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三年(癸丑 民国二年)

一九一三年(癸丑 民国二年)

二十一岁。

春,中国国民党《民国报》改为国民党本部之机关报。总部派议员汤漪负责。汤某到任后,从总编辑而下,换了一批新人。先生与一些朋友便离去了。

同盟会改组,先生也就由同盟会会员成为国民党党员。之后,离开报馆工作,“便自动脱离国民党了”。

约在民国元年底二年初,先生偶然一天从家里旧书堆中,捡得《社会主义之神髓》一本书,是日本人幸德秋水(日本最早之社会主义者,死于狱中)所著,而张溥泉(继)先生翻译底,光绪三十一年出版。先生说:“此书当时已嫌陈旧,内容亦无深刻理论。……不过其中有些反对财产私有的话,却印入我心,我即不断地来思索这个问题。……终至引我到反对财产私有的路上,而且激烈地反对,好像忍耐不得。”“我发现这是引起人群中间生存竞争之根源。”“人类日趋于下流与衰败,是何等可惊可惧底事!……拔本塞源,只有废除财产私有制度,以生产手段归公,生活问题由社会共同解决,而免去人与人之间之生存竞争。——这就是社会主义。”“我当时对于社会主义所知甚少,却十分热心,其所以热心,便是认定财产私有为社会一切痛苦与罪恶之源,而不可忍地反对它。理由如上所说亦无深奥,却全是经自己思考而得。”是年冬,曾撰成《社会主义粹言》一小册子(内容分十节,不过一万二三千字),自己写于蜡纸,油印数十本赠人。先生说:“那时思想,仅属人生问题一面之一种理想,还没有扣合到中国问题上。换言之,那时只有见于人类生活须要社会主义;还没有见出社会主义在中国问题上,有其特殊需要。”注30

先生讲:“我二十岁以后之归心佛法,实由此热潮激转而折入出世一路者。”注31“我读佛家的书大致有两个时期:一是十四五岁,辛亥革命之前,一是民国以后不当记者,进北京大学之前,在家闲居时(二年多)。开始并不懂得什么大乘、小乘,什么密宗、禅宗等,但由于自己对人生苦乐的探求与佛学合拍,便从较通俗的《佛学丛报》着手,边学边钻,久而久之,渐渐入门。”十五六岁北京图书分馆(前青厂)看佛书,看大部头书,午饭在外吃一碗面。先生研读佛学的结果,一是拒绝议婚,一是从十九岁开始吃素,一度还想出家为僧。注32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