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山海经》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
◎翩竹
对中国神话稍有喜好或了解的读者,恐怕对《山海经》这部经典古籍并不会感到陌生。这部诞生于先秦,成书于两汉,一直流传至今的神话经典古籍,不仅仅是鲁迅先生幼年时“最为心爱的宝书”,也是当今无数神话创作者的灵感之源。然而当被问及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部古籍时,回答往往五花八门。
有人说,它是一部古代中国的地理志;有人说,它是中国最早的帝王谱系;也有人说,它是中国古代各地神祇妖怪的汇总大全……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可信的?今天,在这本《山海洪荒志·天机卷》的开篇,我们就来聊一聊《山海经》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
在介绍《山海经》的内容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它的成书过程:《山海经》的编校者为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是他们将原本散见于其他书中的《山海经》三十二篇及诸多杂叙内容汇编成十八篇,形成了《山海经》最初成书的样貌。
然而,刘向父子成书之后适逢王莽之乱,《山海经》又有散佚。经晋代郭璞校注重编,形成如今所存的《五藏山经》五卷、《海外四经》四卷、《海内四经》四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十八卷,这才构成了我们如今熟知的《山海经》。
由此可知,《山海经》并不是由某个作者独立完成的著作,它的撰写过程可能涵盖了先秦时代的数百年岁月,其成书过程也见证了汉晋更迭的历史过程。其成书非一人所为,最明显的特征在于《五藏山经》《大荒经》《海经》之间那大相径庭的语境、风格和叙述手法。
对于《山海经》各部分先后成书的顺序和作者群体,目前学界尚无明确统一的观点,但总体上来说,《五藏山经》成书的时代要略晚于《大荒经》与《海经》。相比《海经》与《大荒经》,《五藏山经》的文风更规范,更有实用性并更具韵文感,故而其创作时代显然要晚于行文更加随意、内容更加散乱的《大荒经》及《海经》。
虽然《五藏山经》《海经》《大荒经》在行文风格上略有差别,但既然将它们合并为一部典籍,统称为《山海经》,那么它们之间必然有着内容、形式上的相同之处。概括来说,《山海经》是一部以方位为序,介绍当时华夏民族活动范围之内的山水典俗等杂说的古籍。若要将其中的内容再进行细分,可以大致分为地理博物、述史纪事、神话母题、祭祀典仪4个方面。
接下来我们就来浏览一下《山海经》中符合以上大致分类的内容范例。
【一、地理博物类内容】
南次二山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东望长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
——《山海经·南山经》
【二、述史纪事类内容】
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
——《山海经·大荒西经》
【三、神话母题类内容】
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山海经·大荒北经》
【四、祭祀典仪类内容】
凡西次二经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其七神皆人面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为飞兽之神。其祠之,毛用少牢,白菅为席。其十辈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鸡,钤而不糈,毛采。
——《山海经·西山经》
纵观整本《山海经》,以上4种分类并非局限于《五藏山经》《海经》《大荒经》之中,而是在全书中都有体现,《五藏山经》之中亦有西王母、帝江等神话母题形象;而《海经》《大荒经》之中也有对于地理方位及物产的记录描写。这是《山海经》的成书特色,也是它引发后世争论、使其难以被简单分类的主要原因。
关于《山海经》的分类,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千古难题:《汉书·艺文志》将其归类于杂占书之列,《隋书》却又将其归类为地理名物志;到了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山海经》又成了“小说之最古者”……它到底是一部古代地理名物宝典,还是方术杂占之流,抑或记录了古代神话传奇的文学作品?要理清这些元素的来龙去脉,还要从《山海经》成书的时代说起。
众所周知,《山海经》撰写于先秦,成书于两汉,单以刘向、刘歆编纂完成《山海经》的时间来计算,比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章学分类运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笔之辨”还早了数百年。“文笔之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成体系的文章分类运动,将文章以“是否押韵”为分类标准,分为“韵文”与“散文”两大板块。
倘若以现在的视角看,“文笔之辨”的分类方式其实也是一种非常粗略而简单的分类方式。韵文中包含诗词歌赋铭诔等各种形式的格律文章,而散文则更加庞杂,几乎囊括了魏晋之前所有不押韵的纪事、史传、小说以及论表奏檄等功能性文体。除了通过“押韵”可稍稍区分两者间的文体形式,它其实几乎对文章的内容分类及功能区别没有起到任何指导作用。然而即便如此,“文笔之辨”也是中国文章学分类上的启蒙运动。自“文笔之辨”开始,中国方有文章分类的意识。在此之前,无论是图书总集还是名人论述藏书,对于成书内容的区分往往是较为模糊而混淆的。
《山海经》的成书在“文笔之辨”前,故而从功能性角度来评判便很难以后世的眼光将《山海经》简单区分。原因是在它成书之时,撰书之人尚没有对不同功能性图书著作的区别分类意识,也没有唯物与唯心主义之间区别的认知前提。所以,要以现代的眼光对《山海经》做一个简单直接的分类判断,是并不可取也不现实的。
我们可以从先前分类的《山海经》四大内容构成来试着分析。首先来看其中大致可归于“地理博物”范畴的部分,《山海经》尤其是《五藏山经》中,如范例般详细描述四方山水分布、物产矿藏的内容占了全书的极大篇幅。书中如亲眼看见一般详尽记录了五湖四海的山脉走势与生物特征,让后人很难相信这会是一部完全依托想象创作出来的小说典籍。
然而,《山海经》毕竟还不能被视为地理博物类典籍之祖,因为在它看似详尽确切的山水风物记录之中,又夹杂着许多如今看来不可思议,甚至荒诞离奇的部分。如范例中,柜山中的怪兽“狸力”,它的出现导致其郡县内多营造动土之事,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
同样再来看述史纪事类的部分。与其他相近时期的口述史古籍一样,《山海经》中这些牵涉到古代帝王世系与纪事的内容,往往极为简短粗略,然而看似单薄,所包含的信息量却异常庞大。例如范例中所举的“叔均”“后稷”等,若如文中所言,其便是周王朝之先祖世系。纵观整部《山海经》,这样的述史纪事内容不在少数,有些甚至是仅此一家别无他录的,这也是《山海经》在先秦古籍中始终占据独特地位的原因之一。
然而,这样一本有着重要的先秦时代考据价值与丰富信息量的神秘古书,却依然不能被视为可以全然依托的“信史”“地理名物志”,因为其同样承载着原始神话、祭祀图腾这些文化属性内容。
作为一本成书要绝对早于后世地理历史乃至博物学概念的古籍,仓促将其归类于任何一个现代门类中,都是不尊重与不公平的。既然仓促归纳容易有失偏颇,不如以辩证的眼光去重新审视与接受古人眼中那个神秘而不失规律性的世界。对于《山海经》的认识与研究,只有沉浸到其成书的那个时代、地理、文化,乃至语境与信仰背景之中,才能不偏不倚地得出可信的结论。
一些浅见,或可帮助您了解《山海经》一书的内容构成与分类大略。但在《山海洪荒志》这个系列中,我们并不必介意以上种种烦琐的学术之争。请读者随着各位名家大手所绘的群神众妖一起,以种种神妖仙怪故事为媒,来领略一番神秘奇异的“山海世界”吧!
*本书所有文字内容均由翩竹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