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卡萨尔斯的巴赫随想

推荐序:卡萨尔斯的巴赫随想

焦元溥

一、一见钟情

很多人说卡萨尔斯“发现”了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这话对,也不对。

这些作品并未失传,许多人也知其存在,只是没有人如卡萨尔斯一般,能从尘埃里识得真价。若说音乐史有何震古烁今的神奇时刻,无论标准多严苛,都一定会有卡萨尔斯与巴赫,当年在巴塞罗那二手乐谱店的相遇。

那一年,他十三岁。

虽然学过钢琴、长笛和小提琴,后者甚至在六岁就能公开演出,但直到遇见大提琴,他才找到一生志业。或许也只有技艺、人格、思想、性格皆如卡萨尔斯者,才足以让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在二十世纪重生,更成为日后所有大提琴家皆须挑战的经典。

巴赫、大提琴、卡萨尔斯,注定是一辈子的爱恋相随。

二、三位一体

很多人认为,信仰虔诚的巴赫,音乐里处处可见宗教密码。以大提琴无伴奏组曲而言,六组调性依序是G大调、d小调、C大调、降E大调、C小调和D大调;一说认为应两两一组,对应三位一体的圣父、圣子、圣灵。就和声学观之,第三号C大调和第五号C小调的属音都是G,代表圣父(第一号组曲)掌管圣子和圣灵。而第三号C大调前奏曲开头,旋律正和巴赫清唱剧中一句“耶稣(圣子)在此”相同,刚好符合如此观点。

对我们而言,“巴赫、大提琴、卡萨尔斯”是三位一体;对卡萨尔斯而言,“演奏、音乐、人性”也是三位一体。论技巧,他是了不起的大师,指法运弓都多有创见,力求乐句澄净清晰。但真正让卡萨尔斯不朽的,则是其专注凝练,将个人意志与精神思想完全注入声音,人琴合一的超凡演奏。他的演奏真诚自然,挥洒深沉大气,劲道雄浑又不失优雅节制,音色与音乐更完美融合。

无论喜不喜欢,欣赏音乐,不能错过卡萨尔斯。

三、精益求精

只是或许也别责怪以前的大提琴家对这六曲视而不见,因为它们的确可以当成练习曲,甚至看起来也像练习曲:从第一到第六,技巧难度由低至高。第四号在手指位置困难的降E大调,第五号张力强劲令人咋舌,第六号原本更可能是为五弦乐器谱写,在现代四弦大提琴上演奏,技法更是繁复。卡萨尔斯花了十三年时间钻研,才敢公开演出。又经过三十四年,直到他六十岁,才愿意录制。

戒慎恐惧,如履薄冰,三年后整套组曲方全部录完,离他初见乐谱正好过了半世纪。胸怀绝世才华,却又谦逊慎微,果然是不折不扣的卡萨尔斯。

这是史上第一套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录音。何其有幸,我们有如此伟大的开始。

四、无限可能

但为什么卡萨尔斯要琢磨那么久?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六曲千变万化。依照和声结构,或照音型章法,竟可有不同断句模式。十二个音是三音一组还是四音一组?音群是要二分还是三分?结果天差地别,却又左右逢源。

但演奏当下,却只能自众多选择中挑取一个。

“在巴赫的作品中,我看见上帝的存在。”而卡萨尔斯以行动证明,他有资格这样说。

五、坚持正道

因为关于人生的诸多选择,很多时候也就只有一条路可走。

西方和声学徒教会歌唱中归纳心得,认为三全音(音程距离为增四度或减五度)既不和谐,又很难唱,称其为“音乐中的魔鬼”。对作曲家而言,既然三全音被称为魔鬼音程,那么这也就可以代表魔鬼或地狱。在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中,G和D之间可以看成相差四度,C和降E之间则相差(小)三度,C和D则是(大)二度。这是越来越靠近的过程,代表人和上帝越来越接近。而这旅程从四度开始,代表增四度被排队在外,人不能接触魔鬼。

是的,卡萨尔斯也不接触魔鬼。无论局势多么险恶,他也不曾改变坚持。宁可自我放逐,也不向独裁政权低头。就算换来数十年如一日的自苦,他也甘之如饴。

六、倾听人生

关于卡萨尔斯的人生甘苦,选择与坚持,在这本经由访问整理,以第一人称的传记小说中,我们可以见得许多。一如他的音乐,所有人皆可欣赏,这也是一本所有人都可阅读,或许也都该阅读的书。

那里有对艺术与世界,无限的好奇和探索。琴音中熠熠生辉的,是永恒的生命之光。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