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六年(丙辰 民国五年)

一九一六年(丙辰 民国五年)

二十四岁。

二月袁世凯撤销帝制,五月袁死。国务院总理段祺瑞奉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恢复国会,于是南北统一。组成政府,张耀曾负责。

八月,先生由司法总长张耀曾公推荐,担任司法部秘书(先生以漱溟字呈荐,自此以后即用这一名字)。张公是先生老父亲从小照顾长大的表甥,又是老先生的内弟,名镕西。癸卯(一九○三)东渡,留学十年,辛亥年回国,以议员参与国事。乙卯(一九一五)参加西南义师讨袁,袁死后,组织南北统一内阁,张耀曾作为西南势力代表,出任司法总长;先生任机要秘书,同时任秘书的有沈钧儒等。

是年,先生发表《究元决疑论》,后又收入“东方文库”,单行本印行。

先生讲他写这篇文章的缘由及其主要内容与影响说:“得黄远庸先生自上海来信,同时读到其忏悔录,随后听到他在美被刺消息。兴感于黄先生之惨死,而作此论。文章的中心内容是批评古今中外的各家学说,唯独推崇佛学。论中发挥印度出世思想,指(出)人生唯一的路在皈依佛法。此论原稿寄章行严(士钊)先生,为蒋竹庄(维乔)先生所得,交《东方杂志》于同年五、六、七期连载刊出。”

先生讲:“《究元决疑论》是我二十四岁时作的一篇文章。我自二十岁后,思想折入佛家一路,专心佛典者四五年。同时复常从友人张申府假得几种西文哲学书读之。至此篇发表,可以算是四五年来思想上的一小结果。当时自己固甚满意。至今好些朋友关系还是从这篇文字发生出来的。即我到北京大学担任讲席,也是因范静生先生的介绍而以此文为贽去访蔡元培先生,蔡先生看了此文就商同陈仲甫(独秀)先生以印度哲学一课相属。——当时因在司法部任秘书未能承应,而转推许季上先生代课;至翌年许先生病辞,乃继其任。”注36

先生说:“我之得以亲近林先生(宰平),却还由他先有交纳之意。他正亦是为看了《究元决疑论》,乃嘱托余越园(绍宗)致意于我,而后约会见面的。林先生长于我十四岁,其人品之可钦敬,其学识之可佩服,为我一生所仅见。”注37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