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我爸爸和我妈妈

序二 我爸爸和我妈妈

吴霜

我的妈妈是那种人,做一切事情都只为了一个目的,为了这个目的可以放弃许许多多必须抛弃的东西,哪怕这些东西是非常宝贵非常不舍的,而我说的那个目的就是她要成为一个顶尖艺术家的理想。

而我爸爸是那种人,他很平和很谦让,并不抓尖抢上,他可以容让许多事情,但这却没有影响他是一个大师级的作家,这主要来源于他的头脑,他的睿智的头脑和豁达的本性。

或许从文化档次上说,我爸爸是高于我妈妈的。这一点我妈妈心里最清楚,她自认为永远都比不上自己的丈夫,所以她对爸爸是敬佩的、崇拜的,也是追随的。

但我爸爸不那样想,他从心里欣赏我的妈妈,佩服我的妈妈。他认为我的妈妈是一个最美丽的女子,不单外表还有内里,她是天下第一。

多少年来,有不少和我父母熟悉的人们在心里未必觉得我爸爸和妈妈的婚姻是那么的适合。并且他们可能从一开始就会觉得这段婚姻有可能会半途而终,就像许多同类的婚姻那样。在我爸爸和妈妈来说,恐怕他们两人之间最不够般配的地方就是文化背景。我爸爸家里是几代书香,而我妈妈的父母则是城市贫民。

但是几十年过去了,许多人认为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没有发生,两个南辕北辙的人殊途同归,在人们的一路祝福声中稳步前行,最终走向生命终点,在天堂汇合,实现永恒。

其实人们的怀疑是有足够原因的。

一般说,像我妈妈这种站在舞台当中的“红角儿”,会有两个极端的特质。一方面,她是独撑一方的人尖子,整个剧团甚至整个剧种没有了她就会垮掉,但是同时,她缺乏文化素质,是个“白丁”。因为她出自寒门,整个家庭背景就缺乏文化素质,从小学艺登台但没有读书上学,所以她说自己是个“瘸腿儿”,其中甘苦,妈妈自己心里最清楚。像这样的妈妈,在她自己最风光最辉煌的时期嫁给了身为大作家的爸爸,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有缺憾的婚姻,是否长久不得而知。

这就是父母二人的功力了。我妈妈当初主动地要求嫁给我爸爸,这是个许多人都知道的故事。我妈妈的初衷就是“想嫁个文化人”。我妈妈的妹妹、我的二姨告诉过我:“你妈妈年轻时候就总跟我们说,她不会嫁给演员,她要嫁个导演或者作家。”果然如她所说,她嫁给了作家也嫁给了导演,那就是我爸爸。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我妈妈年仅二十几岁,想想如今,有哪个二十几岁的女子会有如此清醒的头脑和认知?嫁人嫁人,非富即贵,嫁个有钱的嫁个有势的,人之常情。但是嫁个有文化的,则极其少见。所以我说我妈妈是个绝顶聪慧的人,她要嫁一个有文化的人,根本的目的就应该是一个了:用丈夫的文化弥补自己的缺乏文化,进而包装自己的舞台艺术,从而由一个天才的艺人演变成一个名载史册的艺术家!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子,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初期,出身贫寒,没有读过多少书,民间戏曲舞台上初显风头的小小角色,能有如此长远的视角,如此的认知,如此的眼光,我的妈妈,简直空前绝后!

而我的爸爸,并不是那种没有见过漂亮女人的男人,他可不是个书呆子。上世纪40年代,二十几岁的爸爸就已经名满全国了,他是才子、神童的代名词。因为他十九岁就写了抗日题材的话剧《凤凰城》,连演几百场不衰。他二十四岁时写的更加奠定他大师之名的话剧《风雪夜归人》永远都是中国的十大名剧之一。年轻成大名,使他的身后永远都会有一群一群的漂亮女人追随。他和我妈妈的相遇,当然是一种偶然,而除了这种偶然,还有一个必然的因素,那就是时代,时代促成了这种机缘。

没有新中国新政府的成立,我想我爸爸和我妈妈几乎没有相遇相知的可能,因为我爸爸不会从香港回到北京参加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他也不会经常光顾当时鱼龙混杂的下等地带天桥去看评剧。而那阶段,正是我妈妈的成名剧《刘巧儿》在天桥等地上演,演得如火如荼。

众所周知,介绍我爸爸和我妈妈认识的人是老舍先生。他是个典型老北京,也是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从海外回到故乡,他最喜欢逛的是京味风俗浓重的地方,那种地方首当其冲就是天桥。老舍先是在天桥发现了我妈妈,而后他向同是作家的我爸爸介绍了这件事,后来我爸爸也和一干朋友兴致勃勃地去了天桥看戏。当时就对戏台上的我妈妈产生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他要为一本杂志写一下那个红遍京城舞台的评剧女演员新凤霞,对我妈妈进行了平生第一次的采访。

我爸爸一定是发现我妈妈和他过去认识的那类漂亮女人不同。那些女人一般都有些文化,都识字,都有些“小资”。“小资”的意思就是性格独立,就是比较自主,就是喜欢时尚,说些前卫语言,有时会跟男人叫叫板。而我妈妈不是那样的女人,我妈妈在台上是一个独当一面的充满艺术特质的天才,不过到了台下她却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中国女人,她崇拜文化,崇拜有文化的男人,她自甘示弱,自愧不如,她对我爸爸是绝对的仰视。在我爸爸眼里,这就是我妈妈最动人的地方,她是那么大的演员,当时的北京城里可能再没有一个演员的风头和名气可以望其项背。但是在我爸爸面前,她的那种出自全身心的尊重与信任却是前所未有。她请我爸爸给她的戏提意见的要求绝不是说说而已的表面文章,她对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的渴望是最真实最迫切的。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几个月以后,那是1951年,我爸爸和我妈妈结婚了。再后来的事情大家也知道,在我爸爸的帮助下,我妈妈真的从一个民间艺人成长为一个艺术大家。将近五十年的婚姻,这期间,他们的生活中有欢乐也有艰辛,有成功也有失意,有顺利也有过灾难。但是他们情感笃定,携手前行,直到生命的尽头。许多人预料他们的分手从来也没有发生过,甚至从来都没有被怀疑过。一是由于他们之间的从一开始就建立起来的崇拜和信任,基础极其牢靠;二是因为我妈妈的典型性,正是因为她的那种来自泥土来自民间的朴实和忠贞意识,让她在我爸爸1957年被打成大右派时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离婚,成就了我们家庭的圆满,让我们几个孩子从没有失去过爸爸。也正因为如此,我的妈妈在她的荣膺艺术家声誉的同时,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声:一个坚贞不屈的妻子。

我的妈妈甚至因为在各个历史时期坚定不移地站在我爸爸一边而心力交瘁将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她在五十岁的时候患病以致半身不遂长达二十多年。我爸爸陪在她的身边,鼓励她继续一个艺术家的步履,而我妈妈又一次证明了她的与众不同,她从一个舞台上的演员转换成了一个作家!她出过好几十本书,这和她在舞台上的表现一样,是个奇迹。

我爸爸和我妈妈的故事有很多,而那些故事总是会引起人们的好奇。有关他们的书一本接一本总是在出版。我有时会想,一个才子与一个美女的故事,这个永恒的爱情主题是不是永远都不会令人乏味?

我是爸爸和妈妈的女儿,我知道每一个好故事总是层层剥茧,每一层都出人意料才会好看。其实我爸爸和妈妈的故事还有许多的内容有待发掘,也许关于他们之间的传说和议论,还会不停地继续下去,关于他们的书还会不停地出版下去……

2012年11月3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