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ǒ

huǒ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火”是个象形字,甲骨文描摹的是一团燃烧冲腾的火焰形象。篆文的形体线条化,不过还是能看出火苗冲腾的样子。

在没有火的年代,原始人类住在深深的洞穴中,靠采集野果捕捉小动物为生,东西都是生吃的,而且还常常挨饿,因为要躲避野兽的伤害,他们不敢随便出去寻找食物。自然的山火常是雷电将树木击燃了,蔓延的大火烧毁了人们生活的森林,害得他们四处奔逃。人们在火熄之后返回,找到许多烧死的野兽,他们发现,烤熟的肉比生肉好吃得多!慢慢地,人们学会了把火种带回到洞穴中,让它昼夜长燃不熄,阴冷的洞穴从此变得又暖又亮。更使原始人惊喜的是,有了火,和人类抢洞穴的野兽也不敢闯进来了。人们后来又学会了靠钻木、打击燧石等人工方式来取火,相传燧人氏发明了人工取火方法,他被后人奉为中华上古杰出首领的代表“三皇”之一。

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是道士在用一些矿物质进行炼制丹药时无意中配置出来的。它能够迅速燃烧和爆炸,是能够着火的药,被称为火药。

远古时代,火种得来不易,需要小心保存,在前一根柴烧完之前,要赶紧把火传给后一根柴烧着,这样火种才会永远不熄灭,叫作“薪火相传”。后来人们用来形容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继承相传下去,也用来比喻形骸虽然有尽,但精神不灭。

薪火相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