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闺中女子

如梦闺中女子

流年似梦,光阴总是如此匆匆。时光的流淌,仿佛并非为了见证岁月的流转,而是要记取一段段剪影,让千载之后的人们,依然能读取一段被时间酝酿出醇香的故事,与故事中的主人公痴缠与共。

一席娉婷的身影,宛若从梦中走来。那段让她沉醉不知归路的梦境,便发生在被后人誉为盛世的北宋。

那是一段文风鼎盛的太平盛世,太多文豪云集于此时,为这段岁月书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又一笔。

佛家将人间称作“尘世”,那么,这一位即将降落于尘世的女子,注定以其纤弱之躯,俏丽之姿,将她所在的这一处尘世,装点成一处欲语还休的红尘。

安乐的年华,处处弥漫着寂静的美好。那是岁月对世人最深情的告白,如此一方净土,定能盛放出淤泥而不染的洁白莲花。

这一朵莲花,便绽开于一代文学家李格非家中。李家可谓书香世家,李格非的父祖辈,曾拜于北宋大学士韩琦门下。早在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韩琦便高中进士,先后担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官职。在宋夏战争爆发之时,韩琦与范仲淹一起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建立起极高的威望。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人共同主持“庆历新政”。在为相十年当中,韩琦辅佐了三朝皇帝,可以说,韩琦的运筹帷幄,为北宋的繁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韩琦的官名与文风,在北宋的百姓当中有口皆碑。因此便知,李格非的父祖辈能拜于韩琦门下,自然也绝非平庸之辈。

自幼,李格非便是聪敏之人,并刻意于经学。他的文章与著作,有许多都成为传世之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有数十万言的《礼记说》。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李格非高中进士。起初担任冀州司户参军、试学官,之后又被任命为郓州教授。为官期间,李格非清廉爱民,就连郓州郡守都觉得李格非家中实在清贫,有意让他兼任其他官职,却被廉洁清正的李格非断然拒绝了。

在李格非看来,文学带给他的快乐,远非金钱所能比拟。“文不可以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便成了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因其文章受知于大文豪苏轼,因此李格非与廖正一、李禧、董荣三人,被并称为“苏门后四学士”。

就是这样一个视文学如生命之人,在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得到了一件让他此生甚为珍惜的珍宝。这珍宝不是别的,正是他刚刚降临于人世的女儿。

阳春三月,冬日的严寒早已退去,初夏的暖风徐徐吹入庭院,也送来了一阵阵婴儿嘹亮的啼哭之声。

这似乎是人间最美的季节,万物复苏,草木欣欣向荣。这是一个新生命到来的季节,李家的女儿便应着这美丽的时节呱呱坠地。

这是一个无比可爱的女婴,她的周身都是那样洁净,眼神中剔透得没有一丝杂质,仿佛一块无瑕的碧玉,静静地躺在襁褓之中。

父女之间的第一次见面,便让李格非认定,这个女儿,将承载他一生所爱。他虽清贫,却愿将自己最宝贵的一切都尽数送给女儿。对于李格非来说,他最珍贵的宝藏,便是他一生的学识。这些学识,也被他毫不保留地输入了女儿的血脉之中。就连李格非自己都从未想过,这个娇嫩得令人不忍触碰的女婴,日后会成为响彻文坛的一代女文豪。

在文人李格非的心中,从未有过所谓的男尊女卑之观念。因此,他对于女儿的宠爱溢于言表,仿佛只要女儿想要,他就愿意去为女儿摘下天上的星。李格非为女儿取名“清照”,也许,在这位父亲的心中,女儿比天上任何一颗星星都要明亮透彻。

出生在李家,似乎也是李清照的幸运。她不仅有一名拜于苏轼门下的父亲,更有一个才气十足的母亲。她的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自幼便积累了极深厚的文学修养。因此,李清照从咿呀学语时,便能从母亲温柔的声音中接受诗书的熏陶。

牵着时光的手,在一行行文字中徜徉行走。不知不觉间,文学的种子已经在幼小的李清照心中生根发芽。自幼,她便饱读诗书,尤其对古诗文感兴趣。那诗词中优美的意境,正符合幼年清照的女子浪漫情怀。她尽情地享受着诗词赋予她的惬意,全然不用去思量在深闺之外究竟是怎样一个变化多舛的世界。

因为父亲在济南为官,这座泉城便成了李清照的故乡。她就如同济南城中的泉水,清澈而不失灵动。

李格非除了给女儿最好的教育,也尽自己所能让女儿无须为衣食发愁。就这样,在诗词的陪伴之下,李清照在无忧无虑之中度过自己的童年,并渐渐出落成一名袅袅婷婷的少女。

当成长来临,昔日的深闺便再也锁不住少女李清照的脚步。她喜欢到外面去行走,尤其是纵情投入到自然的怀抱之中。天地间的一切,总能赋予她极大的灵感。每当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一首首优美的辞章便从李清照的心中流淌到了笔尖之上。

所幸,她的父母并不是迂腐之人。他们也不愿让深闺成为女儿唯一的生活空间,因此,只要在出门之前,李清照向父母禀告自己的去处,父母便会欣然应允,并叮嘱她早点儿回来。

李清照最喜欢到郊外去散步,那里总是有最清新的空气,能让她感受到自由的味道。在如此没有封建约束的氛围中长大,自然也塑造了李清照敢于挑战一切人间不平的个性。

少女的情怀,碰撞上郊外的自由空气,难免会演化成一首首婉约优美的辞章。那首流传于后世的《如梦令》,便出自少女时代的李清照之手: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那一日,少女清照又像往日一般去郊外游玩。出门之前,清照特意让随身的侍女带了一点儿家中的好酒,她觉得,美景配上美酒,再也没有比这更惬意的事情了。

眼中的夏日盛景让她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竟然徜徉到日暮时分。当清照想起爹娘还在家中等待自己时,太阳即将落山,侍女带的那一壶小酒也已经在溪畔亭中饮到见底。这一日的游玩,清照十分尽兴,她知道,爹娘一定已经等得焦急,该到回家的时候了。

也许是美景让人沉醉,也许是刚刚饮完的那一壶小酒起了作用,清照从亭中石凳上起身时,竟然有些许的醉意,迷迷蒙蒙之间,仿佛忘记了家的方向在哪里。她不禁嘲笑自己:“今日真是玩得醉了!”

从溪畔回家,乘船是唯一的选择。因为迷蒙间有些辨不清方向,清照竟然不小心将小船划入了一片荷花中央。水面上层层叠叠的荷叶,让小船前行越发困难。一时间,清照也有些焦急,想方设法要尽快渡过这片荷花盛开的区域,便更加用力地划动船桨。没想到,她的用力惊动了正准备入眠的一群水鸥和白鹭,它们发出阵阵叫声,扑扇着翅膀,仿佛在责怪清照扰了它们的清梦,又似乎在嘲笑这名微醺的少女,竟然辨不清家的方向。

这一幕引得清照哈哈大笑,即便是微醺迷路,也没能让清照失了大好的心情。回到家中,她赶忙提笔将刚刚经历的这一幕记了下来,辞藻之间,没有任何雕琢,一派自然生动之景。

彼时的李清照,还是那样一位生动明快的少女。她的身上,从未被世俗蒙上半点灰尘,乃至她的整个人生,都活得那样真实透明。

人世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尽情尽兴地做着自己。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有幸享受到了这份欢乐,她也单纯地以为,人生,本就应该永远如同现在这般醇香旖旎。

从幼时起,每当想到好的词句,李清照总是第一个拿去给父亲分享。在她心目中,父亲并不单是个既威严又慈爱的形象,同时也是一位亦师亦友的长者。于是,当这阕《如梦令》写成,李清照没有将它藏起来独自赏味,而是立刻捧去给父亲评鉴。

父亲知道女儿的才华高于常人,却从未在心底为女儿打上“才女”的烙印。然而,这一次,他竟然捧着女儿的辞章反复读了多次,眼神从最初的平淡逐渐转变为欣喜。当他读罢辞章,抬头望向女儿,李清照分明从父亲的眼中看到了难以掩饰的闪耀光芒。

李格非为女儿的才华惊叹,这让他不禁定睛端详着已经成长为少女的女儿。从这一刻起,他终于意识到,女儿的才华注定无法掩藏,有朝一日,说不定会凭借这份才气成就一番大器。

于是,他将这阕《如梦令》带到当朝各位辞章名家面前,只不过,他没有向任何人提及这是自己的小女所做。读过这阕词的人,大多为词中自然流露的才华所惊叹,根本没人能够想到,如此一篇散发着些许豪气的辞章,竟出自一名闺阁女子之手。甚至有人以为,这阕词是李格非的老师苏东坡所作。

一时间,在当朝辞章名家当中,这阕《如梦令》迅速流传开来,许多人也都对这位才华横溢的神秘“才子”产生了诸多兴趣。

对于世人的褒奖,李清照并不清楚。即便是知道自己的才华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当时的李清照也丝毫不会因此让心绪掀起任何波澜。在她看来,诗词是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最好方式,她依然将自己的感受写入词中,记录下一段段无法为外人明说的少女心事: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冬日的残雪已经消融,转眼已是春日,庭院中的海棠花早已盛开。这一晚,一场春雨下得稀疏,风却一阵阵刮得紧。伴着风雨声,清照不知不觉饮下一壶美酒,随着沉沉的酒意,她渐渐睡去。一觉醒来,酒意尚未全消,侍女已经早起,正为清照卷起床畔的帘帐。睡眼蒙眬之中,清照最先想到的却是庭院中的桂花,用略显慵懒的声音,问侍女庭院中的海棠花怎么样了,是否被昨夜的风雨打落?

侍女笑着回答清照,海棠花依旧和昨天一样开得很好。清照这才放下心来,却又忍不住告诉侍女:“你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侍奉清照多年,侍女早已了解她的个性。这位小姐,时而开朗活泼,时而却又说出一些伤感之语。侍女知道,清照是一位惜花之人。她是那样热爱自然赠予的一切,对于春日尤为喜爱。眼看春日接近尾声,她难免再次流露出伤感之情。

不过,侍女并不知道,清照昨夜在房中饮酒,只是不忍心看到海棠花谢,这似乎是她在逃避一些残忍的现实,却又在宿醉未醒之时,忍不住第一时间关心那些她不忍心看到的落花。

也许,少女的情怀总是伴随着矛盾和纠结的。她已经预料到,一夜骤风疏雨,那些柔弱的花朵一定不堪风雨的摧残,早已遍地狼藉,落花满眼了。她不忍心目睹如此凄凉的场景,因此才试图从侍女的口中一探究竟。

清照的不忍与纠结,全部凝结于一个“试”字当中。她询问侍女时的口吻是带着一些试探与期待的,虽然已经做足了海棠凋谢的心理准备,却还是希望从侍女口中听到那些花朵安然无恙的消息。这一点,侍女无法了解,在回答清照的问话时,显得有些漫不经心。因为,对于她来讲,那些海棠花并没有多么重要,唯有惜花的清照,才会因为海棠花的安然无恙放下一颗悬着的心。

放心之后,清照又有些埋怨侍女,怎能对春日将逝显得如此粗心。都说风雨无情,花朵的绽放却只是短短一瞬。她不禁想到了自己,如今镜中的容颜依然俏丽,奈何却像花朵一样,耐不住岁月的摧残。她多害怕有朝一日红颜老去,就像落花一样,不堪风雨的吹打。

女儿心事,无人能够猜透,就连整日侍奉在清照身边的侍女也无法揣度。清照唯有将心事写入词中,闲来无事时,自己去回味那些藏于词句之中的心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