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尺牍新钞》为明清之际的周亮工所辑。他辑录了明末清初二百三十多人的近千首尺牍,汇编成十二卷,共二十余万字,洋洋大观,可谓那一时期文人的一部尺牍总集。这表明,这本书是很有价值的。

周亮工,字元亮,一字减斋,号栎园,学者称栎下先生,河南祥符人,明崇祯十三年举进士,官御史;明亡,南奔归福王;清兵南下,遂降清,官福建左布政使,镇压抗清军。这与当时那些坚持民族气节的士大夫知识分子比较起来,人格就显得低下多了。但降清后的日子并不好过,曾因嫌被劾入狱,不久虽得释放,后又因事拟绞罪,幸遇赦获免,不久也就病死了。其人沾染晚明文人风习,颇存放达跌宕余绪,加以交游遍大江南北,见闻益多,治学淹博,有《赖古堂集》《因树屋书影》等书行世,为当时小有名气的学者。生平热心刻书事业,《尺牍新钞》刊刻成书,是他热心这一事业的成果之一。他并以此为纽带,联络了一大批知识分子。然他为人封建正统观念和道学气很重,从《书影》中提出“妇人不垂帘观剧;妇女不识字;老妾孀妇不变作尼姑;不呼优人同坐”等,可见一斑。他对晚明出现的进步文学运动时有讥评,也失之偏颇。如《书影》云:“而万历五十年无诗:滥于王李,佻于袁徐,纤于钟谭。”这里的“王李”是指以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袁徐”指袁宏道、徐渭,主要指公安派,“钟谭”是指以钟惺、谭友夏为首的竟陵派。这样把公安、竟陵同“后七子”并列一起批评,本身就是一种偏颇。且“后七子”的问题不在滥,而在“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搞复古摹拟;公安末流有流于轻佻、俚俗的毛病,但其主流则开创了一个进步文学运动,其诗风清新、明快,使人耳目一新;竟陵的业绩在于把公安开创的进步文学运动进一步推向前进,虽然其末流也有流于干涩的弊端,却不是纤巧。周亮工对公安、竟陵的讥评,反映了他思想上的保守落后性。在《尺牍新钞》中辑录了一部分抨击竟陵以至公安、山阴的尺牍,有的还转述了周亮工本人的观点,也说明了这一点。

但是,由于受当时进步文学潮流的影响,他的文艺思想毕竟还有进步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他诗文不苟作,主张有感而发,因而多悲时感事之作,苍凉感慨,沉郁顿挫,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他辑录这本尺牍,也贯彻了这一思想。他在此书的《选例》中说:“是集篇无定格,幅不同规,要于抒写性情,标举兴会,可谓独空前往,游方之外者矣。”这里讲性情、兴会,与当时的进步文学潮流是相一致的。他还提出了两条具体选录要求:一是要新,“凡经梨枣,一字不登;悬之国门,群惊创见”。二是要博,“一书之成,必须博采;众家不备,讵足大观?”这样,就使他辑录了当时许多不同方面、不同思想观点的尺牍家的尺牍,使此书具有一种既新又博的品格,使我们从中能看到那一历史时期社会思想的好些方面。我们说此书很有价值,主要指这一点。

书中辑入好些谈佛论道的书札,使人感到那时一些士大夫知识分子在极力挣脱儒家道统的羁绊,转向释道寻求精神寄托。明清的正统思想,就是程朱理学,它是被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来尊奉的。可程朱理学除了禁锢人们的思想之外,已愈来愈暴露它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缺陷,因而对广大士大夫知识分子也就失去了吸引力。而当时尚无新的思想形式可资凭借,一些知识分子便只有转向释道。释道当然不能算是积极的思想武器,但当时确实起过帮助广大知识分子挣脱儒家羁绊、并对程朱理学进行批判的积极作用。不看到这一点,就不好理解为什么那时一些最进步的思想家,如李贽、黄宗羲、傅山等,也往往谈佛论道,主张儒释道统一,提倡儒释道互相参证。不看到这一点,也不好理解,为什么此书中那么多人谈佛论道了。

书中有关文艺的书信最多,其中多数又言性言情,强调诗文书画要有自然真实的情感。这是那一时期士大夫知识分子崇尚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的反映。明末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哲学上出现了一种可称之为早期的启蒙思潮,诋毁君权,同情人民。其理论基础是带有近代特征的自然人性论。这种理论言性言欲,阐述人欲的天然合理性,以对抗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与此相适应,文艺上出现了一种浪漫思潮,言性言情,强调文艺要表现人的自然真实的感情,以对抗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摹拟。因此,书中言性言情的思想,是与那一时期哲学上的、文艺上的进步潮流相联系的。

书中有些介绍自然景观的尺牍,有的还写得很细腻,很清新,读来喜不自胜。如陈宏绪《与杨维节书》写道:“弟自三月以后,以病移居远郭。所假小斋颇佳,湖光与天相并,草色与烟相乱,云来几上,树入帘间,大足供我啸傲。”这里写“所假小斋颇佳”,实际上极佳,佳到与大自然的湖天、烟草、云树融合成了一片。莫廷韩《与曹芝亭》写道:“仆平生无深好,每见竹树临流,小窗掩映,便欲卜居其下。”表现了作者对“竹树临流,小窗掩映”清净生活的向往。黄虞龙《与眉公》写道:“泛泖湖,日色淡融,水意平远,目青山小小如几案间物。已复天水连绵,无望无际。久之汀洲半点,鸥凫可亲。推窗凝睇,夙怀顿饱。致问眉公:此去蓬壶几里?”这里把水乡写得美如蓬壶仙岛了。这些都表现了那一时期一些士大夫知识分子对山水的爱好和恬淡的审美情趣。这与他们厌弃仕途、向往隐逸有关,与他们背离儒家、转向释道也联系在一起。佛教清淡寡欲的思想境界需要大自然的依托以得到慰藉,老庄更讲弃绝人事,复归自然。因此,释道虽然不同,但在亲近大自然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这是那一时期的一些知识分子不与封建统治者合作所必然走的一条道路。

作为尺牍,此书在语言形式上还有着尺牍的特色。《文心雕龙·书记》说:简牍“贵在明决”,“辞若对面”。此书中多数尺牍都具有这一特色。虽然因写尺牍的人与受尺牍的人的关系和尺牍的内容不同,而具体表现形式不一样;或委婉陈情,或直言叙事;或含蓄规劝,或明白晓示;或比喻说理,或议论辨旨;或虚心相商,或热情奉达。但不管如何,总是要把要说的话明白无误地告诉对方,而且“辞若对面”,读其书如见其人。如此书中黄虞龙《示俞平》云:“读千赋则善赋,观千剑则晓剑。苏子曰:疵病不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此简虽短,只二十几字,却明白无误地晓示了一个道理:文章的“疵病不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也就是文章要“多作”。全书的尺牍有长有短,长的有几千字的,短的比此简还短,只有十余字的,但绝大多数都能主旨明确,语言平易,读来容易上口,具有晚明散文小品的语言风格。

因此,此书虽因周亮工的封建正统思想和保守思想所致,辑录了一些诸如抨击当时进步文学家等思想落后的尺牍;但他锐意把书编辑得既博且新,从而也就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使之成为一本很有价值的书。

米田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