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十三

其十三

这首诗感慨权要显贵追求功名利禄的欲望太多,生不得满足,死也不能觉悟,所以常抱怨恨;赞扬贤者守志持节,求仁得仁,生死如一。


登高临四野,北望青山阿[1]

松柏翳冈岑[2],飞鸟鸣相过[3]

感慨怀辛酸,怨毒常苦多[4]

李公悲东门[5],苏子狭三河[6]

求仁自得仁,岂复叹咨嗟[7]

【翻译】

我登高俯看着四周的郊野,

向北眺望那青山角角落落。

松树柏树遮蔽着冈峦坟丘,

飞鸟鸣叫着前来探问一过。

我感慨纷纷,满怀着辛酸,

世俗的怨恨不满,实在太多。

李斯临刑叹不能再游东门,

苏秦得志嫌三河不够开阔。

贤人伯夷叔齐求仁而得仁,

他们难道还会去叹息啰唆!

[1]阿:山角。一说是大陵,大土山,则指坟山。

[2]松柏:古时坟地多植松柏。翳:遮蔽,形容松柏很多。

[3]相过:前来过访。

[4]怨毒:很深的怨恨。

[5]李公:指秦始皇的宰相李斯。秦二世即位,赵高擅权,李斯被处死。他是上蔡人。临刑时,他对儿子说:“我想要再和你一起牵着黄狗出上蔡东门外去,不可能了。”悲叹自己连父子游猎的生活也丧失了。

[6]苏子:指战国时纵横家苏秦。他游说六国联合抗秦,充任六国联盟宰相,身佩六国印,显赫得意,轻视当时周天子国,觉得狭小不足以实现他的志气抱负。三河:见前其五注。战国末叶,两周徒有天子之名,领地狭小,所以苏秦觉得“三河”狭小。

[7]“求仁”二句:《论语·述而》载孔子答子贡问,认为伯夷、叔齐是古代贤人,他们绝食而死是“求仁而得仁”,所以不怨。这里用来与李斯、苏秦的不满相比,认为李斯、苏秦的怨恨不满都由追求富贵而来,如果能像伯夷、叔齐一样求仁义,则即使为仁义而死,也是死而无怨的。叹咨嗟:一味地唉声叹气。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