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罗尔德·达尔
—
1964
罗尔德·达尔写《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灵感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就在书里找:
“听着,查理,不久以前呀,威利·旺卡先生的工厂里还有几千名员工呢。结果有一天,就是那么突然之间,旺卡先生就不得已让他们每个人都走了,回家去,再也别来上班了。”
“可是为什么呢?”查理问。
“因为有间谍。”
“间谍?”
“嗯。旺卡先生做的糖果那么好吃那么棒,很多做巧克力的人都越来越嫉妒他,就送间谍进去偷他的秘方。这些间谍先假装成普通工人的样子在旺卡工厂里找工作。进去工作以后,每个人都分别把某个特定的东西怎么做摸得一清二楚。”
达尔很喜欢那些五彩蜡纸包起来的甜蜜“小确幸”,所以有兴趣写这本书。但真正的灵感并不是来自小时候去参观什么巧克力工厂。促使他提笔的根本不能说是某个单独事件,而是20世纪头十年的早期到中期糖果制造产业的整体状况,尤其是在欧洲。
当时,糖果的配方一直很难申请专利,于是各个公司就全盘复制竞争对手的产品,改个名字就上市了。于是,糖果产业中,不仅那些规模较小的家庭经营小店举步维艰,大一点的公司之间也存在情报偷盗的现象。事实上,很多糖果制造商都会雇侦探来监视员工,尽量除掉竞争对手安插在自己这边的任何可能的内奸。糖果配方本身也是绝密。只有最忠心耿耿、最受信赖的高阶员工才有资格知道生产过程的详情。
达尔小时候就特别喜欢那些小巧温馨的糖果店,现在行业中这种毫无底线的状况让各家小店无法生存,对此他十分痛恨。十三岁的时候,还住在公立寄宿学校的达尔做了吉百利的试吃员。该公司出的糖果主要也是面向他这个年龄的青少年。
达尔在他的自传中写道:“那些梦啊,做得真是美好。三十五年后,我正想着第二本给孩子的书要写些什么呢,毫无疑问,脑子里浮现的是那些小小的硬纸盒和里面装着的最新发明的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