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昨
焦世宁
第一次出版《人艺往事》时,读完文章,彻夜难眠。脑海里接连不断地出现儿时的情景。人都说往事如烟,那时才知道,往事并不如烟那么容易散去。如今,这本书再次整理出版,响玲和我从姐弟已变成了夫妻,我又了解她很多,她是那么真心地爱着人艺,尊敬着老一辈所有的人,她的记忆是留在心里的。
父亲在我十岁时含冤去世。他的艺术成就,对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贡献,已是人所共知,无须我再过多地表达。但他对生活的追求,对儿女的情感,是很少有人提起的。响玲姐姐的这本书,对我父亲,对人艺所有的老艺术家,都是通过生活中细小的事情来描述他们思想上、意识上对自己的要求,对艺术的热爱。她写出了活生生的每一位老前辈,写出了人艺的风格、人艺的味儿。
记得那时我很小就随母亲离开了人艺大院儿,每周六回来看父亲,周日再回去。那又黑又潮的小屋是我们父子俩唯一可以相聚的地方,一张单人床,一个旧书桌,一个书架,两只破木头箱子,脸盆痰盂,再有就是能容纳双脚的地方了。每次父亲都把这周出版的小人书买齐,包好书皮,整整齐齐地放在书桌上,要我坐直身体按出版日期一本本地看,不许折书角,看书前洗干净手。他告诉我,书是最好的老师和朋友,知识是最大的财富。他耐心地回答我那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专心地陪我做那小学一年级的作业,教我如何自理生活,用他那自己根本就不够用的生活费给我买很多好吃的。他尽量不让我到院子里玩儿,他怕别人欺负我,怕我受委屈。
其实院儿里根本没有人欺负我。哥哥姐姐们都用疼爱的眼光看着我,叔叔阿姨们对我更加爱护。无论在什么年代,大院儿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就像是一家人,会对淘气的孩子呵斥,但绝不会欺负某家的孩子。那时我很小,叔叔阿姨们的名字记得不大清楚,但他们的脸我都记得,因为他们都有一双慈祥善良的眼睛。我曾离开祖国二十六年,当我回到北京想为我父亲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这些叔叔阿姨紧紧地拉着我的手,像见到出门在外久别的自己的孩子。他们鼓励、支持我,不顾一把年纪,长时间地回忆倾诉父亲的事情。和哥哥姐姐们的再次相见,就像没有过二十六年的时间间隔,那么的亲,那么的温暖,就像是一家人来着。
虽然我很小就随母亲离开了大院儿,之后又远渡东洋,但我从没忘记过我是人艺大院儿的孩子。人艺的众多出类拔萃的艺术家是我的骄傲,人艺每一出精彩难忘的剧目都是我的自豪,因为我是在这里出生长大的。这是我的家,这儿的每一个人都是我的亲人,而且我父亲把他的所有都奉献给了这里,我也必须好好地爱这里,爱这儿的人。
感谢响玲,你为人艺所有的老艺术家记录了他们的经历,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让热爱艺术的观众更加了解人艺,了解人艺的老一辈,也让我们这些人艺的第二代对长辈们更加尊重,对长辈们创下的事业更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