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走进无偿献血的殿堂
1976年那次献血,是政治任务,我参加了,感到很光荣。此后的许多年里,虽然单位也有献血指标,但那是有偿献血,许多人争着去,我对此不感兴趣,认为不能为钱去“伤”身体,观念上还是比较守旧。直到1993年,无偿献血在大连开始实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无偿献血的神圣殿堂。
日记中记载了那一天:“1993年5月9日星期日……在友好广场看到宣传无偿献血的军校女兵,想给她们拍照,结果没拍成。原本是去询问献血的事,自己却实现了无偿献血的愿望,我被专车送到血液中心采血大厅,站长和许多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我这唯一的‘顾客’,我受到了隆重的礼遇,又拍照片又摄像又采访,他们真拿我这举动当回事了……”
还记得当时在宣传点,工作人员见我走近,说:“来测测血型?”我说:“我知道我的血型,是O型。”由于有过献血经历,我不觉得神秘,就问:“现在就能献吗?……”于是我就上了一辆面包车来到血液中心。进入大厅时,大厅空无一人,司机喊道:“来了一个无偿的!”里面立刻出来许多人,很快我就献了200毫升血。这是我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第二次献血,是真正的无偿献血。这次我认识了一位老大夫,大家都称呼他“白站长”。他从头到尾陪着我,给我讲了许多血液方面的科学知识。他说献血不影响健康,恢复很快,也说到他自己:“我是一名医生,我每年都献血,献血后照常工作,身体一直很好。”这话我一直记到今天。许多年后,我从血液中心范老师那里得到了那天的照片,无比珍贵。
献血成功,心中的自豪感、成就感油然而生。当我得知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大连每年都举办“无偿献血宣传周”的时候,立即表示,明年5月8日我还来!
这一次献血,我身体上没有任何反应,真的感觉到就是举手之劳,微不足道。可是几天后,血液中心打电话到我的单位,我们领导知道了很“心疼”,又表扬又奖励,让我感到“受宠若惊”,这说明了社会上很多人对“献血无碍健康”认识不足。
这次献血,是我无偿献血之路的真正开始。
1993年5月9日,我第一次无偿献血(范国庆/摄)
1994年5月8日,我如约再次到血液中心献血。经过中山广场时,那里已摆满了宣传台,可是到了大门口却遭冷遇,工作人员看我一个人来,把我当成卖血的了:“今天不接待。”我赶紧声明自己是无偿的,结果又受到热情接待,又见到了白站长,他又是全程陪同,化验,采血,直到送出大门。白站长还向在场的工作人员说,每年的今天我都会来献血,要他们记住我。这一次我带了相机,陈大夫为我拍下了珍贵的留念。画面上我正在采血,白站长在旁边陪着,一只手亲切地扶在我肩上。每次看到这照片,就想起白站长,他是我的启蒙老师。
1994年5月8日,我第二次无偿献血,白站长全程陪同(陈也娜/摄)
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的5月8日,我都到血液中心献血。每年的那一天都是血液中心的大日子,张灯结彩,好不热闹,来献血的人一年比一年多,多是单位组织来的,我也成了“熟客”,每次献血都很顺利。白站长退休后,我又认识了新朋友,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几位献血前辈,他们比我献血早,是我学习的榜样。
现在回想,《献血法》实施之前的那些年,大连市像我这样自愿上门的无偿献血者非常稀少,临床用血主要依靠单位组织的“义务献血”和有偿献血,当然用血量也不多。大连市的无偿献血始于1993年,刚开始宣传力度也不大,每年的“5·8”前后举办“无偿献血宣传周”,届时来无偿献血的人多是单位组织的,但无偿献血的理念和善举就这样一步步深入人心了。我那时献完血瞒着老母亲,照常上班,也不愿意被宣传,可是血液中心非常重视,管宣传的李雅杰同志多次采访报道,单位领导也把这事看得挺大。因为年年都无偿献血,20世纪90年代,我每年都是公司和局里的优秀党员,1996年,还获得“大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世纪90年代的献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