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八年特工生涯

列宁格勒:八年特工生涯

1959年7月,时任美国副总统的理查德·尼克松受总统艾森豪威尔之托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开幕式。为了这次展览,整个展馆都布置了美国人心目中每个国民能拥有的一切。展馆内到处都是现代的、自动化的休闲娱乐设备,用以显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美国规模巨大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成果。

在一座模板美式别墅的厨房展台前,尼克松和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基塔·赫鲁晓夫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东西方意识形态和核战争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共产主义经济制度优劣的论战。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尼克松赢得了这场辩论,他在本国的威信也因此大大增加。这就是著名的“厨房辩论”。

“厨房辩论”后,尼克松又受赫鲁晓夫之邀参观苏联导弹生产基地。赫鲁晓夫指着面前的洲际导弹说:“我们正在以生产香肠的速度生产它们。”

此言一出,举世皆惊,不光是美国,连北约总部也惊慌失措。事实上,对苏联人民来说,这样的比喻是模棱两可的,因为香肠缺货,但却能使外国人留下深刻印象。

赫鲁晓夫一句无意的玩笑话,对美国人却是晴天霹雳,这样一来,美国加紧了导弹的研发,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拥有的洲际导弹是200枚,而苏联只有3枚。

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关系出现缓和的趋势,经济和贸易的往来频繁。而这频繁的往来并没有让苏联感到高兴,反而使得苏联高层感到一丝恐慌。

当时苏联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苏联电子工业比西方至少落后10—20年。为了在短时间内赶上西方国家,苏联人开始重视获取科技情报,特别是军事科技情报,苏联希望通过这些科技情报的转化,在短时间内让本国的电子工业赶上西方。为此,苏联不惜血本加大资金和人才投入。

据不完全统计,苏联在资金方面的投入达到每年数十亿美元。这些钱用来让克格勃搜集西方的科技情报和尖端技术装备。在这一大笔经费中,大部分来自与军工生产有关的12个部。在人才方面,克格勃每年从全国各地的理工院校选拔约100名优秀学员送进克格勃间谍学校,训练他们掌握物色目标、鉴别材料以及窃取和传达情报资料的技能,结业后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

普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自己的工作生涯的。

从“帕拉霍夫卡”间谍学校毕业后,普京被分配到克格勃第一总局列宁格勒工作站侦查分队特工科。

特工科担负着特殊任务:对外国人和外国使馆外交官进行跟踪。众所周知,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毫无例外地对外国使馆实施严密监控。

当时一般特工人员没有独用的办公室和电话。因此,他们好几个人不得不挤在一个房子里,每个房间只有一部电话,这给他们带来诸多不便。大家常常因为打电话而发生争执。年轻的普京当时已是中尉军衔。由于争强好胜,他常常处于争执的中心。普京总是毫不客气地抢过这唯一的一部电话和“局外”的朋友聊起来没完。为此,同事们戏称他是“煲电话粥能手”。

“普京尽可以这么做,因为领导很器重他,常常对他另眼看待,”普京当年的同事维克托·弗罗利科夫说,“他还有分队刑侦科工作证。这可是一种特殊待遇。在我们侦查分队,持有这种证件的人充其量也就那么几个。谁也不知道普京在执行什么任务。我们也不便过问。当时我们有明确规定:不该知道的不问,对同事的工作不准随意打听。”

时任特工科科长的谢尔盖·彼得罗夫上校深情地回忆道:“第一次和普京谈话,我就立刻感到他头脑机敏、气度不凡,有出色的分析能力。情报工作最需要智商高、视野宽的人。我眼前的这位青年军官正是这样的人。因此,我们没谈几句,我就深深地喜欢上普京了。”

不久,普京进了特工科开办的德语进修班。谁能获此机会,完全由科领导决定。据弗罗利科夫说,只有最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能被送到该进修班学习。进修班每周上三次课,每次两小时。最初每班为8至10个人,每届四年,进修班严格实行优胜劣汰原则。所以,结业时即便只剩下一半也就算是很不错了。该德语班不发毕业证,只发结业证书,外语成绩存入个人档案。

普京在列宁格勒从事谍报工作将近8年,随后他被保送到了红旗学院。对克格勃许多青年军官来说,这可是梦寐以求的事。

记者采访彼得罗夫上校时不解地问:“既然普京在你们这里表现如此出众,那您为何要放他走呢?”

“的确是我亲自把普京保荐到红旗学院的,”彼得罗夫沉思片刻,满怀深情地说,“说句老实话,像普京这样出类拔萃、风华正茂的军官,我确实不愿意轻易放走。但我知道普京在业务上需进一步提高,虽然那时他已经升任少校。沃洛佳前途无量,日后必成大器、担大任。俗话说,庭院跑不出千里马。我不愿把普京窝在我们这儿,眼睁睁地耽误他的锦绣前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