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

第四章 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

1924年暑假刚过,贺瑞麟要到南京去看看学校的情况。

父亲贺长年要陪贺瑞麟一块去南京。

贺瑞麟说:“不用,我自己能行。再说,有吴老师介绍的几个人都好找,没什么难的。”

贺长年只好说:“实在不行,你就先到南京,找到敬安集你霞姐的家。她婆家是四川人,在南京居住,对南京比较熟,遇到情况也好有个照应。”

贺瑞麟点点头:“那个姐姐和姐夫我熟,我有他家在南京的地址,会去找他们的。”

贺瑞麟十分留恋母校。临行前,他又去了学校一趟,得知学校为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由当时的国民政府直接拨款,在校园内东侧用数百棵柏树栽成“中山”二字,校园正中建造设计别致、宏伟大方的“中山堂”。

贺瑞麟恋恋不舍地告别母校,怀着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和追求革命理想的信念,离开了邓楼这个北方不大的乡村,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上学。

贺瑞麟首先到了南京本家的姐姐家。

这姐姐在老家听说过贺瑞麟这位弟弟的名声,在整个敬安镇没人不知道贺瑞麟学习上的出类拔萃,觉得他将来一定会给贺氏家族争光,便觉得格外的亲热。一见面,她就把贺瑞麟当成了自己的亲弟弟,也让贺瑞麟感到了无比的温暖。

贺瑞麟给姐姐和姐夫袁立超说明了自己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的事情。袁立超高兴地说:“东大附中,我熟,那里有几个朋友,那里的老师都不一般,在那里能学到真东西。”

姐姐让袁立超带贺瑞麟到学校报到:“那好,我弟弟报到的事就交给你了。”

第二天,贺瑞麟就在姐夫袁立超的带领下,来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

进入校园,贺瑞麟说:“听说这里有个梅庵。”

袁立超点点头:“是的,这梅庵建了有十年多了。要不,先去看看?”

于是,他们就先走向梅庵。

南京市共青团组织的诞生地——梅庵

梅庵,这座位于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民国建筑,紧挨着著名的六朝松,成为校园内的著名景点,保存完好。这在南京的党史上,是一处重要的地标。根据史料记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因战乱不宁,两江师范学堂遂处于停办状态。12月南京光复,李瑞清即辞去学堂监督职务。1912年初,两江师范学堂正式停办。1915年,因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名为东南大学)校长江谦为纪念两江师范学堂校长李瑞清,在校园西北角六朝松畔建造了三间茅屋,取名“梅庵”。

这里是南京市共青团组织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1922年5月5日,南京24名团员在梅庵召开全体团员大会,并通过了《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章》,宣布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同时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南京城区革命组织的建立,是先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经过团组织的培养和革命斗争的考验,约在1922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谢远定、吴肃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3年10月11日,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决定将南京的5名党员编为第六组,组长谢远定。这也是南京城区第一个党小组。

袁立超接着带贺瑞麟到了东南大学附中报到的地点。报到完,贺瑞麟说要见见宛希俨。

这时,有两个学生走过来,听说贺瑞麟是徐州来的,便热情地说带他们去找,并且告诉贺瑞麟,他们中一个叫靖任秋,一个叫刘华章,都是徐州人。

在南京见到了徐州老乡,贺瑞麟感到格外亲切,便将两人以兄长称呼,这让靖任秋和刘华章都很高兴,很快找到了宛希俨。

宛希俨

宛希俨,湖北黄梅人,1921年秋考入南京东南大学,结识江南一批革命青年,共同探讨马克思主义。不久加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2年5月,宛希俨加入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东南大学党支部书记。同年10月,他与谢远定、沈泽民同被选为南京团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1923年底,按照上级指示,南京所有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全部加入国民党,在南京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宛希俨是南京共产党员中第一个加入中国国民党的,先任国民党南京区党部第一区常委。后国民党南京区党部改为市党部,宛希俨任国民党江苏省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长,成为南京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的中心人物。1924年春,他和杨超共同负责出版工作,与国民党合办的《南京评论》周刊,仅出一期就停刊了。

宛希俨接待了贺瑞麟等人,然后,安排靖任秋和刘华章带贺瑞麟去学生宿舍看了下集体宿舍。

因为贺瑞麟的行李还放在姐姐家里,便离开学校,随袁立超又回到了家里。

姐姐让贺瑞麟住在家里。

袁立超说:“住家里离学校较远,每天上学不方便。”

贺瑞麟说:“还是姐夫说的对,住学校好,宿舍条件比乡下好多了,大家一起学习商讨,便于交流。这些年,我都住校习惯了。”

姐姐交待贺瑞麟:“你要学会照顾自己。在南京,姐姐和姐夫就是你的亲人,不要见外,逢周末就来家吃饭。”

第二天贺瑞麟就背起行李,告别姐姐与姐夫去了学校。

贺瑞麟进入东南大学附中学习不久,也就是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曹锟政府。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和平统一大业。11月2日,南京团地方执委会改组,新的执委为:秘书张霁帆,组织王觉新,宣传刘重民,学生宛希俨,农工吴致民。这个时期南京团地委共领导东大、东大宿舍、东大附中、钟山中学、一中、建邺大学六个支部和河海小组;一共有33名团员,贺瑞麟是其中之一。11月10日,孙中山为争取国家的和平统一,决定北上并发表北上宣言,提出召开国民会议,结束封建军阀统治,废除不平等条约等主张。在此背景下,19日,中国共产党发表第四次对时局的主张,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促进国民会议的召开。在国共两党的领导下,南京地区以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国民党左派为核心,以国民党第一、二、三区党部常务委员联席会的名义,发起了国民会议运动。

接着,南京学生联合会发表国是通电,要求召开国民会议,实行地方自治,确定民权,改善民生,对外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否认过去借款,收回领事裁判权、海关权、教育权。

12月上旬,在南京的团地委秘书张霁帆、组织委员王觉新等人的领导下,贺瑞麟带领学生,走上街头,宣传南京学生联合会发表的国是通电,要求召开国民会议,实行地方自治,确定民权,改善民生,对外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否认过去借款,收回领事裁判权、海关权、教育权,大力宣讲国民会议运动的伟大意义,呼吁南京各社团联合起来,响应国共两党的号召,支持孙中山先生北上,以求国家之和平统一。同时,贺瑞麟还与东南大学“合作社”成员一起参与了《南京》半月刊的组稿工作。

1925年1月9日,南京国民会议促成会在东南大学召开筹备会。到会者有国民党南京第一、二、三区党部常务委员联合会、学生联合会、青年学会、社会科学研究会等13个团体的代表。会议推定宋述樵、朱丹父为总务股委员;刘孝祜、严绍彭为文书股委员;张霁帆、曹壮父为交际股委员;林剑臣、庄伯棠为宣传股委员;文化震、蒙岛南为庶务股委员。会上,南京国民会议促成会筹备委员会首先发表了告各界人士书,还设立了传单、新闻、演讲等组,分头进行宣传鼓动工作,演讲组组织了若干演讲队。贺瑞麟参加了演讲队,随演讲队奔赴各地演讲。

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陈潭秋、张太雷、周恩来、彭述之、李立三、罗章龙等20人(其中有表决权者14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陈独秀主持大会,并代表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做了工作报告。大会围绕当前的中心工作,选出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根据党的四大通过的党章,南京地区建立了中共浦口支部和中共南京支部,同属中共上海地委领导。中共浦口支部有党员王恩荣、买雨田、丁发武、戴恒德等34名党员,负责人为丁发武。中共南京支部书记是宛希俨,党团员约有40人,党员有宛希俨、曹壮父、林剑臣等4名。团南京地委书记是王觉新,团员多为大、中学校学生。南京党团组织的发展为领导南京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组织保证。

1月26日至3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有表决权的代表18人,代表全国2400多名团员。吴亚鲁以徐州团组织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大会。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对青年运动决议案的精神,通过了大会宣言和《经济斗争决议案》《一般被压迫青年运动的决议案》《宣传及煽动决议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与军阀战争决议案》《本团教育及训练决议案》《反对基督教运动决议案》等11个决议案。这次大会为动员广大团员积极投身第一次大革命斗争做了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