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中记

枕中记

沈既济

原文 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摄帽弛带,隐囊而坐。俄见旅中少年,乃卢生也。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困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乎。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自惟当年,青紫可拾。今已适壮,犹勤畎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瓷枕

时主人方蒸黍,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生俯首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品读一

玉枕——高枕无忧

这并不是一篇简简单单的以志异为主题的文字,而是就人生观这样的沉重话题,有所争辩。从小说的中心思想来看,沈既济似乎在宣扬一种浮生若梦,一切当归于虚空的消极人生态度。他好像是否定了一切,从而达到道家清静修身、寂寞无为的目的。这种思想唐宋时期非常流行,以至于很多英明的知识分子都难逃它的荼毒。然而,在道家所反对的虚空里面,它自身的虚空便是其中最大的虚空:既然人生能够不借助任何痕迹孤立成章,那这样的经历还有什么意思?所以,这是一种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而既然结蒂于这样沉重的大地,就应当量自己的才能踏踏实实地有所作为才好。这样的态度可以返躬于自然:一棵树因为结果或能提供良材而显得富裕,一株草因为开花和结出种子而美丽。

所以,主人公的梦中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或者应该说很美。在这场酣畅淋漓的梦里,卢生数度有功于百姓社稷,从来没有做过什么特别有愧于心的事情,而在政敌的编排诬陷之下,他经历了一生难忘的悲喜变迁,这些都构成了他丰满的人生。人生不会自动地被充实,多附丽于一些深刻的经历和美妙的回忆,而这些必须依赖于个体生命和人间世事的终日肉搏才能体会得到。倘使人的一生果真如卢生梦中一样地度过,可以说,也没有什么可值得遗憾了。

沈既济把故事的背景放在开元中,一来是给小说增添了一些真实可信的气氛,不像一些以“很久很久以前”开头的故事那样,听起来就像是瞎话。这第二个原因,或许多少也有一些借纸笔自谓的成分,从下文卢生的几度仕途起落来看,这种猜想不无道理。现实中的沈既济也经历了数次这样的人生低谷。当然,他的政治年代比开元稍晚几年,在天宝到贞元年间。

貔貅玉枕

卢生在同这个道士的谈话中流露出了以利己主义为最终目的的人生抱负,这一点是必须给以迎头批评的。他说:成功人士嘛,应该有明显的建树,出入上流社会的场合,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想听什么音乐就听什么音乐,建立一个大家族。哪里像我现在这样,虽然学历很高却还要扛着锄头在田野里种庄稼。倘若说,人生的追求可以建立在这样的目的之上的话,那么就会更加容易地被引导走上一条歪曲的道路。说实话,做坏事比做好事更容易赚取富贵的资本。卢生说这些话,原本不过是牢骚,不料却可以借着吕老头的枕头,大大地过一把瘾。在卢生就枕躺下的那一刻,旅店的主人刚刚把小米饭下在锅里。

原文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愈厚。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日益鲜盛。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秘校;应制,转渭南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起居舍人,知制诰。三载,出典同州,迁陕牧。生性好土功,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汴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

是岁,神武皇帝方事戎狄,恢宏土宇。会吐蕃悉抹逻及烛龙莽布支攻陷瓜沙,而节度使王君新被杀,河湟震动。帝思将帅之才,遂除生御史中丞、河西道节度。大破戎虏,斩首七千级,开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遮要害。边人立石于居延山以颂之。归朝册勋,恩礼极盛。转吏部侍郎,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时望清重,群情翕习。大为时宰所忌,以飞语中之,贬为端州刺史。

番王礼佛图 北宋·赵光辅

三年,征为常侍。未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萧中令嵩、裴侍中光庭同执大政十余年,嘉谟密令,一日三接,献替启沃,号为贤相。同列害之,复诬与边将交结,所图不轨。下制狱。府吏引从至其门而急收之。生惶骇不测,谓妻子曰:“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而今及此,思衣短褐,乘青驹,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引刃自刎。其妻救之,获免。其罹者皆死,独生为中官保之,减罪死,投驩州。

数年,帝知冤,复追为中书令,封燕国公,恩旨殊异。生五子,曰俭,曰传,曰位,曰倜,曰倚,皆有才器。俭进士登第,为考功员外;传为侍御史;位为太常丞;倜为万年尉;倚最贤,年二十八,为左襄。其姻媾皆天下望族。有孙十余人。两窜荒徼,再登台铉,出入中外,徊翔台阁,五十余年,崇盛赫奕。性颇奢荡,甚好佚乐,后庭声色,皆第一绮丽。前后赐良田、甲第、佳人、名马,不可胜数。

蓬莱仙境图 清·袁耀

后年渐衰迈,屡乞骸骨,不许。病,中人候问,相踵于道,名医上药,无不至焉。将殁,上疏曰:“臣本山东诸生,以田圃为娱。偶逢圣运,得列官叙。过蒙殊奖,特秩鸿私,出拥节旌,入升台辅。周旋中外,绵历岁时。有忝天恩,无裨圣化。负乘贻寇,履薄增忧,日惧一日,不知老至。今年逾八十,位极三事,钟漏并歇,筋骸俱耄,弥留沉顿,待时益尽。顾无成效,上答休明,空负深恩,永辞圣代。无任感恋之至,谨奉表陈谢。”诏曰:“卿以俊德,作朕元辅。出拥藩翰,入赞雍熙,升平二纪,实卿所赖。比婴疾疹,日谓痊平。岂斯沉痼,良用悯恻。今令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就第候省。其勉加针石,为予自爱。犹冀无妄,期于有瘳。”是夕,薨。

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翁谓生曰:“人生之适,亦如是矣。”生怃然良久,谢曰:“夫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尽知之矣。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敢不受教!”稽首再拜而去。

品读二

梦想旅行的第一站从女色开始,卢生得到了一位美女做他的妻子。而“清河崔氏”从汉朝到隋唐就是名门望族,卢生一登龙门,身价也就增了百倍,成为仕途最好的辅助。

泰山石刻 秦·李斯

因为是在做梦,所有一切的好事和坏事都加速出现,以至到了叫人应接不暇的地步,好像电光火石一般闪过。卢生先是考取了进士,三年里工作调动了四次,在陕西任上开渠通河,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之后到了河南做地方官,恰逢战乱,又被皇帝钦点做讨贼的节度大将军。如此一番历练,不但证明了卢生文治才能卓越,武功也是非常了得。在建立了一系列功业之后,他回到内阁做了财政部长和组织部长。这个时候的他,简直耀眼极了,终于招来了宰相的妒嫉。人说宰相的肚子里是可以撑船的,但这个宰相可不是。卢生被从中央下调到了地方,可是似乎不久后,就重新回去了。回去之后,他做到了宰相。人人都称说他的贤能,但还是不免被同僚们所诬陷,说他有叛国罪,牢狱和死亡第一次这样深刻地降临到他的头上。

李斯篆书

卢生表现得像当年的李斯,“吾欲与汝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可乎?”一样的脓包。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道,我的家在山东,有屋又有田,冻不着也饿不着,多好啊!我现在多么想再次穿着粗布的大T恤,骑着小毛驴走在去往邯郸的路上啊,这样的请求还能实现吗?

幸得不死,辗转几年之后,皇帝了解了他的冤情,为他拨乱反正,升了他的官,又加封他为公爵。生了五个儿子,五个儿子又生了十多个孙子,一时成为望族。这个时候的卢生,已经五十岁了,还是很好色。后来渐渐地老了,就淡出了权力核心,向朝廷请求回到家乡,但是没有被准许。不久就生病了,在一疏一诏之后就咽了气。应该说,沈既济的这一封疏写得还是满光滑的,感觉像他自己写给德宗皇帝。这也难怪,毕竟,他是有写史之能的“良才”啊!

卢生醒来的时候,店主人的黄米饭还没有煮熟。梦里的生死不过煮一碗粥的时间不到,而其中的荣华美好,又是何等渺茫的弹指一挥间。醒来的卢生大受教育,终于明白了吕道士所倡导的人生最好的状态。从这里看,卢生倘若因为一个荒凉的梦中结局,把人生的一切追求一齐否定,不免十分唐突,至少是不公正的。既然是人,又怎么会逃得开一死呢?而死亡不都是凄凄惨惨的吗?所以,以死后的虚空来判断生时的价值非常偏颇。

明代汤显祖在这个传奇故事的底稿上敷衍成《邯郸梦》,结果安排卢生跑到蓬莱岛上给仙姑打扫卫生去了,可以说是彻彻底底地毁了这个青年的大好未来,真不知道老先生是怎么想的。

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