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词

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quǎn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所谓《宴词》即宴席上所作歌词。玩味诗意,题中的“宴”乃指离筵,也就是送别的饯宴。送别的地方是漳河支流(即诗中“桃溪”)上的某处渡口,筑有河堤。堤上应植柳树,诗中没有说,只说到支流两岸的桃林。

“长堤春水绿悠悠”二句,写春日渡口的景色,由“长堤”(堤上有柳)、“春水”等元素构成,整个画面的基调是绿色的。诗思随着春水在桃溪上行舟,桃溪汇入漳河(在湖北中部)一路前行。这里暗示行者的去向是漳河的下游,为三、四句抒发离情预为铺垫。“畎入”即流入、汇入。“畎”是田间小沟,这里指相对于干流的支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二句,写渡口客船催发及桃溪水浅的况味。语云:“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宴席进行到最后,一定是有人“催”发的。而河上水手所喊的号子,也像是“声声”催发。而诗到结尾,出现了客船(“去棹”),也出现了佳句:“桃溪浅处不胜舟”。是说桃溪水浅,使客船时而搁浅(“不胜舟”指溪水承受不起船的重量),这时,水手不免要跳进水中,合力推船。于是读者仿佛听到了船底和河床石子摩擦出哗啦啦的声响。而行船赖着不走,又像喻着行客对友人的眷恋。

绝句三、四句的承接,须是“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正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杨载《诗法家数》)。这首诗的一个发明,就是三句以“莫(听)”字领起呼告,怨催发之急,而四句相反,怨船行之缓。形成“反与正相依,正与逆相应”的关系,深得绝句之法。而呼告语是二人称口气,直接诉诸读者。作歌词演唱,最容易打动听众。这种做法,一经歌者传播,跟进者之多,真可车载斗量。

略举唐人数例,如:“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王昌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適)、“莫怪山前深复浅,清淮一日两回潮”(刘方平)、“莫嫌滴沥红斑少,恰是湘妃泪尽时”(贾岛)、“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李商隐),等等。至于后世,则不胜枚举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