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老舍由江浙考察教育完毕,又回到北京,晋升为北京北郊劝学员①。在当时他的环境来说,那是个“优差”,职位虽低,大小是个“官儿”。
这是老舍第一次“从政”,也正是中国教育制度青黄不接的时期。他在这“小小的官场”里看到了很多奇离古怪的现象,后来就以那段经历,作了写《老张的哲学》的材料。
老舍这个“小教育官儿”,每月大概有近两百大洋的收入,生活也因此略有改善。可是他究竟不是做官的“材料”,一年后,辞职了。
“辞官”之后,他跑到天津南开中学去教国文②。课余之暇,他在校刊上发表过一篇小说③。可算是他的“处女作”,但题目和内容到现在都没办法找到。
据他的老朋友宁恩承说,在南开使老舍最窘的是吃麻雀④。天津人以炸麻雀为“上菜”,所以教员伙食里时常有这一道菜。老舍认为麻雀小得可怜,不忍去吃。每次饭桌上有麻雀,就离座到外边去吃面,他称之为“麻雀之难”。
当时老舍舍“教育官”不为而就教职,真正的原因现在无稽可考,想象中可能是北洋政府的学务局相当腐败,无法相安下去⑤。
这时“政局”也很乱!
袁世凯虽死,官僚轮流执政,北洋军阀混战,仍然是一团糟。
孙中山又在广州组织了革命政府,和北政府对垒。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并且在嘉兴的鸳鸯湖画舫上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文化界也相当热闹!保守派,改良派,民主自由派,马克思派等展开了大论战。
老舍这时候由天津回到北京,在顾孟余主持的教育会做书记,同时还在北京市立第一中学兼两小时的国文课。每月收入只有四十几块大洋,生活又陷窘境,常在水火不济的时候,以典当度日⑥。
贫困并没阻止了他的“向上心”,做事之外,老舍还到燕京大学的校外课程部去读英文。在燕京,他认识了访问教授艾温士⑦,后来就是由艾温士教授的介绍,他才到英国的伦敦大学去教中文。
注释:
①罗常培:《我与老舍》。
②据老舍的朋友宁恩承所写的《老舍在英国》(载《明报月刊》1970年第53期)说:老舍是辞掉北郊劝学员之后就在北京教育会做书记,然后去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但斯拉普斯基的《论老舍》则说辞劝学员职位后即去天津南开中学,半年后才回北京做教育会书记。
这两种说法相差的时间很大。我无法找到其他资料来证明谁说的正确,只有存疑。我采取斯拉普斯基说法是为了行文方便,同时斯拉普斯基为写那本书曾亲自赴北京去访问老舍,可能比较正确。
③老舍:《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
④宁恩承:《老舍在英国》。
⑤[捷]斯拉普斯基:《论老舍》。
⑥罗常培:《我与老舍》。
⑦[捷]斯拉普斯基:《论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