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一场运动的诞生

4 一场运动的诞生

1875年,玛丽·撒切尔(Mary Thatcher)为《时尚芭莎》杂志撰写了一篇名为《屠杀无辜者》的文章,指出心地善良的女性“如果未因对‘时尚’的热爱而蒙蔽双眼,就不会给任何生物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她抨击道,“人们普遍认为,鸟兽是为了供人类利用和娱乐而被创造出来的”,而这“并不符合基督教的观点”。

5年后,伟大的妇女参政论者伊丽莎白·卡迪·斯坦顿(Elizabeth Cady Stanton)谴责了束缚女性的社会后果,女性们穿着笼子般的紧身胸衣和裙衬,忍受着痛苦去追求最新时尚,而不是去发展自己的身体和思想。她在一次著名的演讲中说:“众所周知,我们的时尚是由法国交际花引领的,她们的毕生事业就是研究如何取悦男人,留住他们满足私欲。亲爱的姑娘们,上帝赋予你们思想……你们的毕生事业不是吸引男人或取悦任何人,而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伟大而光荣的女性。”斯坦顿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久坐不动、索然无味的生活感到失望,她敦促自己的听众“记住美丽是发自内心的,不是一件随意穿脱的衣裳”。

与此同时,英国妇女也群起反对羽毛交易。1889年,来自曼彻斯特的36岁妇女埃米莉·威廉森(Emily Williamson)创立了一个名为“羽毛联盟”的组织,致力于遏制屠杀鸟类。两年后,她与伊丽莎·菲利普斯(Eliza Phillips)在克罗伊登所组织的“皮毛羽毛集会”联合起来,并很快更名为“皇家鸟类保护协会”。该协会成员全部由女性组成,成员只需遵循两个简单的原则:停止佩戴羽毛;劝阻他人佩戴羽毛。“皇家鸟类保护协会”迅速成为全国范围内成员数量最庞大的组织之一。

1896年,波士顿名媛哈丽雅特·劳伦斯·海明威(Harriet Lawrence Hemenway)被一篇有关羽毛贸易暴行的文章所激怒。她在堂妹明娜·霍尔(Minna Hall)的协助下,举办了一系列茶会,劝阻朋友们不要佩戴羽毛。在900名女士加入后,两人成立了奥杜邦协会马萨诸塞分会。几年之内,这一新成立的分会便在全国各地拥有数万名会员。

在美国和英国,这些女性争相教化他人,以时尚界使用羽毛为耻。她们在伦敦西区分发小册子,高举着牌子进行示威游行,牌子上画着屠杀白鹭的景象,并配有标语,将羽毛帽子称为“残忍的标志”。奥杜邦协会在美国举行多场公开演讲,支持“白名单”上不使用鸟类的女帽商,并对国会施加压力,迫使其采取行动。在这样的一次倡议行动中,奥杜邦协会于1897年在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举行了一场演讲,鸟类学家弗兰克·查普曼(Frank Chapman)谈到了那些堆积在女帽制作车间里的天堂鸟:“这种美丽的鸟类现在已几近灭绝。被时尚选中的物种注定要遭受厄运。而弥补这种滔天罪恶的力量就掌握在女性手中。”

新闻界很快便加入了这场论战。1892年,以创造“卡通”一词而闻名的英国周刊《笨拙》(Punch)刊登了一幅漫画,画中的女人戴着一顶用死鸟装饰的帽子。她充满威胁地伸出双臂,背部长出巨大的羽毛,她没有脚,而长着爪子。鱼鹰和白鹭惊恐地从她身边飞走。这幅画的标题是:猛禽。在另一幅名为“物种灭绝”的漫画中,一名头顶死去白鹭的女人被称为“无情的时尚女郎”。在美国,《时尚芭莎》杂志的编辑在1896年宣称:“似乎是时候发起一场反对滥用羽毛的运动了,如果现在这种狂热继续下去,一些最稀有、最珍贵的物种……将会很快灭绝。”《妇女家庭杂志》也采取了相同的做法,给出了真鸟的时尚替代品,刊登了宰杀鸟类的照片并告诫道:“您下次再购买……装饰帽子的羽毛时,请想想这些照片。”

1900年,美国通过了《雷斯法案》(Lacey Act),环境保护主义者随之迎来了最初的重大胜利。该法案禁止跨州贩卖鸟类,尽管其并未阻止从外国进口鸟类。1903年,大沼泽地的雪鹭被猎杀至濒临灭绝的境地,于是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总统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在佛罗里达州的鹈鹕岛建立首个联邦鸟类保护区,这是他担任总统期间设立的55个保护区之一。

英国的亚历山德拉女王(Queen Alexandra)也很快加入了这场论战,1906年,她命其助手给皇家鸟类保护协会主席写了一封信,宣布她永远不会佩戴鱼鹰或其他珍稀鸟类的羽毛,“并将尽其所能阻止屠杀这些美丽鸟类的残忍行径”,女王的这封信被多家报纸及时尚杂志刊登。

此时,羽毛行业为了生存而战。他们开展了各种精心谋划的活动,诋毁“羽毛联盟”及“奥杜邦协会”等组织,称他们为“跟风者和感伤派”。《女帽贸易评论》(Millinery Trade Review)杂志对每况愈下的名声做出了迅速判断,号召进行反抗:“进口商和制造商别无选择,只能接受挑战,与这些人进行激战。”代表纽约女帽商保护协会、伦敦商会纺织部及羽毛商人协会等团体的说客警告立法者,称任何限制羽毛贸易的法律都会在这样一个经济不景气的时刻导致就业岗位的减少。一位著名的博物学家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上撰文写道:“羽毛商人带着如长久以来驱使奴隶贩子一般的仇恨,为他们不公平的交易而斗争。”

最终环境保护主义者胜出。一系列新法案对全球的羽毛贸易进行限制。美国于1913年通过了《安德伍德关税法》,禁止一切羽毛的进口。美国1918年的《候鸟协定法案》禁止在北美猎捕任何候鸟。1921年,英国通过了《禁止羽毛进口法案》。1922年,美国通过了修正案,禁止进口天堂鸟。

羽毛热的终结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战争带来了一段紧缩节制的时期。时尚潮流由浮华转向实用,因为女性要去兵工厂工作,或顶替参战男性所空出的其他职位。汽车的出现意味着女性不能在车里戴饰满羽毛的大帽子。与此同时,电影变得越来越受欢迎,戴着遮挡屏幕的大帽子显得不时尚,甚至不礼貌。女性仍被期望留在家里,并且尚未被赋予投票或拥有财产的权利,而在这样一个时代,废止羽毛贸易的任务最终就落在了她们肩上。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