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竹林七贤”都有谁?

17 “竹林七贤”都有谁?

清《竹林七贤图》

魏明帝曹叡撒手人寰后,将八岁的养子曹芳托孤于曹爽和司马懿,实际掌握朝政大权的司马氏于是大肆诛杀异己,一时间“天下名士减半”。一些名士为了全身保命,只好去遨游山水,探讨玄理,时称“清谈”。“竹林七贤”就是正始时期的七位名士,他们是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咸,当初他们旨趣相投、彼此欣赏,时常相聚于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茂盛碧翠的竹林深处,故称“竹林七贤”。他们中大多数人都与曹魏集团有一定的联系,但未身居要职,后来对待司马氏集团的态度也迥然不同:嵇康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招致杀身之祸,山涛和王戎则先后依附于司马氏集团,向秀迫于形势也步入仕途,其他人则采取了消极的避世态度。

“竹林七贤”是正史诗歌的代表人物,他们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抒写个人的精神苦痛和内心忧愤,诗歌多含蓄蕴藉、寄托遥深,文学史上称为“正始之音”。“竹林七贤”中数阮籍和嵇康的文学成就最大,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嵇志清峻,阮旨遥深”,这是对嵇康和阮籍诗作的精当品评,也说明了二人的创作风格有很大不同。

阮籍(210—263),字嗣宗,其父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官至步兵校尉,故后世又称阮步兵。阮籍善作“青白眼”,对于假仁假义的当权者和趋炎附势的得志小人,他常以“白眼”相向,对于其赏识的人才用“青眼”相看,这就是后世“青白眼”这个典故的由来。他以佯醉躲避现实,常常一个人驾着小车载酒出游,走到路的尽头就放声恸哭,在故作旷达的背后是不尽的无奈和悲伤。

阮籍是继曹植之后在五言诗的创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诗人,诗歌成就主要体现在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当中。这些诗作是他政治生涯与心理感受的真实记录,或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或写花木凋零、世事反复,或写鸟兽虫鱼命不由己的无奈,从多个方面折射了诗人内心的寂寞、痛苦和愤懑。如: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帏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表现的就是歧路彷徨的无限苦闷和人生没有归宿的无奈与凄凉。诗中多用明月、清风、孤鸿、翔马等明显掺杂着悲凉感伤色彩的意象,亦多用比兴和典故,所以显得隐晦委婉,寄托遥深。钟嵘《诗品》亦云:“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阮籍《咏怀诗》对后来咏怀类的诗作影响很大,如庾信《拟咏怀》以及陈子昂的三十八首《感遇》等诗,都受其影响。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县)人。他幼年丧父,但才智过人,仪表堂堂,少时即工于诗文,音乐造诣也很高,作有《声无哀乐论》、《琴赋》等论音乐的作品,尤其所创《广陵散》,被誉为十大古琴曲之一。他还提倡“越名教而任自然”,养生崇道,作有《养生论》。生性耿直、爱憎分明的他早年做过太仆宗正、中散侍郎等官,后来司马氏得势,作为曹氏姻亲,他嫉恨司马氏的暴政,干脆辞官到洛阳郊外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后来山涛依附于司马氏集团,并举荐嵇康做吏部郎中,嫉恶如仇的嵇康非但没有答应,反而以一篇言辞激烈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与之绝交,并表达了决不随波逐流的决心。后因吕安事,遭小人的谗害,被司马氏杀害,年仅三十九岁。临刑前视死如归,据说他当众弹了一曲《广陵散》之后从容就义,让人悲叹不已。

嵇康的诗主要以四言为主,多表现他高蹈独立、视功名富贵如粪土的人生价值观,这与他的性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往往是“刚肠嫉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自评之语)。代表作《悲愤诗》,是他在狱中的绝笔,自述了一生的遭遇和抱负,并对自己无辜蒙冤下狱表达了极大的愤懑。此外,还有《赠秀才入军》十八章,是对其兄嵇喜军中生活的想象之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