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情怀——序文瑾诗集《在秋渐深的夜晚》

精神·情怀——序文瑾诗集《在秋渐深的夜晚》

任美福

继《海棠依旧》之后,文瑾又写了第二本诗集——《在秋渐深的夜晚》,值此受托作序之机,谈谈我对作者的印象。

一、文瑾有执着的精神

从生活中所见的文瑾,再看诗集中《本命年回眸》四言诗从幼至今人生历程的概述,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多么执着、始终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努力的人。文瑾出生在平定县宁艾村,看了经历,便可明白乡人称她“州里有名,县里有响”不是虚传。从大队到公社,又从公社到煤矿,再从煤矿到县级机关、市级机关,当过农民、公社广播员、煤矿女工主任、县工会女工部长、市地方志编辑、科长。一路走来,每一步,都有精彩的回忆和励志的故事。文瑾的诗歌散文集《爱的世界》记述:1978年,22岁的文瑾当选山西省第四次党代会代表。会间受到省委书记王谦的接见和鼓励,称她:历次党代会年龄最小,前程无量。《山西青年》杂志社还专访并刊登了她担任突击队长带领百名团员青年改河造地的先进事迹。

一个不经意的发现或小插曲,常常成为改变人、成就人一生的诱因。艰苦的岁月里,文瑾捡到一本泛黄的《千家诗》,从那以后,她一天一首背诵下来。这可以说是她走上文学航程的源头。在担任平定县女工部长的日子里,文瑾凭自个的爱好,追随石评梅文学创作精神,找到了展示自己才华和志向的结合点——创办女子文学社。从1992年5月24日平定女子文学社成立,到后来她发起并经营评梅女子文学社二十余年,整整25个年头。文瑾作为发起人、创办者和经营者,带动并激励了市内外一大批文学女子投身文学创作,与姐妹们一道,志同道合,风雨同舟,使女社硕果累累,人才济济。组织采风百余次,出版著作近百本,涌现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3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42人,阳泉市作家协会会员65人,并有3人4次荣获“赵树理文学奖”。如今,社团的踪迹遍及太原、河北、北京、广西、广州、深圳、海南及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可谓山城文化耀眼之亮点。

2012年,文瑾退休,没有赋闲。五年来,她参与撰修《阳泉市志》四十余万字,创办若水图文工作室,组织编辑出版了《石评梅全集》《石评梅纪念文集》等系列书籍。痴迷文学,其情可嘉!我对文瑾的了解大多是通过她主编的《红鬃马文丛》及《梅园墨事——20年,我们一起走过》等作品中栩栩如生的故事记录,深为她和姐妹们自强不息、痴迷追求的精神所感动。

编审纯女性文学作品一百多册!本人撰写文学作品6

册!一个人一生能有多少时间用于文学创作、用于编辑岀版审稿,而女人用于创作的时间是没有男人多的。这种执着坚持的精神的价值,已经大于作品本身。

二、文瑾有丰富的情怀

我不愿做应景之作,故未动笔写序,先把全书稿看完。这本《在秋渐深的夜晚》收集文瑾在博客上发表的诗作一百首,多是以自由诗的形式展现。读后感觉自然流畅,温情脉脉,接地气,显人气,有生气,可谓“言情言景皆有味,字里行间爱意浓。”诗如其人,土生土长,静中有美,柔中有刚,乡味浓浓,乡音阵阵,乡情依依,是生命歌,生活歌,自然歌,是一册热爱生活的情怀录。

读完诗稿有一个感受,作者沉浸在创作中有时竟忘记了年龄,自始自终以一个多情善感的少女情怀看世界。眼里发现,尽皆诗情;寄情山水,尽皆美景。叙游景感怀,似有小曼徽因情调;写神态灵动,颇有徐志摩诗风。比如写外孙宝宝,写亲情,文采比恋情都细微生动,只不过不是恋情是亲情罢了。岂止友情亲情,凝物拟人概若心灵对话,大自然的生灵,草木虫鸟,皆能心灵相融。如此,触景生情,寓情于景,若有所思,将喜怒哀乐,淡淡忧伤,岁月感叹,人生阅历,经年往事,青春怀旧,红色记忆,憧憬向往,哲理思考,风雅情致,生态忧虑,还有怀古凭吊,伤逝涕零……信马由缰,随处感悟。既有温馨浪漫,生活情趣,家长里短,万象百态;又有英雄情结,家国情仇,励志风骨,无疆大爱。一任思绪随风飘逸,一任诗情笔底流淌。

诗歌,既是聆听的快意,又是静静的美感。听风,滑过季节的年轮;听雨,敲打岁月的窗台,体味那些诗意,那些感怀,是作者心中以美的情愫渐渐凝聚成的一朵朵徐徐盛开的美丽山花。

诗篇自然也有不足。部分篇章偏重写实。我认为,诗,不要太晦涩,但也不要太写实。太实了,反而限制了作者和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缩短了艺术深度。许多情形下,宁愿诗意朦胧、余味悠长、意犹未尽的好。

一个民间社团的领军人,不可能显赫,但其精神足可以励志;一本诗集不可能惊世,但其情怀足可以动人。这便是我写此序之立意所在。

2017年4月15日于北京航天城

(任美福,原阳泉市政协副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乖玉顽石》,其文学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山西文学》《黄河》《娘子关》等报刊。)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