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目传意

一、标目传意

这一出名曰“标目”,亦称“家门”、“传概”,通常称“副末开场”。南戏和传奇在正式演出前,照例先由副末上场念诵两首词调,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剧情概要。

【蝶恋花】[末上]忙处抛人[1]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2]。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3]

列为看官,且说此部传奇,其作者乃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1550—1616),巧的是,他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1564—1616)是同一时期的剧作家。二人堪称东西方剧坛耀眼的双子星座。汤显祖在谈到“临川四梦”的创作时,曾曰“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四大名剧”中各有一段缠绵悱恻、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而《牡丹亭》中的“杜、柳爱情”,则是“四大名剧”中颇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段:两人的情感挣脱了世俗礼教的樊篱,跨越了时空、阴阳的阻隔,最终,用杜丽娘的一段唱词总结,则是“普天下做鬼的有情谁似咱”。这“牡丹亭上三生路”,走得何其艰辛,何其辛酸,又何其浪漫。且让笔者陪着诸位一路上慢慢道来,细细品味。

[汉宫春]杜宝黄堂[4],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写真留记,葬梅花道院凄凉。三年上,有梦梅柳子,于此赴高唐。  果尔回生定配。赴临安取试,寇起淮扬。正把杜公围困,小姐惊惶。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恼平章[5]。风流况,施行正苦,报中状元郎。

这一曲【汉宫春】将整部戏的情节呈现在大家眼前。情节是剧的“骨”,情感则是这部剧的“魂”。这部戏写的是一种“至情”,是天底下独一无二的,达到极致的男女之情是对束缚男女青年的封建礼教,程、朱理学的反拨;是对人欲望的肯定。就这一点说,作者的理念和莎士比亚的相似,也闪耀着人文思想的光辉。在《牡丹亭·题词》中,汤显祖是这样说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非情之至也。”他还说道:“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对这种“至情”的肯定与描绘,就成了整部戏的创作意图与理念。在接下去的欣赏过程中,大家可以细细品咂其中滋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