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的世界
老师的表扬让三毛找到了更加发奋的动力,她开始把所有的闲暇时光都用在读书上。当有同学想邀请她一起出去玩时,三毛都会推辞掉,她只想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安静地读书。
三毛对书的热爱,始于三岁时候看到的第一本书——《三毛流浪记》。虽然不识字,但书中的图画却着实惹人喜爱。后来她又看了《三毛从军记》,自己会随着主人公的遭遇时而哭泣、时而大笑。大概是从三毛这个流浪者的身上找到了感同身受的情绪,三毛这个名字便成为她日后广为人知的笔名。
为了看书,三毛小小年纪就开始学习认字。等到上学时,她已经能够独立把课本阅读下来了。每当发下新书时,三毛只用两天的时间就能把书读完,她还会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问。三毛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天赋,让老师觉得或许她是一个值得培养的苗子,因此也便对这个聪慧的小姑娘刮目相看。
三毛对书的喜欢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家中的藏书已经被她翻看了无数遍,她不再满足于课堂上老师教授的内容。姐姐曾订购过两本杂志,《学友》和《东方少年》。在那一段时间,三毛最大的乐趣就是等着姐姐把看完的杂志交给她,她就可以不顾一切地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就像是当初心中只存有对上帝的美好信仰一样,现在的三毛开始对书中的故事着迷,甚至于会经常忘记自己。
不同于一般的孩子,爱看书的三毛也非常爱惜纸张。每次拿到新书时,她都会央求妈妈包书皮。她见不得自己的珍爱有一丁点儿的损坏。只有她自己知道,那一个个方块字的后面,散发的是让她心灵得以自由的故事。书中的人物成为了三毛的朋友,她又怎么忍心让这些他人看不到的朋友们受伤呢?
随着阅读能力的逐渐提高,三毛对书籍的渴求也就越发强烈。她开始向堂哥堂姐借书看。刚开始,哥哥姐姐们都认为这个小毛丫头不可能会理解书中的内容,为了验证他们的想法,他们甚至会要求三毛在读完一篇文章后再复述一遍。直到有一天,三毛刚读完鲁迅先生写的《风筝》,深受感动的她找到二哥,对他说:“这个孩子的玩耍天性都被他大哥毁了,原本的质朴没有了,只剩下阴影,可能这个孩子的一生都被毁了。”看着三毛深沉的样子,二哥吓了一跳。他没有想到年幼的三毛会在书中看到这么深邃的内涵,这甚至是自己所不能及的。自此后,哥哥姐姐们也都不再阻止三毛来借书。而三毛也是有借有还,从来不会把不属于自己的财产据为己有。
再到后来,三毛一家搬迁到了长春路上的新家,附近有一家租书店,店里的老板人也很好。他见三毛是一个爱书的孩子,就经常向她推荐一些可读性非常高的作品。为了能够看到自己喜欢的书,三毛一放学回到家就会去翻母亲的零钱包,从中拿出一毛钱,然后飞奔到租书店去换回自己期待已久的那本书。但毕竟租书店的服务对象不是三毛这样的孩子,店中大多数书她都只能读个大概,如《飘》《简·爱》《傲慢与偏见》等大作,三毛只能勉强把文字读下来,却体会不到主角背后的心思和用意。虽如此,这些书本还是为三毛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她开始畅想着自己长大以后也会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历经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走遍世界各地,去寻找一个可以安放自己灵魂的居所。
如果非要对阅读过的书本进行对比,三毛还是最钟爱国人的作品,钟爱那些讲述和自己骨子中的血液有渊源的故事。她读的第一本中国小说是徐訏的武侠作品《风萧萧》。二十年后,这本书的作者成了三毛的干爹。
读中国的文学作品,自然是要读《红楼梦》的。三毛读五年级的时候意外地得到了《红楼梦》一书,她一开始读就被故事吸引了,甚至利用上课的时间偷偷看书。为了避开老师,三毛就把书藏在裙子底下,老师一转身她就把书拿出来飞快地读上几行。有一天,三毛读到了第一百二十回的最终章,当看到贾宝玉从此隔绝尘世时,她竟然情不自禁地流出了两行热泪。她似乎感觉到了宝玉那一颗不属于这个尘世的空灵之心,也许只有在那样一个空寂的世界中,才能真正找到一片安宁。正在上课的老师发现三毛在座位上呆愣着不动,以为她受到了什么刺激,也不敢去惊扰,只是走上前摸了摸她的头,却没有人可以抚平她的内心。
这一次的阅读,让三毛真正体味到了好的文学作品的魅力。她已经不仅仅是在读,而是走进了书中,与人物合二为一了。
过分爱好读书同样也给三毛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学习能力已经远远超过同龄人的三毛开始抱怨课本内容的浅薄,她的新班主任似乎并不吃这一套,老师觉得这个孩子已经开始骄傲了,因此总是对她冷处理。年幼的孩子哪里懂得这些人情世故,对书的痴迷使她根本无暇顾及老师的喜爱与否。她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中读书,一度让父母觉得女儿是不是患上了自闭症。
谁又知道,三毛的故事此时正在一点点地在那些书本中绽开了第一叶嫩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