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前记
这本《吉檀迦利》是印度大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诗集,《吉檀迦利》就是印度语“献诗”的意思。
泰戈尔(1861-1941年)是印度人民最崇拜和热爱的诗人。他参加领导了印度的文艺复兴运动,他排除了自身周围的纷乱窒塞的、多少含有殖民地奴化的、从英国传来的西方文化,而深入研究印度自身悠久优秀的文化。他进到乡村,从农夫、村妇、瓦匠、石工那里,听取神话、歌谣和民间故事,然后用孟加拉文字写出最朴素最美丽的散文和诗歌。
这本献诗集里的一百零三首诗,是他在五十岁那年(1911年)从他的三本诗集——《奈维德雅》(奉献)、《克雅》(渡河)和《吉檀迦利》(献诗)——里面,以及从1908年起,散见于印度各报章杂志上的诗歌,自己选译成英文的。
从这一百零三首诗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出这位伟大的印度诗人是怎样地热爱自己有着悠久优秀文化的国家,热爱这国家里爱和平、爱民主的劳动人民,热爱这国家雄伟美丽的山川。从这些诗的字里行间,我们看见了提灯顶罐、巾帔飘扬的印度妇女;田间路上,流汗辛苦的印度工人和农民;园中渡口,弹琴吹笛的印度音乐家;海边岸上,和波涛一同跳跃喧笑的印度孩子,以及热带地方的郁雷急雨、丛树繁花……我们似乎听得到那繁密的雨点,闻得到那浓郁的花香。
在我到过印度之后,更深深地觉得泰戈尔是属于印度人民的,印度人民的生活是他创作的源泉。他如鱼得水地生活在热爱韵律和诗歌的人民中间,他用人民自己生动朴素的语言,精炼成最清新最流利的诗歌,来唱出印度广大人民的悲哀与快乐,失意与希望,怀疑与信仰。因此他的诗在印度“家弦户诵”,他永远生活在广大人民的口中。
这本诗集是从英文的译本转译的,既不能模拟出孟加拉原文富有音乐性的、有韵律的民歌形式,也没有能够传达出英译文热烈美妙的诗情。在此,我要感谢在百忙中替我根据孟加拉原文作校阅的石真女士,没有她,我是没有胆量来翻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