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近体诗的“拗”与“救”

第二节 近体诗的“拗”与“救”

平仄格律是人为的、机械的,而诗歌创作却是充满活力、富有生机的。要使活跃涌动的形象思维和丰富多彩的语言一一适应人为的格律,显然是不现实的。为了使形式与内容完美地统一起来,只能对平仄格律加以调整、改进。分析一下初唐、盛唐和晚唐时期的诗篇,便可以看出,格律本身正是在人们的创作实践中日臻完善的。

前文说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只要节奏点上的平仄能够达到“相间”“相对”“相粘”,就可以收到平仄错综协调的效果,所以便要求二、四、六(五律为二、四)位置上的字,其平仄必须分明,即不可随意变动。至于一、三、五(五律为一、三)位置上的字,由于是非节奏点所在,并不影响大局,因此对其平仄的要求便可以从宽处理了。这就是前人所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应该说,这正是对平仄格律的一种突破。然而,仅仅是“一三五不论”,即仅仅允许非节奏点上的平仄可以自由灵活,仍然难以满足写作实际的需要,因为表情达意毕竟是第一位的。这样,很可能出现不符合平仄规定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拗”。“拗”便破坏了平仄的协调性。于是,人们又设法调整其平仄关系,以便保持其协调性,因此便又有了所谓的“救”。这样,写起诗来,就更加自由方便了。

不过,由于“拗”“救”的产生,又使“二四六分明”的通则出现了例外。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二四六分明,两处不明。”这两处是:

1. 在一定的条件下,(平平)仄仄平平仄(即甲种句)句式中的第四字(七言为第六字)之平声可以作仄声。

2. 在一定的条件下,(仄仄)平平平仄仄(即丙种句)句式中的第四字(七言为第六字)之仄声可以作平声。

同时,由于格律诗要求避免“三平调”和“孤平”等现象,因而“一三五不论”的这种自由,仍然是受到制约的。所以,我们还可以这样说:“一三五不论,两处必论。”这两处是:

1. 必须避免“三平调”。

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即丁种句)中,第三字(七言为第五字)的仄声是不能任意变动的,否则,就会出现“三平调”。所以,这一处的平仄是要论的。

2. 必须避免“孤平”。

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子(即乙种句)中,若第一个字(七言为第三字)的平声用为仄声,这就叫“犯孤平”。这是因为该句除了句末的平声而外,就只有一个平声字了。出现“孤平”,则会使平仄失调,故而格律诗要求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注意:孤平只限于(仄仄)平平仄仄平,即乙种句这一句式。)

根据“一三五不论,两处必论”和“二四六分明,两处不明”,我们可以把格律诗的“拗救”,归纳为以下几种,称之为“平仄相救得协调”。

需要交代的是:拗救的基本原则是以平救仄,以仄救平——由此便可以达到平仄协调的目的。现在来看拗救的几种情况。

一、句中拗救

一句之中出现拗字而随之补救,谓之句中拗救。句中拗救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 孤平拗救

上文说过,格律诗要求避免“孤平”。唐人的诗作中,犯孤平的情况并不多见。这说明诗人们是在尽力按照诗律的规定,设法避免“孤平”。可是,在写作过程中,有时候又不得不犯“孤平”。于是,人们又设计出一个变通的方法,这就是在犯了“孤平”的情况下,必须在相应的位置上予以补救,这就叫作“孤平拗救”。对于五言律诗而言,其具体方法是,将第三字的仄声改为平声。为什么要用第三字来补救呢?原因很简单:二、四两字是节奏点所在,末一字的平仄又是固定的,这样,自然只能用非节奏点的第三字来补救了。请看以下各例: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这首诗首联对句的“寂”字拗(犯了孤平),用第三字“无”字救(我们在拗字之后画×,在补救之字后画∨。下同)。颈联对句的“月”字拗(犯了孤平),用第三字“明”字救。这两处都是“孤平拗救”。像这样一首诗中出现两处孤平拗救的情况,是不多见的。又如:

奉送从兄宰晋陵    唐·韦应物

东郊春草歇,千里夏云生。

立马愁将夕,看山独送行。

依薇吴苑树,迢递晋陵城。

慰此断×行别,邑×人多∨颂声。

这首诗尾联对句的“邑”字拗(犯了孤平),用第三字“多”字救(同时也救了出句的“断”字)。关于颔联对句的“看”字,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这个“看”字,在这里应作平声,否则就犯了孤平。今按:“看”有二音,一为苦旰切,去声翰韵;一为苦寒切,平声寒韵。在表示“视”这一意义上,《广韵》正作平声寒韵。也就是说,它在这首诗中,应该读平声。

如果是七言律诗,则是第三字拗,用第五字救。例如:

九日五首(其一)    唐·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首联对句第三字“起”字拗,用第五字“江”救。(颔联出句的第六字“无”和尾联出句的第六字“何”皆拗,分别用第五字“既”字、“各”字救。说见下文“本句自救”。)又如:

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    柳宗元

圣代提封尽海壖,狼荒犹得纪山川。

华夷图上应初录,风土记×中殊∨未传。

椎髻老人难借问,黄茆深峒敢留连。

南宫有意求遗俗,试检周书王会篇。

颔联对句第三字“记”字拗,用第五字“殊”字救。下面的五绝和七绝,也都有孤平拗救的情况存在。

秋蛩    唐·雍裕之

雨绝苍苔地,月×斜青∨草阶。

蛩鸣谁不怨,况是正离怀。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上举五绝第二句的“月”字拗,用“青”字救;七绝末句的“客”字拗,用“何”字救。

2. 本句自救

上文说过,“在一定的条件下,平平平仄仄(即丙种句)句式中的第四字之仄声可以作平声。”所谓“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是必须拗而有救。对于五言律诗来说,就是当第四字出现了“拗”,则必须将第三字的平声改为仄声。这样,其平仄格式便成为“平平仄平仄”。人们把这种拗救叫作“本句自救”。例如: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颔联出句第四字“遥”字拗,因此,作者就用第三字“怨”字来补救了。又如:

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咽,《广韵》作乌结切,音yè,屑部,入声。

这首诗的颈联出句第四字“危”字拗,用第三字“咽”字救。

如果是七言律诗,则是第六字拗,用第五字救。其平仄格式便成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如:

秋兴八首(之五)    唐·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这首诗的颔联出句第六字“王”字拗,用第五字“降”字救。又如: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鲜妍,占断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首诗颔联出句第六字“清”字拗,用第五字“水”救。尾联出句第六字“相”字拗,用第五字“可”字救。这也是在一首诗中出现两处本句自救的情况。

五绝和七绝中的情况也是如此。例如: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第一句中的“烟”字拗,由本句中的第三字“泊”字救。仍为本句自救。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第三句中的第六字“风”字拗,由本句中的第五字“好”字救。

这种本句自救,原则上还要求第一字(七律为第三字)的平声不能变动。据我们所见,只有少数本句自救的句子有例外:第一字(七律为第三字)用了仄声字。如王力先生在其《汉语诗律学》一书中共列举了110个本句自救的诗句,其中仅有4例的第一字(七律为第三字)用了仄声字。它们是,杨颜《田家》“小园足生事,寻胜日倾壶”,祖咏《题韩少府水亭》“宁知武陵趣,宛在市朝间”,杨万里《辛亥元日送张德茂》“到得我来恰君去,正当腊后与春前”,杨万里《和昌英叔久雨》“更着好风堕清句,不知何地顿闲愁”。此外,复如,《入宅三首》之一:“客居愧迁次,春色渐多添。”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刘禹锡《早秋雨后寄乐天》“簟凉扇恩薄,室静琴思深”等。在我们抽样调查的218首诗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用仄声者有24首,约占11%。

唐人的诗篇中,本句自救的情况甚为常见,所以,王力先生称之为“特种拗句”。“特”就特在其数量很多。我们统计了一下,《唐诗三百首》中共收五言律诗约80首,出现本句自救的地方约43处。此虽不无巧合,但也足见其数量之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写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它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了。

二、联中拗救

一句之中的拗救,有时候还是不能满足写作的需要,于是,人们又把拗救的范围扩大到一联之中。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五字之中,声韵悉异;两句之中,角徵不同”吧。看来,古人也是把一联看作是一个单位的。本句不能自救,则以对句救之。于是便有了联中拗救。所以,联中拗救,又称为“对句拗救”。

联中拗救指出现在由“(平平)仄仄平平仄(即甲种句)”和“(仄仄)平平仄仄平(即乙种句)”所构成的一联之中的拗救。如果其出句出现拗字,而用对句予以补救,谓之联中拗救。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 相同位置的联中拗救

对于五言律诗而言,是指其出句第三字拗(当平而仄),用对句第三字来救(改仄为平)的情况而言的。请看下面的诗例。

重游何氏庄五首(之二)    唐·杜甫

山雨樽仍在,沙沉榻未移。

犬迎曾宿客,雅护落巢儿。

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

向来幽兴极,步履过东篱。

注:雅,今作鸦。

这一首诗中,颈联出句的第三字“翠”字拗,则用对句第三字的“皇”字救。又如:

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

诗中颔联出句第三字“没”拗,对句第三字“空”字救。如果是七言律诗,这种拗救则出现在出句和对句的第五字。如: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中颔联出句第五字“自”字拗,对句第五字“空”字救。复如:

简吴郎司法    唐·杜甫

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骑安置瀼西头。

古堂本买藉×疏豁,借汝迁居停∨宴游。

云石荧荧高叶曙,风江飒飒乱帆秋。

却为姻娅过逢地,许坐曾轩数散愁。

注:藉,音jiè,《广韵》作词夜切,去声,祃韵;音jí,《广韵》作秦昔切,入声,昔韵。按:此诗首句拗而未救。

颔联出句“藉”字拗,对句“停”字救。(按:首联出句“忠”字拗而未救。)下面的一首七绝中也有同位联中拗救的情况: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此诗的第二联中,出句的第五字“晚”字拗,对句的第五字“舟”字救。(说明:这首诗的两联之间出现了“失粘”的情况。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不合律的。但是,《唐诗三百首》却归入七言绝句一类。)

由于“相同位置的联中拗救”是出现在第三字(七言律诗为第五字)的位置上的,原本就处于“一三五不论”的情况之下,所以,这种情况是可救可不救的。例如,下面的两首诗就没有救:

八月十五夜观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注:“翛然”之“翛”为平声,音xiāo,《广韵》作苏彫切。又音shū,“翛忽”,入声,《广韵》作式竹切。

颔联出句第三字“九”字拗,但是对句第三字“万”并没有救。又如:

恨别    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首联出句第五字“四”字拗,对句第五字“五”也没有救。

2. 不同位置的联中拗救

前文说过,“在一定的条件下,仄仄平平仄(即甲种句)句式中的第四字(七言为第六字)之平声可以作仄声。”所谓“一定的条件”,对于五言律诗来说,就是当出句的第四字出现了拗字(当平而仄),则必须用对句的第三字来救(改仄为平)。因为这种拗救是发生在一联之中出句和对句的不同位置上,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不同位置的联中拗救”。请看诗例:

宴胡侍御书堂    唐·杜甫

江湖春欲暮,墙宇日犹微。

暗暗书籍×满,轻轻花∨絮飞。

翰林名有素,墨客兴无违。

今夜文星动,吾侪醉不归。

这首诗颔联出句的第四字“籍”字拗,以对句的第三字“花”字来救。又如:

杨固店    唐·岑参

客舍梨叶×赤,邻家闻∨捣衣。

夜来尝有梦,坠泪缘思归。

洛水行欲×尽,缑山看∨渐微。

长安只千里,何事信音稀。

这首诗首联出句的第四字“叶”字拗,以对句的第三字“闻”字来救。颈联出句的第四字“欲”字拗,以对句的第三字“看”字来救。

注意,这里的“看”应该读平声,否则,就是拗而未救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颔联对句中的“缘”字,古有平声和去声两读:一为与专切,在平声先韵;一为以绢切,在去声霰韵。在这里也应当读作去声,否则,就成了“三平调”。

如果是在七律中出现了不同位置的联中拗救,那么,就是出句的第六字拗,用对句的第五字救。例如:

雨不绝    唐·杜甫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眼前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诗中颔联出句的第六字“不”拗,对句第五字“风”字救。又如:

寄黄几复    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诗中颈联出句第六字“立”拗,对句第五字“三”救。

绝句中也有这种情况。如:

望终南残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时候,出句的第三字和第四字都是仄声字。这是因为第三字的平仄可以不论,而第四字的平仄不能任意变更,因此,我们可以说是由对句的第三字来救出句的第四字。例如:  

夜雨    唐·杜甫

小雨夜复×密,回风吹∨早秋。

野凉侵闭户,江满带维舟。

通籍恨多病,为郎忝薄游。

天寒出巫峡,醉别仲宣楼。

注:复字《广韵》有两个声调,一为入声屋韵,房六切;一为去声宥韵,扶富切。

首联出句的第四字“复”字拗(第三字“夜”虽为仄声,但可以不论),用对句第三字“吹”字救。又如:

顷游龙井得一联王伯齐同儿辈游因足成之    宋·楼钥

路入风篁上翠微,老龙蟠井四山围。

水真绿净不可×唾,鱼若空行无∨所依。

胜处虽多终莫及,旧游谁在事皆非。

只今匏系何由到,徒羡联镳带月归。

颔联出句第六字“可”拗,对句第五字“无”救。(出句第五字“不”字虽拗,但可不论。)

注:莫,音mò,不能,不可。《广韵》作慕各切,入声,铎部。

三、一字两救

孤平拗救出现在乙种句中,即“(仄仄)平平仄仄平”中,联中拗救出现在甲种句和乙种句组成的一联之中,即“(平平)仄仄平平仄和(仄仄)平平仄仄平”之中,这样,有时候,孤平拗救与联中拗救会同时出现:乙种句,即“(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三字(七言律诗为第五字)既救了本句中的“孤平”,又救了出句中的第三字或者第四字。同一个字救了两处,这就是“一字两救”。一字两救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 孤平拗救与相同位置的联中拗救同时出现。例如:

促织    唐·杜甫

促织甚×微细,哀鸣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故×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首联出句第三字“甚”字拗,用对句的第三字“何”字救,这是“相同位置的联中拗救”。颈联出句的第三字“得”字拗,用对句第三字“难”字救;同时,其对句中的第一字“故”字又犯了“孤平”,也用第三字“难”字救。这就是一字两救了。又如:

喜外弟卢纶见宿    唐·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颈联出句的第三字“独”字拗,由对句的第三字“相”字救,同时,“相”字又救了本句中犯了孤平的“愧”字,这也是一字两救。

再看两例七言律诗中的一字两救。

峡中尝茶    唐·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围里火煎尝。

吴僧谩说鸦山好,蜀叟休夸乌觜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诗中尾联对句第五字的“春”字,既救了出句第五字的“不”字,又救了本句中的“更”字。又如:

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    宋·黄庭坚

县楼三十六峰寒,王粲登临独倚栏。

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

诗来嗟我不×同醉,别后喜×君能∨自宽。

举目尽妨人作乐,几时归得钓鲵桓?

诗中颈联对句第五字的“能”字,既救了出句第五字的“不”字,又救了本句中的“喜”字。

2. 孤平拗救与不同位置的联中拗救同时出现。例如:

落花    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首联中出句的第四字“竟”字拗,对句中的第一字“小”字犯孤平,都由对句的“花”字来救。这就是孤平拗救与不同位置的联中拗救同时出现的一字两救。颈联的情况与此相同。即用“仍”字既救了出句的“忍”字,又救了本句的“眼”字。又如:

铜官渚守风    唐·杜甫

不夜楚×帆落,避×风湘∨渚间。

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

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悭。

飞来双白鹤,过去杳难攀。

首联对句中的“湘”字,既救了出句中的“楚”字,又救了本句中的“避”字,是孤平拗救与相同位置的联中拗救同时出现的一字两救。颈联则是孤平拗救与不同位置的联中拗救同时出现的一字两救。即用“波”字救出句的“物”字,又救本句的“逆”字。

七律中的例子如:

水斋    唐·李商隐

多病欣依有道邦,南塘宴起想秋江。

卷帘飞燕还拂×水,开户暗×虫犹∨打窗。

更阅前题已披卷,仍斟昨夜未开缸。

谁人为报故×交道,莫惜鲤×鱼时∨一双。

颔联对句中的“犹”字,既救了出句的“拂”字,又救了本句的“暗”字。尾联为相同位置的一字两救:对句中的“时”字既救了出句的“故”字,又救了本句的“鲤”字。又如:

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    宋·黄庭坚

壮气南山若可排,今为野马与尘埃。

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

周鼎不酬康瓠价,豫章元是栋梁材。

眷然挥涕方城路,冠盖当年向此来。

颔联对句中的“三”字,既救了本句的第三字“举”,又救了出句的第六字“万”字。

由上举例证可以看出,有时候在一首诗中,同时出现几种拗救的情况。复如:

入宅三首(之一)    唐·杜甫

奔峭背赤×甲,断×崖当∨白盐。

客居愧∨迁×次,春色渐多添。

花亚欲×移竹,鸟×窥新∨卷帘。

衰年不敢恨,胜概欲相兼。

注:奔,音bèn,《广韵》作甫闷切,去声。投向,直趋。

这首诗中,首联出句的“赤”字拗,对句的“当”字救,同时“当”字又救了本句的“断”字。为孤平拗救与不同位置的联中拗救同时出现的一字两救。颔联出句为本句自救:“迁”字拗,“愧”字救。颈联出句的“欲”字拗,对句的“新”字救,而“新”字又救了本句的“鸟”字,这又是孤平拗救与相同位置的联中拗救同时出现的一字两救。又如:

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    唐·岑参

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

樽前遇∨风×雨,窗里动波涛。

谒帝向×金殿,随身惟∨宝刀。

相思霸∨陵×月,只有梦偏劳。

这首诗中,首联出句的“鸟”字拗,对句的“楼”字救,属于不同位置的联中拗救。颔联出句的“风”字拗,由本句的“遇”字救,是本句自救。颈联出句的第三字“向”字拗,由对句的第三字“惟”字救,属于相同位置的联中拗救。尾联出句也是本句自救:“霸”字救了“陵”字。

七律中也有这种情况。如:

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请予赋诗二首(其一)    宋·黄庭坚

食贫自以官为业,闻说西斋意凛然。

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

未尝终日不×思颍,想见先生多∨好贤。

安得雍容一∨樽×酒,女郎台下水如天。

诗中颈联出句第五字“不”字拗,对句第五字“多”字救,这是相同位置的联中拗救。尾联出句第六字“樽”字拗,用第五字“一”字救,这是本句自救。又如:

出迎使客质明放船自瓦窑归    宋·黄庭坚

鼓吹喧江雨不开,丹枫落叶放船回。

风行水上如云过,地近岭×南无∨雁来。

楼阁人家卷∨帘×幕,菰蒲鸥鸟乐湾洄。

惜无陶谢挥斤手,诗句纵横付酒杯。

诗中颔联对句第三字“岭”字拗,第五字“无”字救。这是孤平拗救。颈联出句第六字“帘”拗,第五字“卷”救,这是本句自救。

练习二

(一)分析下列各首诗的平仄,并说明有无本句自救的情况。

1. 登禅定寺阁    唐·宋之问

梵宇出三天,登临望八川。

开襟坐霄汉,挥手拂云烟。

函谷青山外,昆池落日边。

东京杨柳陌,少别已经年。

2. 闻高常侍亡    唐·杜甫

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

虚历金华省,何殊地下郎。

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

独步诗名在,祇令故旧伤。

3. 玉台观    唐·杜甫

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

彩云萧史驻,文字鲁恭留。

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

人传有笙鹤,时过北山头。

4. 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注:思,句中为名词,去声。《广韵》作相吏切。

5. 逢郴州使因寄郑协律    唐·刘长卿

相思楚天外,梦寐楚猿吟。

更落淮南叶,难为江上心。

衡阳问人远,湘水向君深。

欲逐孤帆去,茫茫何处寻?

6. 题松汀驿    唐·张祜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

7. 曲江对酒(其二)    唐·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与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债,《广韵》有去入两读:侧卖切与侧革切。《诗韵》只作去声。

8. 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9. 时世行    唐·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10. 村行    宋·王禹偁

马穷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二)分析下列各首诗的平仄,并说明有无孤平拗救的情况。

1. 辋川闲居     唐·王维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

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园。

注:看,平声。《广韵》作苦寒切。

2. 寄江滔求孟六遗文    唐·刘昚虚

南望襄阳路,思君情转亲。

偏知汉水广,应与孟家邻。

在日贪为善,昨来闻更贫。

相如有遗草,一为问家人。

3. 闻角    唐·章孝标

边秋画角怨金微,半夜对吹惊贼围。

塞雁绕空秋不下,胡云著草冻还飞。

关头老马嘶看月,碛里疲兵泪湿衣。

余韵袅空何处尽,戍天寥落晓星稀。

注:塞,音sài。边塞等义为去声,《广韵》作先代切。堵塞义为入声。今音sāi。寥:《广韵》有平声和入声两调,即落萧切,萧韵;又郎击切,锡韵。《诗韵》只作平声。

4. 题妓莱儿壁    唐·赵光远

鱼钥兽环斜掩门,萋萋芳草忆王孙。

醉凭青琐窥韩寿,闲掷金梭恼谢鲲。

不夜珠光连玉匣,辟寒钗影落瑶尊。

欲知肠断相思处,役尽江淹别后魂。

5. 偕陈调翁龙山买舟待夜潮发    宋·苏过

来逢春雨长鱼苗,去见秋风擘蟹螯。

久矣归心到乡国,依然水宿伴渔舠。

一天如许皆明月,二客所须惟浊醪。

今夜四更潮有信,更须留眼看银涛。

6. 题郭秀才钓亭    宋·王庭珪

野阔江寒一雁飞,碧芦花老鳜鱼肥。

绕栏绿水秋初净,满棹白人未归。

醉任狂风揭茅屋,卧听残雪打蓑衣。

他年欲访沙头路,会自携竿扣竹扉。

7. 和昌英叔久雨    宋·杨万里

积雨今晨也解休,殷勤日脚傍花流。

半明衣桁收梅润,全为农家放麦秋。

更着好风堕清句,不知何地顿闲愁。

新晴佳处无人会,隔柳一声黄栗留。

注:着,旧作“著”。“著”为入声字,《广韵》作张略切。故此处亦按入声处理,否则,则为拗字。桁,音hàng,衣架,也可指晒衣竿。

8. 送药职方知泗州    宋·梅尧臣

长堤冻柳不堪折,穷腊使君单骑行。

苏合轻裘霜莫犯,铜牙大弩吏先迎。

山旁楚贾连樯泊,水上禹书寒磬清。

试向郡楼东北望,烟波千里月临城。

9.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0. 水口行舟(其二)    宋·朱熹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两山相对鸣。

(三)分析下列各首诗的平仄,并指出其相同位置的联中拗救。

1. 天末怀李白    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2. 空囊    唐·杜甫

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3. 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庭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4.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之一)    唐·杜甫

此老已云殁,邻人嗟未休。

竟无宣室召,徒有茂陵求。

妻子寄他食,园林非昔游。

空馀穗帷在,淅淅夜风秋。

5. 寄常徵君    唐·杜甫

白水青山空复春,徵君晚节傍风尘。

楚妃堂上色殊众,海鹤阶前鸣向人。

万事纠纷犹绝粒,一官羁绊实藏身。

开州入夏知凉冷,不似云安毒热新。

注:复,入声,《广韵》作房六切。又去声,扶富切。

6. 临雨亭    宋·刘敞

秋至感人思,登临成惘然。

浮云帝乡外,落日古城边。

归燕声相别,幽花色可怜。

名山负独往,触物见年年。

注:思,去声。

7. 即事    宋·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注:纵,与“横”相对之义,中古为平声。《广韵》作即容切。

8. 新年    宋·苏轼

晓雨暗人日,春愁连上元。

水生挑菜渚,烟湿落梅村。

小市人归尽,孤舟鹤踏翻。

犹堪慰寂寞,渔火乱黄昏。

9. 宿山寺    唐·项斯

栗叶重重覆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

月明古寺客初到,风度闲门僧未归。

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

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钟声催著衣。

注:著,音zhuó,穿。《广韵》作张略切,入声,药韵。

10. 上虞逆旅见旧题岁月感怀    宋·陆游

舴艋为家东复西,今朝破晓下前溪。

青山缺处日初上,孤店开时莺乱啼。

倦枕不成千里梦,坏墙闲觅十年题。

漆园傲吏犹非达,物我区区岂足齐。

(四)分析下列各首诗的平仄,并指出其不同位置的联中拗救。

1. 孤雁    唐·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私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 严郑公阶下新松,得沾字    唐·杜甫

弱质岂自负,移根方尔瞻。

细声闻玉帐,疏翠近珠帘。

未见紫烟集,虚蒙清露沾。

何当一百丈,欹盖拥高檐。

注:盖,去声,《广韵》作古太切。又入声,胡腊切。拥,《广韵》作於陇切,上声。

3.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之三)    唐·杜甫

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

仆夫穿竹语,稚子入云呼。

转石惊魑魅,抨弓落狖鼯。

真供一笑乐,似欲慰穷途。

注:抨,音pēng,弹鸣弓弦。狖,音yòu。《广韵》作余救切。长尾猿。鼯,音wú。鼯鼠。

4. 归来    唐·杜甫

客里有所适,归来知路难。

开门野鼠走,散帙壁鱼干。

洗杓开新酝,低头著小冠。

凭谁给麹蘖,细酌老江干。

注:冠,《广韵》作古丸切,平声,桓韵。《平水韵》在寒韵。

5. 热三首(之三)    唐·杜甫

朱李沉不冷,雕胡炊屡新。

将衰骨尽痛,被暍味空频。

欻翕严蒸景,飘飖征戍人。

十年可解甲,为尔一沾巾。

注:欻翕,一作歘翕。暍,音yē,《广韵》作於歇切。暑热;中暑。

6.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十)    唐·杜甫

幽意忽不惬,归期无奈何。

出门流水住,回首白云多。

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后歌。

祇应与朋好,风雨亦来过。

7. 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之一)    唐·杜甫

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

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

旧识能为态,新知已暗疏。

治生且耕凿,只有不关渠。

8. 铜瓶    唐·杜甫

乱后碧井废,时清瑶殿深。

铜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侧想美人意,应悲寒甃沉。

蛟龙半缺落,犹得折黄金。

注:甃,音zhòu。《广韵》作侧救切,去声。

9. 独行    宋·刘敞

南山半云雨,天气杂暄寒。

野兴宜独往,春愁无定端。

鸟声来静听,柳色入遥看。

却谢芳樽酒,悠悠谁与欢。

10. 观鱼台    宋·刘敞

落日含古意,高台多远心。

鱼龙潜冻水,蟋蟀有哀音。

江汉南浮远,关山北望深。

张衡四愁意,历历起登临。

(五)分析下列各首诗的平仄,并说明其一字两救的情况。

1. 雨四首(之一)    唐·杜甫

微雨不滑道,断云疏复行。

紫崖奔处黑,白鸟去边明。

秋日新沾影,寒江旧落声。

柴扉临野碓,半湿捣香秔。

2. 别韦五    唐·高适

徒然酌杯酒,不觉散人愁。

相识仍远别,欲归翻旅游。

夏云满郊甸,明月照河洲。

莫恨征途远,东看漳水流。

3. 失鹤    唐·白居易

失为庭前雪,飞因海上风。

九霄应得侣,三夜不归笼。

声断碧云外,影沉明月中。

郡斋从此后,谁伴白头翁。

4. 秋日旅怀寄右省郑拾遗    唐·王贞白

永夕愁不寐,草虫喧客庭。

半窗分晓月,当枕落残星。

鬓发游梁白,家山近越青。

知音在谏省,苦调有谁听?

5. 喜外弟卢纶访宿    唐·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访频。

平生有深意,况是蔡家亲。

6. 题慈云寺僧院    唐·李山甫

帝城深处寺,楼殿压秋江。

红叶去寒树,碧风来晓窗。

烟霞生净土,苔藓上高幢。

欲问吾师语,心猿不肯降。

7. 咏山鸡    唐·温庭筠

万壑动晴景,山禽凌翠微。

绣翎翻草去,红嘴啄花归。

巢暖碧云色,影孤清镜辉。

不知春树伴,何处又分飞。

注:“壑,一作石。伴,一作畔。”

8. 雨过    宋·周紫芝

池面过小雨,树腰生夕阳。

云分一山翠,风与数荷香。

素月自有约,绿瓜初可尝。

鸬鹚莫飞去,留此伴新凉。

注:莫,音mò,慕各切,入声。数,shù。《广韵》作“色句切”,去声。

9. 复愁十二首(之三)    唐·杜甫

万国尚戎马,故园今若何?

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

10. 长安早春怀江南    唐·许浑

云月有归处,故山清洛南。

秦城一花发,春梦遍江潭。

(六)分析下列各首诗的平仄,指出其拗救之处,并说明属于哪种类型的拗救。

1. 日暮    唐·杜甫

日落风亦起,城头乌尾讹。

黄云高未动,白水已兴波。

羌妇语还笑,胡儿行且歌。

将军别换马,夜出拥雕戈。

2. 别崔潩因寄薛据孟云卿    唐·杜甫

志士惜妄动,知深难固辞。

如何久磨砺,但取不磷淄。

夙夜听忧主,飞腾急济时。

荆州过薛孟,为报欲论诗。

3. 怀锦水居止二首(其二)    唐·杜甫

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

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

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

惜哉形胜地,回首一茫茫。

4. 病马    唐·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5. 初月    唐·杜甫

光细弦初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注:塞,音sài,去声,《广韵》作先代切。(又音sāi或sè,入声,《广韵》作苏则切。)

6. 蒹葭    唐·杜甫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体弱春苗早,丛长夜露多。

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7. 送远    唐·杜甫

带甲满天地,何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8. 发潭州    唐·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墙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9. 白水明府舅宅喜雨,得过字    唐·杜甫

吾舅政如此,古人谁复过。

碧山晴又湿,白水雨偏多。

精祷既不昧,欢娱将谓何。

汤年旱颇甚,今日醉弦歌。

10. 一百五日夜对月    唐·杜甫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颦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注:如,去声,《广韵》又作人恕切。颦,音pín,平声,《广韵》作符真切。仳,pǐ,匹婢切,上声。

11. 避地    唐·杜甫

避地岁时晚,窜身筋骨劳。

诗书遂墙壁,奴仆且旌旄。

行在仅闻信,此生随所遭。

神尧旧天下,会见出腥臊。

12. 奉答岑参补阙见赠    唐·杜甫

窈窕清禁闼,罢朝归不同。

君随丞相后,我往日华东。

冉冉柳丝碧,娟娟花蕊红。

故人有佳句,独赠白头翁。

13. 送郑堪归东京氾水别业,得闲字    唐·岑参

客舍见春草,忽闻思旧山。

看君霸陵去,匹马成皋还。

对酒风与雪,向家河复关。

因悲宦游子,终岁无时闲。

14. 送杜佐下第归陆浑别业    唐·岑参

正月今欲半,陆浑花未开。

出关见青草,春色正东来。

夫子且归去,明时方爱才。

还须及秋赋,莫即隐蒿莱。

15.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注:烧,《广韵》又作失照切。去声。指彩霞。

16. 及第后答潼关主人    唐·吕温

本欲云雨化,却随波浪翻。

一沾太常第,十过潼关门。

志力且虚弃,功名谁复论。

主人故相问,暂笑不能言。

注:故,一作“固”。

17. 送覃二判官    唐·杜甫

先帝弓剑远,小臣馀此生。

蹉跎病江汉,不复谒承明。

饯尔白头日,永怀丹凤城。

迟迟恋屈宋,渺渺卧荆衡。

魂断航舸失,天寒沙水清。

肺肝若稍愈,亦上赤霄行。

18. 登舟将适汉阳    唐·杜甫

春宅弃汝去,秋帆催客归。

庭蔬犹在眼,浦浪已吹衣。

生理飘荡拙,有心迟暮违。

中原戎马盛,远道素书稀。

塞雁与时集,樯乌终岁飞。

鹿门自此往,永息汉阴机。

19. 登历下古城员外孙新亭    唐·李邕

吾宗固神秀,体物写谋长。

形制开古迹,曾冰延乐方。

太山雄地理,巨壑眇云庄。

高兴汩烦促,永怀清典常。

含宏知四大,出入见三光。

负郭喜粳稻,安时歌吉祥。

20. 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徵士    唐·杜甫

今秋乃淫雨,仲月来寒风。

群木水光下,万家云气中。

所思碍行潦,九里信不通。

悄悄素浐路,迢迢天汉东。

愿腾六尺马,背若孤征鸿。

划见公子面,超然欢笑同。

奋飞既胡越,局促伤樊笼。

一饭四五起,凭轩心力穷。

嘉蔬没溷浊,时菊碎榛丛。

鹰隼亦屈猛,乌鸢何所蒙。

式瞻北邻居,取适南巷翁。

挂席钓川涨,焉知清兴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