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深情的挽留与深切的忧思——读龚舒琴《老东乡》
戴珩
东乡是龚舒琴的出生地,成长地。
龚舒琴是嗅着东乡的气息、品着东乡的味道、看着东乡的景色、用着东乡的物件、伴着东乡的人们、经历着东乡的事情长大的。虽然成年和工作后的龚舒琴离开了东乡,但东乡的一切早已深深地融进了她的生命中。当她年龄渐长,特别是当记忆中的东乡渐行渐远之后,这融进生命中的乡土便成为她心上思之念之、绕不开放不下挥不去、愈深愈重愈浓的乡愁。
浓得化不开的乡愁,最终找到了文字化解的途径和出口,于是,这份乡愁在一个个有着数千年历史和无限意蕴与表现力的汉字中舒缓地释放,成为了现在这本承载着龚舒琴独特而强烈的东乡记忆、东乡情感、东乡乡愁的书。
其实,东乡在龚舒琴的心中,原本就是一本书,一本底蕴深厚、内容丰富、鲜活生动、博大精深的书。她是怀着一种无比敬畏无比虔敬的心情,以东乡女儿的身份,向人们介绍着东乡,阐释着东乡。
东乡距离别人也许很遥远,东乡在别人的心里也许很不经意,但是,对于龚舒琴来说,东乡就在她的心里。在她的文化版图中,东乡占据着版图的中心,而且差不多就是版图的全部。
龚舒琴对东乡如此看重,是自有其道理的。这不仅是因为东乡滋养了她,哺育了她,而更为重要的是,东乡确有其重要和独特之处。
在龚舒琴的文化版图中,“东乡”指的并不是某一个乡镇或是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划,而是包括大港、大路、姚桥、丁岗等几个乡镇在内的一个文化区域,其大致范围在镇江古城以东、处于吴头楚尾位置的那一个区域,古称“润东”。在书中,龚舒琴深情地告诉我们,东乡原属丹徒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里,有太伯、仲雍断发纹身、开发江南、创立吴国留下的烙印,有大宋赵氏宗室的后人在此繁衍生息留下的烟火,有朱熹后裔在此世代耕读传家形成的儒里。这里,有以《华山畿》故事发生地闻名的“江南第一村”华山村,有充满传说的圌山和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塔”的圌山报恩塔。作为承受东乡无限恩泽的东乡女儿,龚舒琴如数家珍,细致、温情地向我们一一介绍东乡的乡味、乡景、乡物、乡人、乡事。从龚舒琴生动、细腻的描述中,我们品尝到了味道诱人同时又深具文化感的东乡羊肉、东乡饼子、东乡团子、瓜丝饼、糍团、长鱼汤、豌豆苗、东乡茶,走进了东乡的徙山、断山墩遗址、华阳观、王氏宗祠,看到了东乡的村落、老屋、老屋前的梧桐树、华山千年古银杏以及东乡的早晨、黄昏与四季,领略了东乡饶有风趣的太平泥叫叫、窠、柳器、竹器、木器,体验了东乡孩子曾经有过的放闷子、拔茅菖、挖半夏、找知了壳等苦涩中又含有甜蜜的生活,认识了包括作者外婆、爷爷在内的一个个个性、命运独特的东乡人物,知晓了东乡过年、赶庙会、上梁、倒树、听戏、做鞋、起名字等等乡事和习俗。
龚舒琴的介绍和叙述是文化的,也是文学的。或者说,她介绍和叙述的视角和观点是文化的,口吻和语气是文学的。在介绍东乡的人物时,文学的意味就更浓,有的已接近于小说或者说就是小说。但因为是用了小说的手法,所写的人物不但没有失真,反而更靠近本质和灵魂的真实。
龚舒琴用心用情用力写出这样一本书,显然是有着她的良苦用心的。她是竭力想通过文字留住记忆中的东乡,挽留住那日渐远去的乡愁。但龚舒琴也深知,关于东乡的乡愁和记忆是挽留不住,甚至很可能是无法挽留的。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归乡路已越来越模糊,东乡更是已经不再是从前的东乡。含有古吴音的东乡话曾是东乡人的最大标志和特征,现如今,说东乡话的人已越来越少。“东乡最鼎盛时,有700多个村落。花园村,灯笼村;葛家,郭家;双石桥,乱石桥;吴家沙,富贵墩;新庙里,东岳村。一个个名字,一个个村落,都有一个美好的传说。”(《东乡村落》)而今,“对乡村肆意的开发,东乡已经没有几个完整的村落了”(《东乡琐忆》)。龚舒琴之所以把写东乡的这本书定名为《老东乡》,是因为“东乡的记忆,在光阴流转中,变得那样地遥远,遥远”(《东乡琐忆》)。对于记忆中的东乡的远去,龚舒琴有着深深的忧心和痛心。眼看着在推土机的轰鸣中,“东乡的村落渐渐的少了。东乡的古民居成了文化贩子肆意的地方。那些破败的民居,人去楼空,地面到处都是挖掘的洞穴。不断有精美文物被盗的消息”(《东乡村落》),她除了和东乡乡民以及有识之士一起不断发出爱护东乡文物的呐喊,更多时候,“只能在凄风苦雨中,一次次的回望。惆怅而迷惘”(《东乡村落》)。这种对留住乡愁的忧思真挚、深切而动人。
但龚舒琴并没有彻底失望。她能坚定地写出这本心中的《老东乡》,恰恰表明她对留住东乡文化、留住关于东乡的乡愁依旧怀有希望。而她将这本《老东乡》奉献给读者,也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积极意义的。在当今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她的这份对于乡愁的深情的挽留和深切的忧思,一定会深深地感染和打动读者,提醒和启发当地的主政者重视和保护东乡文化,同时,也提醒和启发我们每一个从乡土中走出的人都不要忘了乡土,不要忘了自己的“东乡”,不要忘记乡愁。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护住乡村的文化根基,延续乡村的文脉,以推动乡村文化兴盛来促进乡村振兴。
东乡以自己的文化滋养了龚舒琴这个文化女儿。作为东乡的文化女儿,龚舒琴也无愧于东乡的哺育。龚舒琴留不住一个现实中的老东乡,但龚舒琴至少为老东乡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记忆,并为让更多的人了解东乡,关注东乡,保护和传承东乡文化作出了自己可贵的努力。这本《老东乡》既可以看作是东乡哺育文化女儿的成果,也可以看作是东乡女儿对东乡丰厚的报答。
作为龚舒琴的同学和文友,我谨向她致敬,并对她的新著《老东乡》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期待龚舒琴今后为保护家乡优秀文化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期待她有更多更厚重的文化著作问世!
二〇一八年二月十九日,戊戌年正月初四,于南京金马郦城家中
(戴珩,作家,文化学者。江苏省文化馆馆长,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京艺术学院兼职教授,苏州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文化部优秀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出版文学、文化著作3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