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年(壬寅 光绪二十八年)

一九○二年(壬寅 光绪二十八年)

十岁。

与两位妹妹一起入蒙养学堂读书。

是年春,先生的父亲赞助其好友彭翼仲先生创办报纸,为“灌输新知,启迪童蒙,用白话”。同时,创办蒙养学堂,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印的教科书教学生,并有英文,男女同学,所以先生与两妹奉父命就学该校。读到十一岁,因病辍学。

先生父亲的挚友彭翼仲先生是苏州人,长大在北京,祖上状元宰相,为苏州世家巨族,为人豪侠勇敢;是先生的谱叔,与先生父亲结为兄弟之交,并且是先生大哥的岳丈;又是先生的老师。

彭先生是位“爱国志士,维新先锋”。先生讲到彭先生办报,父亲资助时说:“他们一心要开发民智,改良社会。这是由积年对社会腐败之不满,又加上庚子(一九○○年)亲见全国上下愚蠢迷信不知世界大势,几乎招取亡国大祸,所激动底。”“彭公在一九○二年,在全国首都北京——创办了第一家报纸,计共三种:《启蒙画报》、《京话日报》、《中华报》。”“我所受益底是《启蒙画报》;影响于北方社会最大底,是《京话日报》;使他自身得祸底,则是《中华报》。《启蒙画报》最先出版。它是给十岁上下儿童阅看底。内容主要是科学常识,其次是历史掌故,名人轶事,再则如‘伊索寓言’一类的东西……我从那里面不但得了许多常识,并且启发我胸中很多道理,一直影响我到后来。

“《启蒙画报》出版不久,就从日刊改成旬刊(每册约三十多页);而别出一小型日报,就是《京话日报》。内容主要是新闻和论说。新闻以当地(北京)社会新闻占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是‘紧要新闻’。包涵国际国内重大事情。论说多半指摘社会病痛,或鼓吹一种运动,所以甚有力量,能生很大影响;绝无敷衍篇幅之作。它以社会一般人为对象……因为是白话,所以我们儿童亦能看,不过不如对《启蒙画报》之爱看。”

“当时风气未开,社会一般人都没有看报习惯,虽取价低廉,而一般人家总不乐增此一种开支。两报都因此销数不多。……自那年(一九○二)春天到年尾,从开办设备到经常费用,彭公家产已赔垫干净,并且负了许多债。年关到来,债主催逼;家中妇女怨谪,彭公忧煎之极,几乎上吊自缢。本来创办之初父亲实赞助其事,我家财物早已随着赔送在内;此时还只有我父亲援救他。”“前后千余金,大半出于典质。”先生于二十年后曾检得当时折卷,老父亲有批语云:“以财助报馆譬犹拯灾救难,虽立此卷,亏失不还亦所心甘。”先生称赞老父亲:“生平勇于为善赴义大都类此。”注9“……这事业屡次要倒闭,终经他们坚持下去,最后居然得到亨通。第三年,报纸便发达起来了。主要还是由于鼓吹几次运动,报纸乃随运动之扩大而发达。……最大一次运动,是国民捐运动。这是由报纸著论引起读者来函讨论,酝酿颇久而后发动底。大意是为庚子赔款四万万两分年偿付,为期愈延久,本息累积愈大,迟早总是要国民负担,不如全体国民一次拿出来。以全国四万万人口计算,刚好每人一两银子,就可成功。此时报纸销路已广,其言论主张已屡得社会拥护。其影响之大真是空前。自车夫小贩、工商百业,以至文武大臣、皇室亲王,无不响应,后因彭公获罪,此事就消沉下去。然至辛亥革命时,大清银行(今中国银行之前身)尚存有国民捐九十几万银两。”“报纸的发达确是可惊。……其所以这样发达……因这报纸的主义不外一是维新,一是爱国;浅近明白正切合那时需要。”“《中华报》最后出版。这是将《启蒙画报》停了后才出底。……内容以论政为主,文体是文言文。……似乎当年彭公原无革命意识,而此报由其妹婿杭辛斋先生(慎修,海宁人)主笔,他却是革命党人。……到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中华报》出版有一年半以上,《京话日报》则届第五年,清政府逮捕彭、杭二公,并封闭报馆。这已是彭公第二次被捕……这次罪名是‘妄论朝政’、‘附和匪党’。……彭公被发配新疆,监禁十年。其内幕真情,是为袁世凯在其北洋营务处(今之军法处)秘密诛杀党人,《中华报》揭出之故。”“后来革命成功,民国成立,举行大赦,彭公才得从新疆回来。《京话日报》于是恢复出版。不料袁世凯帝制,彭公不肯附和,又被封闭。袁倒以后,再出版。至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彭公病故,我重视它的历史,还接办一个时期。”“就从这一环境,给我种下了自学的根本:一片向上心。一面从父亲和彭公的人格感召,使我幼稚的心灵隐然萌露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而鄙视那般世俗谋衣食求利禄底‘自了汉’生活。更一面是从那维新前进底空气中,自具一种迈越世俗的见识主张,使我意识到世俗之人虽不必是坏人,但缺乏眼光见识,那就是不行的,因此一个人必须力争上游。顷所谓一片向上心,大抵在当时便是如此。”“这种心理,可能有其偏弊;至少不免流露一种高傲神情。若从好一方面来说,这里面固含蓄得一点正大之气和一点刚强之气——我不敢说得多,但至少各有一点点。我自省我终身受用者,似乎在此。”“……十岁时爱看《启蒙画报》、《京话日报》,几乎成瘾,已算是自学,但真底自学,必从这里(向上心)说起。”“我大约从十岁开始即好用思想。”“十岁前后,在小学里的课业成绩,比一些同学都较差,虽不是极劣,总是中等以下。”注10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