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何谓“骚体”?

7 何谓“骚体”?

骚体指的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种抒情性很强的韵文体裁,因以《离骚》为代表,故称“骚体”。由于后人常以“骚”来概括《楚辞》,所以“骚体”亦可称为“楚辞体”。骚体主要作家是屈原、宋玉以及诸多《楚辞》作家,如景差、唐勒、东方朔、贾谊等人,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辩》等。较之屈原之前的诗歌形式,这类作品主要有以下特征:善用象征手法,感情奔放,想象丰富、文采华丽,富有抒情特征和浪漫气息;篇幅较长,一篇《离骚》就长达三百七十三句、两千四百九十字,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长篇体制;句式灵活多变,屈原创造了一种以六言为主,同时又糅合了五言、七言的基本整齐而又灵活多变的长句句式,这是对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重大突破;广泛运用“兮”字以加强语势,从一定程度上讲,“兮”字可以看作是这类作品的一个鲜明标志。“骚体”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屈原作品时认为“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之上”。

骚体可以称诗,亦可以指赋。汉代人普遍把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称为“赋”,原因是楚辞直接影响了汉赋的产生和发展且体式基本相同,由此还引发了文学史上的“辞赋之辩”。虽然将《楚辞》直接认为是赋作的观点不甚严谨,但是赋从《楚辞》当中汲取了营养这一点不容置疑。所以,汉赋中那些体式、句型继承骚体而以“赋”为名的作品,就被称作“骚体赋”,如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大人赋》,班固的《幽通赋》,扬雄的《反离赋》、张衡的《思玄赋》等就属此类。骚体赋继承了《楚辞》的怨刺传统,内容多抒写朝廷忠奸不分、贤人怀才不遇等;在文体形式方面,句式在整饬中见变化,抒情方式婉转细腻。汉初赋坛可以说是骚体赋独领风骚,最有代表性的是贾谊的《吊屈原赋》、《鸟赋》;贾谊以后,汉大赋与骚体赋并存,此期骚体赋的代表作有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东方朔的《七谏》、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等。可以说东汉中期以前,骚体赋一直是汉代文人最主要的抒情形式。汉代以后蔡琰的《悲愤诗》后半部分,韩愈的《复志赋》,柳宗元的《惩咎赋》、《闵生赋》,苏轼的《屈原庙赋》等都是不同时代对骚体赋的回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