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南京中山陵园灵谷寺的东侧,有一座邓演达烈士墓。此墓墓园宏伟宽敞,幽静肃穆,总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墓前竖有一块花岗石墓碑,正面镌刻“邓演达烈士之墓”七个镏金大字。来到墓前的游客不禁会赞叹墓园的环境幽静而整洁肃穆,却不知此地安葬的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一位杰出的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曾为中国革命作出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邓演达,字择生(1895-1931),广东省惠阳县人,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少年时代,他受到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响。1909年,他才14岁就参加了同盟会。1919年,他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此后即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事业。1924年,孙中山筹办黄埔军校时,他是七名筹委之一,军校成立后他任训练部副主任,后来又担任军校学生总队长、教育长等职。北伐时,他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北伐军打下武汉后,他任总司令部武汉行营主任。1927年3月,他在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邓演达积极支持两湖地区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亲自担任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全国农民协会宣传部长。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邓演达曾发出《讨蒋通电》。大革命失败后,他离开武汉,前往苏联,继续寻求中国革命的道路。
1930年邓演达回国后,秘密联络郑太朴、章伯钧、黄琪翔、朱蕴山、季方等爱国人士,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并联络各方面的反蒋力量,准备以武力推翻蒋介石的统治。1931年上半年,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组织活动和起兵准备已有一定的规模,南京政府对邓演达既恨又怕,于是,派王柏龄到上海,会同上海警备司令部,勾结上海租界当局,悬赏30万元缉捕邓演达。王柏龄还收买了行动委员会上海市干部会原负责人之一陈敬斋侦查邓演达行踪。
1931年8月17日,邓演达在上海愚园路愚园坊20号出席临时行动委员会举办的江西起义干部训练班结业式,陈敬斋发现邓演达已到会场,便借故离开会场迅速向警备司令部告密。正当邓演达向训练班学员作国内外形势报告时,一群特务闯入会场,当场把邓演达及12名训练班学员逮捕。
蒋介石获悉上海已抓到了邓演达,欣喜若狂,急令将邓演达解往南京。8月21日,邓演达在一大队人马的监押下被解往南京,开始被关押在羊皮巷军政部军法司的“优待室”里,后来,蒋介石得知行动委员会中央和黄埔革命学生准备武装营救邓演达,急忙把邓秘密移到紫金山富贵山炮台废址中严密囚禁起来。在南京三个多月的囚禁期间,蒋介石深知在邓演达身上捞不到任何有用的口实,所以始终未加审讯。
邓演达被害前,蒋介石曾多次诱降邓演达,要他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解散临时行动委员会。当时正值宁粤分裂之际,陈济棠、李宗仁、孙科等在广州成立了反蒋的国民政府,蒋介石曾企图诱请邓演达出面调解,许以中央党部秘书长或总参谋长等职,任其选择,都被邓演达拒绝。后来,戴季陶向蒋介石进言说:“今天可怕的敌人,不是汪精卫、陈济棠,真正能动摇政府根基,分散黄埔力量的,只有邓演达一人。”何应钦、何健、何成浚等也联名致电蒋介石,要求杀邓演达,说:“此人不杀,不足以安天下、慰党国。”至此,蒋介石最后下了杀邓演达的决心。1931年11月24日,宋庆龄得知邓演达被蒋介石秘密逮捕的消息,专程从上海赶来南京,探望邓演达。不料,四五天以后,11月29日夜间,蒋介石就派他的卫队长王世和率领几名卫兵,把邓演达押至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秘密杀害,邓演达牺牲时年仅36岁。
邓演达被害后,遗体由他的哥哥邓演存及其生前好友和行动委员会的同志于殉难处寻获,最初安葬在殉难附近的小营岗,堆坟立碑,碑文由同学陈铭枢题写:“故友邓择生先生之墓”。1953年春,与邓演达一起从事过爱国革命运动的当时已担任江苏省副省长的季方提议,在紫金山南麓选择墓址,迁葬邓演达。地点由年逾花甲的季老亲自踏勘,最后择定以灵谷寺东侧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第二公墓作为邓演达墓的墓址。这样,邓墓就能与廖仲恺墓以中山陵为中心,东西对称。
邓演达墓由麦保曾等设计,方案经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审核批准,于1954年交南京市房产局投建施工。1957年11月29日,邓演达烈士死难26周年纪念日时,中国农工民主党及江苏省各界人士为烈士举行了隆重的安葬公祭典礼。墓碑正面刻有何香凝的题名落款,墓碑的背面刻有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撰写的碑文,上面简要记述了烈士的生平事迹。
邓演达是国民党内一位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国民党左派的领导人。他一生共有20年的革命生涯,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31年为反对蒋介石专制政权而英勇就义。共产党人对其充满无限的怀念和崇敬。1944年3月,周恩来在延安中央党校的报告中就多次提到邓演达,称他“是小资产阶级的激进的代表,赞成土地革命,能与我们长期合作,是国民党中的左派”。朱德为纪念邓演达亲笔写下下列题词:“择生先生在大革命时期艰苦奋斗并最后为反对蒋介石反动集团而英勇牺牲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怀念的。”宋庆龄在《纪念邓演达》的文章中,称他是“超群出众”的革命家,赞扬他为了革命不仅不把“地位、权势和财富”放在眼里,而且早就“置生死于度外”。
邓演达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外亲密战友”。他拥有的革命情怀和高尚人格受到后人的无限敬仰。1981年是邓演达殉难50周年,国务院又拨款将邓墓整修一新。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在全国政协礼堂和南京等地相继举行了庄严隆重的纪念会。人民出版社为其编辑出版了《邓演达文集》,宋庆龄题写书名。同一年代末,南京市雨花烈士陵园扩大烈士资料收集范围,作为为新中国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在南京地区的烈士,邓演达虽然不是中共党员,但他的事迹也被逐渐公开展出。1995年广州黄埔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首次邓演达研究的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此后编辑出版丛书。直至今日,我们还在不断研究邓演达的生平事迹与思想,不断缅怀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和伟大理想,继承和发扬邓演达烈士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