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年味浓

家乡年味浓

岁末将至,年味越来越浓,街上到处张灯结彩,超市里各种年货琳琅满目。春节是我们传统的节日,也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回家的气氛又开始浓烈。

小时候,一年之中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意味着有新衣服穿,有零食吃。那时候家里兄妹多,经济条件不好,平时很难得吃到好吃的东西,一家人能够填饱肚子就算不错了。但到了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好好准备一番,即使再贫穷的家庭,也会想方设法为小孩子买一件新衣,在大年初一穿上,开开心心过年。

一进入腊月,家里就忙活开了,母亲召集哥哥姐姐给屋子做大扫除。哥哥姐姐跟在母亲身后帮忙,将屋子每个角落里的灰尘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母亲还会选一个有太阳的日子,将家里的被子全部拆下来清洗,晒干后又一床一床地缝好。尽管屋子很简陋,但经过一番收拾,也显得整齐、明亮许多。

母亲从集市上买来生的胡豆、花生,倒在大铁锅里,再加些沙子一起翻炒,锅铲不停地来回铲动,发出“嚓——嚓”的响声。等胡豆、花生炒熟了,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已经在一旁守了很久的我们,顾不上烫就迫不及待地抓上几颗塞进嘴里,被烫得大叫“好烫,好烫哦”,但是却开心不已。母亲炸的酥肉最好吃了,黄灿灿香喷喷的,酥脆可口又不油腻,每次都会炸满满一大筲箕。

大舅、二舅家在不远的乡村,每到年底,就会把喂了一年的大肥猪杀了,请左邻右舍和亲戚朋友们吃“刨汤”。这是村里最热闹的场面,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杀年猪那天,院子里早早地闹腾开了,锅里烧着热气腾腾的开水,大人们手里拿着粗大的绳索,嘴里不停地唤猪,齐心协力将大肥猪死死捆住。不一会儿,就传来大肥猪的哀号声。

小孩子们看着这样的场面又好奇又害怕,躲得远远的,吓得不敢作声。饭菜做好了,院子里坐了满满几桌人,大家脸上带着笑,一边吃一边拉着家常,热闹而祥和。吃过饭,大舅、二舅通常还会送两块猪肉给我们,母亲就把猪肉放在缸里用盐腌好,等以后家里来客人时煮着吃。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母亲做的香喷喷的饭菜,看着父母慈祥的笑脸,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长大后参加工作离开了家,每到年底就会盼望春节,心里盘算着还有多少天就可以回家了。也常常设想到家后第一眼见到父母的情景,心里充满了渴望、期待和兴奋。时光荏苒,现在已步入中年,为人妻,为人母,生活条件也好了,再也不用像小时候那样渴望过年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好吃的东西了,但心里仍期盼着过年,那种感觉依然没变,回家的愿望依旧浓烈,因为过年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回到家中,没有工作中的忙碌,没有压力和迷茫,可以让躁动的心安顿下来,尽情地享受人间亲情,敞开心扉对亲人倾诉和攀谈。每天早晨起来,看到的都是父母和蔼可亲的面容,还有兄妹间久违的亲密和温馨。大家忙碌着准备饭菜。陪父亲喝一盅酒,陪母亲聊一聊天,那种热闹,那种欢快,让人感觉无比温暖。

于是,过年回家便成了儿女心中永远的情结。家是心灵的归宿,家是精神的依靠,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永远看不厌的风景,家是永远也断不了的根。

家是一根长长的线,时刻牵引我们归乡的脚步。不管路途有多遥远,不管日子有多艰难,我们都要回家过年,家里有亲人深情的呼唤,还有父母苦苦守望的双眼。

家就是一张小小的票根,带着期盼、喜悦,踏上回家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