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上惊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汾上”指汾阳县(今山西万荣南)。汾水流经其地,为黄河第二大支流。相传汉武帝获黄帝所铸宝鼎于此,因祀后土,渡汾河,饮宴赋诗作《秋风辞》。开元十年(722),唐玄宗重修汉祠,恢复祭祀。次年正月驾幸潞州晋州,诗人为礼部侍郎随行,有诗。二月在汾阴祀后土,诗人从行,有诗。冬,出为益州大都督长史。到开元十三年(725)始回长安。外放的两年,是苏颋一生仕履中最感失意的时期,诗当作于此间。
“北风吹白云”二句引出秋声,化用了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泛楼船兮济河汾”等诗意。暗示当年汉武帝曾到汾阴祭后土,及唐玄宗行汉武故事。历史剧重复上演,个中意味,并不点破。联系到题面,首句“吹”字已含起可“惊”之意,次句加以“万里”,“渡河汾(黄河及汾水)”的似是秋风,又似是秋风中的行人。而诗中代指秋风的,不是常用的“西风”,而是“北风”,平添了许多寒意。
“心绪逢摇落”二句,以秋风摇落万物引发心绪之不宁。“摇落”指树叶凋零,既出自《秋风辞》之“草木黄落”云云,又远绍宋玉《九辩》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既指萧瑟天气,又喻指自个儿暮年失意的境遇。清人黄叔灿点赞:“是秋声摇落,偏言心绪摇落,相为感触写照。”(《唐诗笺注》)说“心绪”而不说心绪怎样,是其含蓄所在。而“秋声不可闻”,正是“心绪使然”。前三句无一字说到“惊”,却无一字不为“惊”字摄神,末句“不可闻”,正是“惊”字的转语。
开元是盛世,“惊秋”近危言。而作者欲说还休,弦外之音何在,只能从汉武帝身上去找。汉武帝不失为一代雄主,也曾穷兵黩武,也曾迷信方士,也有负面情绪“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秋风辞》)的感伤。这些阴暗的东西,在开元时代的唐玄宗身上,虽没有充分表现,却可能露出一些苗头。诗人对此感触很深,却说不清道不明。而诗贵含吐不露,正好一气呵成。此诗“急起急收,而含蕴不尽”(吴昌祺《删定唐诗解》),堪称五绝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