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后期

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武则天天授年间(690-692),诗人任校书郎,曾两度奉使入蜀。此次本已计划归京(武则天时以洛阳为首都)的日程,却因故推迟,写下这首名篇。“后期”是落后于原计划归期的意思。

“客心争日月”两句是背景交代,是说作者在蜀中的公事已抓紧办完,正打算如期返回洛阳。“客心”指客居异地之心。“争日月”指同时间竞争,指抓紧办好公事,以免推迟归期。“来往预期程”是说入蜀与返洛的日期和行程,是早就安排好了的。十个字非常简洁,把诗人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心里的筹划掂量,都写进去了,而且字字入律。“争”字,“预”字,照应题面,是唯恐“后期”也。按,诗人返回洛阳的时间,原定在当年秋前。有诗为证:“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张说《被使在蜀》)

常言道:“计划快不如变化快。”不料突然情况发生变化,使作者秋前回到洛阳的希望落空了。然而诗人并不这样直说,而换了一种说法,也就是变了个形,或做了一个包装。“秋风不相待”二句,凭空设计出一个同伴“秋风”,埋怨“他”不肯等“我”一等,竟自丢下同路的伙伴,自个儿先回洛阳去了。这就把本来无情的秋风加以人格化,借怨秋风,间接抒发了因回京计划落空而生的惆怅。“后”字从对面托出,一句不正说,所以为妙。又,秋风本按时而起,无所谓“先”“后”,只为诗人“后期”,方见秋风“先至”,可见肌理之细。

本来“蜀道后期”,不干秋风的事。诗人偏偏扯上“秋风”,按捺“日月”,甚是无理。然“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严羽)。换言之,诗有无理而妙者,如此诗是。《唐诗别裁》点赞:“以秋风先到,形出己之后期,巧心浚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