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波三折的储位之争

第二章 一波三折的储位之争

传奇故事已经开始了,接下来谁会继续将神奇续演下去呢?皇子刘彘来到人间,他降生于锦衣玉食的皇家,是恩爱父母的宠儿,看起来他的前途非常光明,巍巍汉宫内他不会受到任何风吹雨打,他完全可以度过衣食无忧的一生。然而,储位之争诡波丛生,历来都是皇家最机密重大的事情,关系社稷安危,刘彘是如何胜出的呢?在第一轮储位争夺中,汉景帝立长子刘荣为太子,只封了四岁的刘彘一个胶东王。名分既定,还有改变的机会吗?

第一节 首战失利

刘荣被立为太子

刘彘出生有些日子了,关于梦日入怀的说法早就传遍了后宫,上至太后下至普通宫女无人不知刘彘生来贵重,是天意送给皇家的儿子。王娡见此,暗暗为自己的梦得意不已,她早就明白皇家特别信奉皇权神授,看来这个梦对自己和刘彘的未来将会产生很大影响。

果然,随着时间推移,随着刘彘一日日长大,他虎头虎脑、聪明活泼的样子越来越引起父亲汉景帝关注,也越来越引起另一个人不安。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汉景帝的宠妃栗夫人。栗夫人是皇长子刘荣的母亲,她嫁给汉景帝多年了,一直受到丈夫宠爱,因为生育皇长子,地位比其他嫔妃更显贵,也受到汉景帝格外关照。汉景帝即位初年,栗夫人就缠着丈夫早日立储。立储一般选择嫡子,可是照当时的情况看,汉景帝的皇后薄氏没有生育,那么储君只有从诸位皇子中选拔,按照长幼有序的常理,皇长子刘荣最有可能立为储君了。栗夫人常常对汉景帝说起这件事,希望立自己的儿子刘荣为储君。刘荣只有十几岁,正是翩翩美少年,他相貌英俊,文雅好学,敦厚持重,要是立为储君,也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事情。

汉景帝却没有急于立储,也许他考虑到薄皇后,考虑到祖母对他的影响,决定等等再说。就这样,三年过去了,薄太皇太后去世,汉景帝立刻毫不犹豫地废掉了有名无实的薄皇后,把这个可怜的女子打入冷宫,独自忍受岁月的煎熬。废掉薄皇后,必定要立新的皇后。此时,皇后之争和储位之争同时摆在了后宫诸妾面前,新一轮后宫争夺战就要如火如荼地上演了。

栗夫人首当其冲,极尽其能劝说汉景帝立刘荣为太子。此时,朝廷刚刚经历了七国之乱,汉景帝倚重的大臣们也纷纷上言,建议汉景帝早日立太子,以此安定人心,稳固社稷。

到底立谁为太子呢?汉景帝对儿子们多方观察,觉得小皇子刘彘聪慧可爱,联想他出生时自己梦到高祖所托,他的心不免时时偏向这个幼子。

此时的刘彘已经四岁了,整日追逐戏耍宫内,言谈举止引人注目,人人都喊他“小大人”。有一次,母亲王娡带他给太后请安,他竟然拿起祖母的《老子》一书就读。窦太后欢喜地说:“这个孩子也喜欢黄老之术?”那时,汉景帝遵从先帝们的政策以黄老学说治国安邦,窦太后是坚定的黄老学说崇拜者,也是黄老学说坚定的推行者。

刘彘稚气地说:“什么是黄老之术?祖母,我以后为您读书好吗?”

窦太后双眼失明,听到刘彘这么说,激动地搂过他说:“好,好,祖母有这么孝顺的孙子真是太高兴了。”说完,命人赏赐刘彘一块精致的佩玉。

刘彘玩赏了一会儿佩玉,还给窦太后说:“祖母,我不要佩玉,我想学习、写字、看书。”

窦太后听了,眉开眼笑地说:“跟你父皇一样爱好学习,将来也是个有出息的。这一定是你母亲教导的,对不对?”

王娡忙上前说:“太后过奖了,彘儿受他父亲影响,受太后关爱才有这样的出息。”

他们其乐融融地交谈着,消息却不胫而走,传到了栗夫人耳中。栗夫人气恼地说:“跟个猪一样的毛孩子,能有多大出息?哼,我看太后老糊涂了。”她不再等待,跑到汉景帝跟前,软磨硬泡请求立刘荣为太子。这时,栗夫人的兄弟们也开始在朝廷活动,请大臣们上奏汉景帝,立刘荣为太子。

汉景帝左右为难,一时难以决定立储大事。这天,他特意召见窦婴,向他征询立储之事。窦婴是窦太后的内侄,与汉景帝是表兄弟,早在汉文帝时就负责太子刘启的家事,为人豪爽侠义,信奉儒家学说,七国之乱时立下战功,被封为魏其侯。他进言说:“皇长子刘荣十几岁了,知书识理,这些年来言谈举止都很得体,非常孝顺,是个难得的好孩子。圣人说,长幼有序。既然大臣们建议册立长子,臣也以为应该立刘荣为太子。”

汉景帝清楚,栗夫人性情高傲,为人有些刻薄,不过刘荣确实不错,不能因为母亲而贬低皇子,更不能因为栗夫人的一些小毛病就坏了朝廷大事,影响江山社稷。他听了窦婴这番话,当即决定,答应栗夫人和大臣们,立刘荣为太子。诏书一下,有人欢喜有人忧。栗夫人如愿以偿,欢天喜地地庆祝儿子立为储君;王娡却黯然伤神,默默地坐在漪兰殿内望着刘彘爬上爬下、玩耍嬉闹。人往高处走,人心难知足,此时的王娡也许想到了这些,可是她怎么甘心就这样看着太子之位落到他人头上,与自己可爱的彘儿无缘呢?两次悬殊迥异的婚姻让她学会了很多,认识到了大胆进取就是成功的一半,敢想才会敢做,敢做才能有为,这是千古不变的定理。如今,她已经实现了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离储位只有一步之遥了,难道就这样放弃吗?

刘彘玩耍一会儿,转身望着呆呆的母亲,不解地问:“母亲,您怎么啦?是不是不高兴了?”

儿子像个大人似的关怀自己,王娡心里一阵激动,喃喃自语:“这么懂事的孩子为什么不立为太子?”

没有想到她的话被刘彘听到了,他跑过来说:“母亲,您不要担心,父皇已经封我为胶东王了。”

汉景帝册立刘荣为太子的同时,封刘彘为胶东王,也许是为了安抚自己的心吧。四岁的刘彘受封诸侯王,也算是件喜庆事了。王娡见儿子这么说,遂轻轻笑了,命令宫女说:“去,摆上酒宴,咱们也庆祝一下。小彘儿现在可是大国王了。”

名分既定,照常理,刘彘只能安分守己当一辈子诸侯王了。可是命运变化不定,没有到眼前,一切都还很难说。

栗夫人拒婚

储位既定,朝政趋于安定,汉景帝任用窦婴做太子太傅,负责太子刘荣的学习教育。窦婴与窦太后虽为姑侄,对于朝政却有不同见解,这为他的人生埋下了第一颗悲剧的种子。不过,此时他身为侯爷,兼太子太傅,地位与势力蒸蒸日上。

自从刘荣做了太子,栗夫人一天比一天骄横起来,她心想,儿子终于做了太子,自己多年的夙愿总算达成了,后宫嫔妃谁比太子的母亲更尊贵?她眼巴巴地一心等待汉景帝立自己为皇后。在她看来,皇后之位已经非她莫属了。这个骄傲的女人高兴得太早了,所谓得意忘形,她很快就要尝到过分傲慢带给自己的苦果了。

汉景帝有个同胞姐姐,名叫刘嫖,被封为长公主。她是窦太后唯一的女儿,嫁给了功臣陈婴的孙子陈午为妻。刘嫖虽然出嫁了,却因为窦太后的宠爱,经常出入宫闱,来去随便。刘嫖与刘启自幼一起跟随父母在代地(汉文帝早年的属国)长大,姐弟俩感情深厚,非比寻常。借着这层关系,刘嫖在宫中的地位更是尊贵,除了太后,几乎无人敢与她相比。刘嫖性情活跃,是个闲不住的人,她穿梭在后宫嫔妃之间,竟然经常为自己的弟弟品论嫔妃的优劣。这些嫔妃都是刘启的妃子,其才情相貌皆国内首屈一指,她们眼见汉景帝听从刘嫖的建议,根据刘嫖的喜好宠爱妃子,也就纷纷来巴结这位皇姐,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她的推荐,承受皇帝的雨露恩泽。

由此看来,刘嫖在后宫之中位尊权重,不可得罪。偏偏就有看不惯她所作所为的人,于是,一场不见烟火的斗争开始了。

栗夫人向来受宠,她看到有些嫔妃凭借刘嫖的引荐得以亲近皇帝,与自己争宠夺爱,心里早就十二万分讨厌。她恨恨地想,刘嫖为刘启拉掮保媒般推荐嫔妃,无非为了巴结皇帝,稳固地位,真是太可恶了。她越想越气,对刘嫖深怀不满,可是碍于太后和汉景帝的面子,她又怎么敢轻易发作呢?

陈阿娇像

栗夫人无法容忍刘嫖的作为,却又敢怒不敢言,这种情形持续了好几年。直到有一天,刘荣被正式册立为太子,她觉得扬眉吐气一般,立刻对刘嫖不屑一顾,发誓要对她进行报复。事情就是这样,她正有这般心思,刘嫖就适时地送来了机会。

刘嫖多年生活在皇宫,出嫁后也时常出入后宫,对宫内生活念念不忘,可是既已出嫁,怎么能永久保留皇家尊贵呢?她有个女儿,名叫阿娇,这阿娇生得体态丰盈,身材高挑,倒也算个美女,她自幼受到母亲溺爱,娇贵无比,性情傲慢。刘嫖又是个功利心极强的人,于是常常带着女儿进宫,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阿娇有朝一日能够做皇后。

自从刘荣做了太子,刘嫖的目的明确了,她让阿娇多多接触刘荣,打算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情。刘荣年长阿娇好几岁,两人又是表兄妹关系,所以事事处处都让着阿娇,两人玩得倒也开心。这件事情很快引起栗夫人注意,她怨恨刘嫖,自然对她的女儿也不怀好感,尤其看她娇滴滴缠着刘荣,联想那些夺去自己宠爱的嫔妃,恶向胆边生,恶狠狠地训斥刘荣说:“你也老大不小了,身为太子,不好好用功读书长进,整日跟小孩子泡在一起干什么?!”从此,她总是亲自监督刘荣,不让他与阿娇接近。

刘嫖一计不成,并没有死心,她觉得自己的女儿身份高贵,除了做皇后,其他人不能嫁。刘荣十来岁了,必须尽快决定此事。既然有了这样的决心,她决定正式提出此事,以确定女儿未来的皇后地位。

为了慎重,刘嫖与母亲窦太后商量后,派遣地位尊贵的朝臣做媒,前去向栗夫人提亲。本来皇室婚姻应该由太后做主,刘嫖与窦太后这么做,无非为了向栗夫人示好,表示谦谨重视、看重栗夫人之意。

如果栗夫人稍加思索,一定明白刘嫖的用意,也一定看清与她联姻的重要性。可是,她太冲动了,也过于心胸狭窄、目光短浅,这位太子的亲生母亲以为只要儿子得势,自己就可以为所欲为、目空一切,可以把他人踩在脚下任意践踏。她见到前来提亲的人,听他说出刘嫖的主意,竟然哈哈大笑,得意洋洋地说:“呵,堂堂长公主也求到我的门下了,这可是天下奇事!长公主出入宫闱,左右皇帝,备受太后宠爱,从来不把我放在眼里,怎么,今日听说荣儿做了太子,她来求我了!”

媒人听她话语含有讽刺之意,忙恭敬地说:“夫人,长公主有意与您修好,主动提出把女儿嫁给太子,这可是难得的好姻缘。夫人您看,是不是同意他们的婚事呢?”

“同意?”栗夫人冷眼瞅瞅媒人,没好气地说,“要阿娇嫁给荣儿吗?我看你是不是受了长公主什么恩惠,竟敢跑到这里来胡说八道!你也不睁眼看看,那个阿娇生性乖僻、长相粗鄙,哪一点配得上我的荣儿?哪一点配得上做大汉皇妃?”

媒人没有想到栗夫人说出这样侮辱人的话来,大吃一惊,定定神说:“夫人可不要这样说!阿娇是长公主的独生女,又是太后唯一的外孙女,身份尊贵,怎么配不上太子呢?就是从她父亲方面来说,她也是功臣之后,非比常人啊。”

“哼,”栗夫人显然在借机撒气,准备把多年对刘嫖的愤恨全部发泄殆尽,想也没想就对媒人说:“好,你说阿娇尊贵,那我就明白告诉你,只要我有一口气在,荣儿就绝不会娶阿娇!你回去告诉刘嫖,不要做梦了,她女儿此生不会坐上皇后宝座,她以后也不会长久地往来宫廷了。”

真是把话说绝了。栗夫人只图一时痛快,肆无忌惮地发泄胸中愤懑,完全没有想到她正在为自己挖掘坟墓,并且把儿子刘荣的前程一并葬送了。

媒人受了侮辱,回到刘嫖那里,把栗夫人傲慢无礼的态度和话语一五一十全部转告了她。刘嫖听闻,勃然大怒,她强忍心头怒火,打发了媒人,暗暗地想,哼,真是小人得志,怎么,儿子做了太子就不可一世了,看着吧,我会让你后悔的!

长公主刘嫖提亲受辱,不肯咽下这口恶气,她当即决定,阿娇不嫁给刘荣,也一定要嫁给其他皇子。她甚至不安分地想,刘荣可以做太子,也可以被废掉,说不定凭我的努力能够劝动皇上改立他人为太子呢。

刘嫖相中了谁呢?她有没有帮助未来的女婿成功登上储位呢?

第二节 长公主的作用

长公主再提亲

栗夫人有恃无恐,断然拒绝了长公主提亲,她这么做虽然冒昧生硬,却也自有她的道理。向来国家立储非同小可,动辄关系社稷安危,不会随意更改册立。既然刘启明诏天下,册立刘荣为太子,那么栗夫人当然可以自视甚高,不把其他皇亲们放在眼里。但栗夫人万万没有料到,自己一时逞强,竟然断送了自己和儿子的辉煌前程。看来,她只有美丽的姿容,缺乏宽广的胸怀和机智的头脑,这样,这个自以为了不起的女人必定在复杂残酷的宫廷斗争中败下阵来,将唾手可得的江山拱手送人。

再说刘嫖,她没有攀上太子,立即将目光转向了其他皇子。她多年出入宫闱,对皇子们的情况了如指掌,很快把目光放在了刘彘身上。她早就听说了关于刘彘出生时的种种传闻,眼见皇帝对这个孩子宠爱有加,加上刘彘聪明异常,招人喜爱,她决定向王娡提亲,把女儿阿娇嫁给刘彘。

这次提亲就没有上次隆重了,刘嫖是个明白人,她分得清刘彘与刘荣身分悬殊,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尴尬,她趁进宫时来到漪兰殿亲自找到王娡聊天。长公主驾临,王娡小心陪着言笑,她十分清楚刘嫖在宫里的地位,这些年也没少巴结讨好她。

刘嫖大模大样走进殿里,拿起王娡亲手缝制的衣服夸赞说:“哎呀,夫人还会做衣服呢,真是心灵手巧,怪不得太后时常夸你能干呢。”

王娡谦逊地说:“我闲着无事,缝缝补补打发时间罢了。公主,阿娇没有一起来吗?我可一直惦记着她呢。”说着,她拿出一个精致的荷包说:“这是阿娇上次向我讨要的,我做好了就等她来呢。”

刘嫖惊讶地接过锦绣荷包,左看右看,欣喜地说:“你可真是有心人,小孩子的一句话也记在心上。你做的荷包真是美极了,比宫内最好的织女做的都好。”

长乐宫遗址

王娡笑笑,刚想说什么,就见刘彘一蹦一跳跑了进来。刘彘进殿,看见刘嫖急忙施礼说:“彘儿见过皇姑姑。”

“哎呀,不要多礼。”刘嫖一手扶着刘彘,一手攥着荷包说,“彘儿,想阿娇姐姐了吗?”

“想,”刘彘大声说,“姐姐怎么不来玩了?”刘彘年幼,像许多小孩子一样,喜欢跟比自己年龄大的孩子玩耍,从而模仿他们认识世界,熟悉社会行为规范。平时,阿娇总跟在刘荣身后,很少搭理刘彘这个小不点,越是如此,刘彘越把他们看得神奇,也就更加渴望与阿娇他们交朋友。

刘嫖听刘彘这么说,多日来沉积在内心的阴云一闪而光,抱起刘彘高兴地说:“还是彘儿好,是姑姑的好宝宝。”

王娡已经耳闻刘嫖向栗夫人提亲遭到拒绝的事,不过她精明懂事,不会主动提及此事。这时,她看到刘嫖抱着刘彘有说有笑,心里突然一动,想了想说:“公主,彘儿也四五岁了,将来要去胶东为王,我孤陋寡闻的,不懂宫廷礼仪,你说咱们是不是早点为他说妥亲事?”

刘嫖一听,正中下怀,抱着刘彘半开玩笑地说:“亲事?姑姑喜欢彘儿,我看就把阿娇嫁给他好了,这叫亲上加亲。”

王娡听了这话,惊喜地说:“公主此话当真吗?这可是彘儿天大的福气!只是彘儿身为普通皇子,将来还要到遥远的胶东去,阿娇嫁给他,恐怕会受委屈。”

刘嫖忙回答:“婚姻大事岂能儿戏?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你担心什么!如果你同意了,咱们就这么说定了吧。”

两人一拍即合,当即答应下刘彘与阿娇的婚事。

刘彘侧头听着,听她们高兴地谈论自己与阿娇,以为阿娇不日就要进宫来玩,兴奋地喊起来:“太好了,太好了,阿娇姐姐又要来玩了。”

刘嫖和王娡看看刘彘,听他稚气的话语,相视一下,笑得更开心了。

王娡答应婚事,总算给刘嫖挽回了面子。此后,她一如既往地进出宫闱,而且开始积极策划为刘彘谋取更高的位子、更大的利益。而王娡呢,自从与刘嫖攀上婚事,她那颗不甘落后的心又加速了跳动,对于太子一位的幻想重新燃起,恰如星火燎原,很快,这场持续许久的储位之争波折再起,将要引发一场惊人巨变。

刘嫖既然选中了刘彘,就要为未来女婿谋划前程,她凭借自己对景帝刘启独一无二的影响,决定为刘彘,也是为阿娇,同时伴随着对栗夫人的报复心理,做一次大胆的尝试。她当然没有想到,自己这次的努力直接促成了刘彘登上太子位,间接影响了历史的发展。真是奇中生奇,巧上添巧,刘彘的人生充满了神奇的力量,他也为历史创造了许多神奇,这仿佛是相辅相成的道理。

进言定君心

就在刘嫖与王娡暗地里决定儿女婚事的时候,宫廷里又发生了一件事。汉景帝刘启立了太子后,一直没有册立皇后,这件事引起朝臣关注,不断有人催促皇上早日立后。事情明摆着,刘荣是太子,他的母亲立为皇后最合适了,但汉景帝之所以迟迟没有再次立后,是因为他深知皇后之位的重要性,他了解栗夫人为人心胸狭窄,行为刁钻古怪,后宫嫔妃们对她多有微词,一旦立后出现失误,那可是关系社稷的大事。就在汉景帝思虑不定的时候,栗夫人的一次次过激举动终于促使自己走向了绝路。

这天,汉景帝决定试探一下栗夫人,看看她有没有资格做皇后。他来到栗夫人寝宫,见栗夫人正坐在梳妆镜前打扮。栗夫人天生丽质,善于化妆穿着,三十多岁的人依然光彩照人,风韵迷人。刘启激动地走上前,一边观赏铜镜中的栗夫人,一边轻声说:“夫人风采不减当年,越发让朕喜爱了。”

栗夫人心里高兴,嘴上却说:“皇上左拥右抱,哪里还记得妾妃这半老徐娘!你说说,你都多少天没有来我这里了?”

汉景帝知道她心高气傲,目中无人,赔笑说:“朕这不是来了吗?如今,你是太子的生母,不比一般嫔妃,难道还要跟她们争宠吃醋吗?”

栗夫人有些恼怒地说:“太子的生母应该是皇后,皇上为什么不赶紧册封我呢?”她只顾使小性耍脾气,完全没有注意到刘启此次前来的目的。

汉景帝碰了钉子,很不自在,他想了想拿起一根银钗说:“夫人别生气了,册封皇后是大事,容朕慢慢来。好了,朕记得做太子时经常为你插簪别钗,情趣盎然,今日再为你效劳一次如何?”

栗夫人多日见不到汉景帝,今日见他尽力讨好自己,错误地以为这是请求册封皇后的良机,遂得寸进尺地说:“皇上,你贵为国君,难道管不了几个大臣吗?什么册封皇后是大事,我看明明是你心怀鬼胎,不知道打算册立什么人为皇后呢?”

这下,汉景帝生气了,他掷下银钗狠狠地说:“你也太不懂事了!”说完,头也不回,转身离去了。

栗夫人望着汉景帝远去的背影,羞愧恼恨一股脑涌上心头,她也不描眉涂脂了,倒头趴在案几上失声大哭。

这件事以后,汉景帝与栗夫人关系明显冷淡,不过汉景帝依然没有放弃她。又过了些日子,汉景帝身体染病,在床榻上躺了好几天。他的嫔妃们听说了,纷纷赶来照顾他。王娡更是衣不解带、日夜守护,亲自服侍汉景帝进药吃饭,比他人更显成熟和关切。一开始,栗夫人端着架子,不愿意屈就与其他嫔妃一起服侍汉景帝,后来,她听说汉景帝病得厉害,放心不下,这才赶了过来。一天,汉景帝单独留下栗夫人,让她照顾自己。栗夫人身边宫女内监环绕,哪里干过粗活,她既不会煎药,更不懂如何伺候病人,看到汉景帝躺在床榻,只会远远地站着指挥下人干活。汉景帝看在眼里,心里十分不爽,他故意说:“朕的身体日渐虚弱,皇子们年幼无知,真是令人不放心啊。”

栗夫人听了,看了汉景帝一眼,什么也不说。汉景帝继续说:“夫人,朕百年之后,你照顾这些孩子们可好?”言外之意,打算让她入主后宫,管理家事。

聪明人听了这话一定非常高兴,急忙答应下来。可是这位栗夫人真是令人着急,她听汉景帝要她照顾皇子,不由醋意大发,要知道,汉景帝的皇子十几人,出自不同的母亲,就是说,以前这些女人与自己争风吃醋,如今,她们的孩子却要自己来照顾,天下哪有这样不公平的事情!栗夫人还没有走出受冷落的阴影,心思全部用在这上面了,为此,她就要走进自我挖掘的坟墓里去了。

栗夫人暗自恼恨,对于汉景帝的问话置之不理。汉景帝有意试探她的胸怀和肚量,哪肯就此罢休,接着催问道:“怎么样?你愿意替朕照料这些年幼皇子吗?”

这一声催问,激发了栗夫人强烈不满和反抗,她竟然说出了一句令她后悔终生的话:“怎么样?我觉得没什么商量的,我是皇妃不是奶母,再说了,我自己的三个儿子还照顾不过来呢,怎么去照料他们?”

真是一语惊煞病中人!汉景帝当场目瞪口呆,栗夫人鼠肚鸡肠难容皇子,一旦立为皇后那还得了?栗夫人率性而为、吐露内心真实想法也成为后宫新闻。

很快,这件事传到了刘嫖的耳中,她暗暗得意,好啊,栗夫人,你前番侮辱我,这次竟然大胆妄为说出这等失德的话,真是自找难看。好,我就成全你。想到做到,她立即借机见了汉景帝,对他说:“皇上,栗夫人胸怀狭小,在后宫中人缘极差,她早年凭借你的宠幸慢视他人,如今又以太子生母的身份自视高人一等,对后宫嫔妃谩骂侮辱,品德低劣。特别对于王娡母子,更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百个看不上。姐姐我真替你担心,一旦立栗夫人为皇后,恐怕后宫又要出现‘人彘’的事件啊。”

汉景帝像

说起人彘,人人变色心惊,这是指吕后残害戚夫人的事情。刘邦宠幸戚夫人和她生的儿子刘如意,为此,吕后怀恨在心。刘邦去世后,吕后的儿子刘盈即位,刘盈年少,大权被吕后掌握。吕后为了报复戚夫人母子,设计毒死了刘如意,又把戚夫人关押起来,砍去她的四肢,挖掉她的双眼,毒哑她的嗓子,谩骂她为“人彘”,把她扔进粪池折磨而死。这件事情想起来都毛骨悚然,刘嫖把它与当今的栗夫人联系在一起,汉景帝听了,心里一阵阵惶恐难安。由此,他下决心绝不立栗夫人为皇后。

第三节 刘荣的悲剧

王娡的计谋

刘嫖以“人彘”之说进言汉景帝后,观察到汉景帝心有所动,实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王娡。王娡见时机来了,绝不肯再次放过。她确实富有心机,在关键时刻大胆采取超出常人想象的计策,帮助她顺利铲除了栗夫人和刘荣。

王娡明白栗夫人虽然无望立后,可是汉景帝不会轻易废掉刘荣。因为废立储君关系重大,必须经过朝臣同意。当时,窦婴是刘荣的太子太傅,他的地位显赫,是朝廷上说一不二的人物,就连汉景帝也让他三分。他一心辅佐刘荣,打算做佐命大臣,藉此稳固提高自己的权势,当然不会同意废掉刘荣。还有丞相周亚夫,他是文帝时期丞相周勃的儿子。周勃平诸吕,安刘氏,迎立刘恒为帝,是汉家头号功臣。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立下大功后,也被拜为丞相,他家的权势如日中天,不容忽视。周亚夫认为太子不能轻易废立,也坚决支持刘荣,不会同意汉景帝废太子。有这两位重臣强烈反对,刘荣几乎不可能被废。这一切,王娡了然于心,怎么样才能促使皇上痛下决心废掉刘荣呢?看来还要从栗夫人身上下手。

聪明多智的王娡想出了好办法。

当时,掌管宾客礼仪的官员称作大行,负责宫廷礼仪事宜。王娡多方观察,觉得此人可以利用,于是她暗地里让人调唆大行,说刘荣册立太子时间久了,可是他的母亲一直没有被立为皇后,这样不合朝廷礼仪,应该建议皇上早日立栗夫人为皇后,以此安定人心。大行听了这话,觉得有道理,认为这是自己职责内部的事情,于是急忙上奏折请求皇上刘启说:“母以子贵,母爱而子荣,如今太子已经册立一段时间了,请皇上早日立栗夫人为后。如果一再拖延立后,不合朝廷礼仪。”

汉景帝正在为废掉栗夫人和刘荣伤神呢,猛不丁见到这样一份奏章,怒火燃烧,指着大行的鼻子骂道:“废立皇后的大事也要你来操心吗?你管得也太宽了!”不由分说,让人拉下去把他关进大牢,不久下令将他处斩了。

汉景帝斩了大行依然不放心,他看到朝中大臣为刘荣和栗夫人说话,担心长此下去,刘荣年龄大了就会形成太子势力,这样必定威胁自己的皇权,到那时难以控制局面,说不定会发生什么事情。想到这里,他终于下了决心,于公元前150年,也就是刘荣立为太子的第三年正月,他下诏书废掉刘荣,改封他为临江王。

刘荣被废,朝野震惊。周亚夫和窦婴眼见既成事实,顿感无力回天,看到汉景帝怒不可遏、不可接近的样子,只好默认这个事实,不敢强行进言。

此时,刘荣的舅舅栗卿不甘心外甥被废,冒死进谏。汉景帝既已下了决心,哪会轻易放弃,他训斥栗卿顾念儿女私情,不顾朝廷大局,并且下令让人审查他。栗卿被关进大狱,最终被判为死刑。栗夫人也被打进冷宫,再也难见圣颜,郁郁愤懑,不久就死去了。由于她一人的过失,害得儿子被废,兄弟惨死,家族败落,真是可悲可叹。这个容貌超人却骄横少礼的女人尝到了亲手炮制的苦酒,她至死都没有明白,如果没有王娡这个聪明的女人与她对抗,她的命运也许不会如此凄惨。

王娡施计除掉挡在自己和儿子面前的两大障碍,心中大悦,她知道当下储位空缺,新一轮太子争夺战又要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凭个人的力量毕竟太淡薄了,必须尽快确定与长公主刘嫖的亲家关系,好让她更加积极地为自己和儿子活动。这样,刘彘作为普通皇子,已经被册封胶东王,本来已经无望参与储位之争,却由于母亲的积极运作,将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淘汰出局,他争储的希望顷刻间大大提高,宛如旭日东升,冉冉照亮了他前方的道路。

刘荣和刘彘,同为皇子,差别在哪里?一个立了太子却被废,一个本无希望争储却机遇降临,随着他们背后女人的操纵,两人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刘荣的结局

刘荣由太子降为临江王,很快离开长安皇宫,远赴属地临江的都城江陵。繁华京师已经没有他留恋之处,浩浩未央宫也没有他的立足之地,这个年轻的皇子卷起行李,备好马车,轻装简行直奔江陵。

江陵远离长安,刘荣暂时获得了安稳的生活。他秉承父祖信奉的黄老学说,宽政安民,在临江博得了百姓们一致赞誉。这本来是件好事,却触怒了父亲汉景帝敏感的神经。父子不相容,汉景帝担心刘荣不死心,博取好名意图他日再次争位,东山再起。帝王家族权势倾天下,对于“鸟为食亡,人为财死”的人类来说,毕竟难以抵抗富有天下的巨大诱惑。

终于,汉景帝抓住了儿子刘荣的把柄。刘荣久居长安,生活在浩大繁荣的未央宫内,不习惯江陵的小宫殿,打算重新扩建宫舍。可是,江陵地偏物薄,旧有的宫殿四周无地可扩。这可怎么办?

古江陵

刘荣也是鬼迷心窍,他发现宫殿不远处就是祖父汉文帝的太庙,心想,正好借助太庙的一面墙,这样两处结合,不就可以扩大宫殿了吗?他想得幼稚,做得也迅速,却万万没有料到这一举动将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刘荣借太庙修建宫殿,消息很快传到长安,引起汉景帝大怒。他当即传旨,让刘荣火速回京,承担有辱祖宗的罪行。

年轻的刘荣踏上回京之路,江陵百姓涌上街头,与他挥泪作别。人们清楚,刘荣此去凶多吉少,恐怕难以再回江陵了。

果然,刘荣回京后连父亲的面都没有见到,就被交到中尉郅都手里。郅都是有名的酷吏,他本来只是宫廷侍卫官员,因为敢于直谏,受到汉景帝的信任赏识,被提拔做了中尉。他为人极其严厉,做事认真,向来秉公办事,从不徇私枉法,有的亲戚想让他为自己办事,又不敢当面向他提出,就用书信的方式告诉他。郅都知道后,竟然再也不拆阅私人信件。他的行为几近刻薄,对于罪犯不论出身如何,哪怕是皇亲国戚、公主王侯,他都一视同仁,按罪论刑。他主张轻罪重判、使用酷刑等等策略,认为只有严刑酷法才能警戒世人。当时人们都十分怕他,担心不小心落到他的手里,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有人给他起外号“苍鹰”,可见他多么令人恐惧。

汉景帝让郅都接管刘荣一案,足以看出父子之间感情荡然无存。刘荣被关进大狱,他请求郅都给他一副刀笔,他想给父皇写封信,请求他的原谅。昔日皇太子,今日阶下囚,“苍鹰”郅都拒绝了刘荣的要求,不给他任何机会。

窦婴来到狱中看望刘荣,师生二人抱头痛哭。刘荣哭毕,哽咽着说:“我辜负了太傅的教导之恩,今日相见恐怕是诀别了。”

窦婴安慰他说:“王爷不要灰心,臣相信皇上会明断此案的。你等着,我让他们给你送副刀笔来,您尽可以把实情一一奏明皇上。”

一副刀笔都要费如此周折,竟然要堂堂王侯偷偷传递,刘荣听了,悲切心中起,长叹几声,再也没有言语。

过了几天,窦婴透过狱吏偷偷送来了刀笔,交给了刘荣。此时的刘荣,经历人生大喜大悲,尤其是近几日狱中凄惨生活,他看清了自己已经没有希望继续生存下去,父亲不会放过他。他想起郅都残酷的刑法,不愿在大堂上忍受侮辱性的惩罚,给父亲写了封绝命信,然后悲切地自杀身亡了。

刘荣自杀,传遍朝野内外,深居后宫中的窦太后听说孙子死在了郅都的手里,哭得死去活来,她一边大骂郅都,一边迅速召见刘启,让他即刻处死郅都,以解心头大恨。

汉景帝看到刘荣的绝命信,心里也十分难过,不过郅都是他信任的大臣,怎么随便处死呢?情急之下,他只好免了郅都的职务,调任他为雁门太守,守卫北方边境。当时,汉廷和匈奴联姻修好,双方签订和约,在边境上互有来往。后来郅都到任后,做事严厉,不管汉人还是匈奴人都一律对待,谁违反了律令都要受到严酷刑罚。这样,郅都又得罪了匈奴。匈奴人见他厉害难对付,于是派使者向汉廷提出抗议,说郅都虐待他们,不遵守和约。

一直记恨郅都的窦太后听说此事,借机再次逼迫汉景帝杀了郅都。汉景帝为郅都辩解说:“郅都是忠臣,这些年来为朕做了不少事,为朝廷出了不少力。”

“哼,”窦太后训斥汉景帝说,“他是忠臣,临江王刘荣就不是忠臣了?荣儿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遭到这样的厄运?”说着,她泪流满面,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汉景帝看到母亲伤心,吓得急忙跪下说:“儿子不孝,让母亲为难了。母亲,您放心吧,儿子一定严惩郅都。”

窦太后这才止住哭泣,拉起汉景帝说:“儿啊,母亲心疼孙子,难道您就不心疼儿子吗?郅都严酷无比,人人把他比做空中‘苍鹰’,这样的人做官,只会残害生灵,荼毒百姓,留着有什么用?”她信奉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于郅都这种积极进取、几近苛刻的做法很不赞同。

其实,文景之治后期,由于国富民强,经济条件好转,社会矛盾也日渐突出,主要是贵族阶级强大并且逐渐影响政权统一,为此,身为封建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窦太后是黄老学说的受益者,她跟随文帝多年一直全心全意推行无为而治的思想,这些学说已经固化了她的思想。后来,以她为代表的黄老学派与以汉武帝刘彻为首的儒家学派展开了多次斗争,差点影响了刘彻的皇位。

汉景帝恭敬地站在母亲身边,嗫嚅着说:“母亲,您不要太难过了,儿子这就下旨惩办郅都。”汉景帝最终下令处死了郅都。这是后话。

刘荣死后,大家重新把眼光投向了空置的太子之位。这时,一位争储黑马又杀了出来,他就是汉景帝的弟弟,窦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