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

宋 玉

宋玉(生卒年不详),战国末年楚国著名宫廷赋家。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汉书·艺文志》云:“宋玉赋十六篇,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后也。”稍后,王逸《楚辞章句》卷八直谓:“宋玉者,屈原弟子也。”对此简略材料,后世众说纷纭,真伪难辨,而多数研究者认为宋玉主要活动于楚顷襄王时期(前298—前263)。宋玉作品,《汉志》记16篇。今传者,王逸《楚辞章句》收《九辩》、《招魂》;萧统《文选》收《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章樵《古文苑》收入《笛赋》、《大言赋》、《小言赋》、《风赋》、《钓赋》、《舞赋》;刘节《广文选》收入《高唐对》、《微咏赋》、《郢中对》。上列赋篇,唯《九辩》一篇归属问题旧无疑义,《文选》所收五篇,或有争议,但学界多认为出自宋玉之手。其余诸篇,基本可视为伪作。

对宋玉赋的评价,昔人“屈宋”并称。刘勰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文心雕龙·辨骚》)陆时雍说:“倡楚者屈原,继其楚者宋玉一人而已。”(《楚辞疏·读楚辞语》)这是对宋赋的一般认识。而对其特殊意义,则如刘勰论宋玉《风》、《钓》“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诠赋》);程廷祚说:“赋何始乎?曰:宋玉。”(《骚赋论》);颇能领悟宋玉作品由骚辞向散体赋过渡的新成就。

在宋玉诸作中,《风赋》是一篇借咏物以抒讽喻之怀抱的散体短赋。赋先总写风由小而大、由盛到衰的形成消长过程,继而分别描写雌雄二风特有情状,揭示社会贫富悬殊之别。《文选》五臣注吕向云:“《史记》云:宋玉,郢人也,为楚大夫。时襄王骄奢,故宋玉作此赋以讽之。”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云“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所以为乐,与庶人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皆突出讽谏之义。元人郭翼《雪履斋笔记》说“古来绘风手,莫如宋玉雌雄之论”,又是对这篇“与诗画境”之赋艺术价值的推崇。

风 赋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1】。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2】?”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3】。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4】。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5】。”

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飏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6】。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灿烂,离散转移【7】。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邸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8】。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9】,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憯凄惏慄,清凉增欷【10】。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11】。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12】: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余,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13】。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郁邑,殴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14】。中唇为胗,得目为蔑。啖alt嗽获,死生不卒【15】。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点评】

《风赋》托物寄讽,有恻隐之情,昔人颇有精解。然有两点,尚未多及:一是全赋采用问答形式、韵散结合、刻意铺陈,已初奠汉代散体赋模式。二是赋中对“风”之声响、形态的生动描绘,上承庄子《齐物论》开篇奇趣,下启湛方生、陆冲《风赋》、谢朓《拟宋玉风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快哉此风赋》寓情意于自然物态之风的艺术法门;这一题材的肇创勋绩,于赋史不可忽视。

注释

【1】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前298年至前262年在位),楚怀王之子,名横。兰台:宫苑名,旧址在今湖北省钟祥县境。景差(chāi):战国末楚人,与宋玉、唐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又,《汉书·古今人表》作“景瑳(cuō)”。

【2】寡人:古代王侯谦称。《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民不加多”,朱熹注:“寡人,诸侯自称,言寡德之人也。”庶人:众人,平民。

【3】溥:普遍。畅:畅通。择:拣选。高下:高低;亦即贵贱意。

【4】枳句(zhǐ gōu):枳,木名,即枸橘。句,同“勾”,弯曲。空穴句:《太平御览》九五六引《庄子》“空门来风,桐乳致巢”,疑为所据。又,李善注引《庄子》“空阅来风”,并录司马彪曰:“门户孔空,风善从之。”今本《庄子》无此文。

【5】托:依托,凭借。殊:异,不同。

【6】青苹之末:水草叶尖。侵淫:渐进。土囊:山洞。泰山:大山。飘忽:迅疾状。淜滂(píng pāng):风击物声。激飏:迅猛状。熛(biāo)怒:火随风猛烈燃烧;一说喻风声。耾(hóng)耾:大风声。回穴错迕:回旋交错。蹶(jué):摇动。伐:摧折。梢杀:冲击。

【7】被(pī)丽披离:四散之貌。冲孔动楗:冲入孔穴,摇动门闩。眴(xuàn)焕灿烂:鲜明的样子,此指大风吹花木后,天色渐开,景物明朗,花光绚丽。

【8】乘凌:上升。邸:通“抵”,触。华叶:花叶。振气:散发香气。激水:犹流水。猎:掠过。秦蘅:产于秦地的香草杜蘅。概:古代量粟麦时刮平斗斛之器,引申为刮平的意思,此指“吹平”。新夷:辛夷,或称“留夷”,香木名。荑(tí):同“稊”,植物的嫩芽。荑杨:初生的杨树。冲陵:冲击侵凌。陵与“凌”通。

【9】徜徉(cháng yáng):犹徘徊。中庭:庭院。玉堂:宫殿的美称。跻(jī):升。洞房:内室。

【10】中(zhòng)人:吹在人身上。状:形态,引申为感觉。直:特。憯(cǎn,通“惨”)凄惏慄:悲凉寒冷。欷:舒气。此句意谓大王之风吹到人身上,虽然感到特别寒凉,但却使人舒适畅达,与下句“愈病析酲”成逻辑联系。

【11】清清泠泠(líng):清凉貌。酲(chéng):酒醉。《诗经·小雅·节南山》:“忧心如酲,谁秉国成?”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玉篇》:‘酲,一曰醉未觉也。’”愈病析酲:治愈疾病,解除醉意。宁体便人:使人身心安宁。

【12】塕(wěng)然:风忽起的样子。穷巷:陋巷。

【13】堀堁(kū kè):扬起尘土。勃郁烦冤:形容扬尘回旋似郁怒烦躁之状。沙堁:沙尘。死灰:冷却的灰烬。骇:惊,搅起。溷:同“混”。腐余:垃圾。邪:通“斜”,偏斜。薄:迫近。瓮牖(wèng yǒu):用破瓮口做窗户,指贫穷人家。室庐:住房。

【14】憞(dùn)溷:烦乱之状。憞,一说“憎恶”意。郁邑:忧闷。殴温致湿:意谓庶人之风吹在身上,招致湿病。殴,古“驱”字,推动义。温,温病,李善注引《素问》:“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温、湿病皆属伤寒范围。惨怛:忧伤病苦。造热:招致热病。

【15】胗(zhěn):唇疮。蔑:同“alt”,眼疾。啖(dàn):同“alt”,吃。alt(zé):咬啮。嗽:吮啄。获:通“嚄”,大叫。卒(cù):通“猝”,突然。此句形容人受风、中风后不能即死,亦不能速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