妇因春色撩人而思春的意境。这一构想自然让众人叹服。

还有题目如“竹锁桥边卖酒家”,很多考生就画了小桥、流水、酒肆,完全按照诗歌的字面义表现出来。这些画纵然惟妙惟肖,也因为没有表现出“锁”字的意境而落选了。这时候,有个叫李唐的画家独具匠心,他画了一湾潺潺的流水,一座小桥横跨水上,在桥畔岸边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细看之下,竹子梢头斜挑着一幅酒帘,在风中若隐若现。这幅画的构思和平常人截然不同,他虽没有直接画出酒肆,却巧妙地通过竹林中一幅酒帘暗示了酒肆的存在,从而生动地表现出诗歌中“锁”的内涵。

类似这样的考题还有很多,大体上都是选择一些意境深远的诗歌,考察画家独特的构思和表现手法。除此之外,宋徽宗也曾亲自担任主考官,他有一个著名的考题,就是“万年枝上太平雀”。这个题目一出,难倒一片考生,大家都不解其意,纷纷落选。后来徽宗只有派内侍来解释,原来万年枝就是冬青树,而太平雀则是梵语中的妙音鸟。

除了重视绘画的意境构思之外,画院考试非常推崇法度,重视形似。据《画继》记载,宋徽宗曾经召集画工,命大家一起来宣和殿前观赏荔枝并写生。当时恰好有一只孔雀立于殿下,画工自然也要将其画入画中。几天后,画工纷纷呈上作品,徽宗看了之后直摇头。大家四顾茫然,不知道皇帝为何不满。原来孔雀飞往藤墩的时候是先举的左脚,而画工们并没有太过关注这一细节,所以都画的右脚先举。由此可见宋徽宗对于法度的推崇有多么严格。

作为一位皇帝,宋徽宗不但诗书画俱佳,而且毫不妒贤嫉能,能大力提携新人,优待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为北宋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堪称一代艺术大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