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文化的基础

二 文化的基础

文化固然是人类的创造品,但文化也可以说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的基础。这句话骤观起来,好像是矛盾,但是细心的想想,却是很平常的道理。原来人类自生长到老死,差不多处处都是在文化里过他们的日子和生活。举凡一切衣食住动作等,都受了文化的影响。人类自生长到老死,对于这些的动作的方法、模型或样式,用不着件件事事由自己去发明或创造,以便自己的应用,因为这些日常的需要,差不多通通已有了预备,有了方法、模样。人类自己所需要者,不外是去学习已有的方法、模样。而且因为人类在少年的时候,受了社会、家庭的教育指导,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了社会所流行及历史所遗传的文化化。他们无意识的行前人或时人所已行的方法,做时人或前人所传下的东西,遵社会所已有的风俗、习惯、传说、信仰以及其他的生活方式。

因为他自小至大,已受了他们社会的文化的影响,他对于他自己所创造的新文化,也免不得要受这些旧文化或是已有的文化的影响。比方:一个中国的裁衣匠,在西洋文化与中国文化未接触以前,创造了一种新样的衣裳;这种衣裳是和过去的衣裳的样子是不同的,然无论怎么不同,我们预料他决不会造出一种正如西洋人所穿的西装出来。他的样式,总不免得受过中国衣裳的样子的影响,也许是由中国衣裳的样子脱胎而来。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过去的衣裳的样式,是这位衣匠的新样的基础。同时他所造出的新样子,决不会离得这种基础太远。所以事实上,他所创造的新样子,其所异于过去的样子的地方,大约只有程度上的差异,而非种类上的不同。我们自然承认这种程度上的差异,若历时太久,结果也许使后人看之,判若二种不同种类的文化,然若详细的研究起来,则其嬗变的遗迹,了然可考,而所谓新种类的文化,也是基于过去的文化。

文化的发展,不但只基于文化本身上,而且有了心理及他种的基础。所谓文化的心理基础,学者的解释,各有不同。大概以为人类因为所谓本能、情绪、欲望、习惯、理性的差异,结果是影响到文化上。比方:某人于做某种东西的欲望,比较别人为专一及坚强,则其结果是,他在这件东西的成就上,必比他人为胜。不但如此,上面所举出各种心理要素,因为各有不同,所以其所创造的文化也因之而异,一般主张本能存在的心理学家,指出人类某种文化是由于某种本能而来,比方团体的组织是基于群居,或社会性的本能。又如家庭的发生,是基于性的本能和为父母的本能。此外如同情的情绪,可以发生像慈善的机关及制度。畏惧的情绪,可以使一个人去找保护,因保护而生服从,因服从而生政治制度。同样,人类是有理性的动物,因为了有理性,所以能够征服他的环境,结果是产生出一切科学的发明和艺术等的创造。

文化又有所谓生物的基础。一般的生物学者,以为人类因为受遗传律的支配,所以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也受了遗传律的支配。把遗传律来做中心,而应用到人种上,遂发生所谓人种不平等说。这学说的大意是,文化之差异的主因,是由于血统种族及遗传的不同。人类的行为及思想,是依赖于其头脑的构造,而头脑的构造,是先天的。所以脑力的优劣是天生使然,脑力优越的人,其子孙世世也必优越。反之,脑力低劣的人,其子孙也必低劣。

因为聪明脑力是天赋的,所以某种族,若是生而优秀于他种族,则其所创造的文化,也必优秀于他种族。设使这种族能够代代相传其优秀天性,不同低劣的种族相混杂,则其在文化上所占的优越地位,也必能世世保存。

事实上现代学者相信这种学说的已不多了。原来文化的差异是基于人种遗传的不同的学说,不过是由于民族骄傲心,并没有实在的证据。文化的变迁和遗传的关系是很少的,文化可以日新月异,遗传仍可不变。所以我们觉得把人类天生优劣的学说来解释文化的异点,是靠不住的。

这样说起来,所谓文化的生物基础,岂不能成立了吗?是又不然。人类本来是生物之一,当然逃不出进化的原则,而人类的文化的进化,也不能逃出进化的例外。简单的说:人类是文化的创造品;人类既是生物之一种,则这种生物乃文化的基础是不言而知的。

从别方面看去,人类是靠着生物而生。设使没有了其他的生物——无论是植物或动物——恐怕人类本身也要灭绝,还说什么人类文化。德国有一位哲学家告诉我们道:Mann ist was er ist这句话也许未必尽然,然人类的食品与人类文化,有了密切的关系,是没有疑问的。

除了文化的文化、心理、生物的基础外,还有文化的地理基础。所谓文化的地理基础,是包括气候、土壤、地球外形,如海洋、河流、山岭等。据一般的学者说:气候是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的,比方在热带居住的人,大约日趋软弱,而失其团体的能力。在北方寒带的人,富于耐劳而强健,其团体的组织,亦较完密。此外又如在寒带人所取以为娱乐游戏,像雪车,乃热带人所未有,均证明因气候之不同,致文化的差异。土壤的肥瘦与文化亦有关系。文化的发生多依赖于肥美的土壤。同样有大河流之地,多为文化的起源地。海洋对于文化的传播上,也很显明。反之,山岭为文化传播的窒碍。比方:东西文化的接触,汉唐已开始,元朝版图跨驾欧亚,在传播欧亚文化上当有很好的效果;然事实上东西文化接触而发生影响于中国文化者,乃在明朝末年。其原因不外由于明以前的文化接触,是由于陆路。我们试读当时一般游记见其东来困难之多,当能思其文化传播之不易。明代则不然。在这时候,海道已通,商业的关系日密,而于文化传播上较易,结果是对于中国文化上,有莫大之影响,于此可知文化和地理的关系之切。

地理之影响于文化固然密切,但是在文化较为发达的社会,地理要素之影响较为薄弱。其最大的原因是文化的进步愈高,则人类对于征服天然的方法愈精密。在最冷的地方,人类可以用电火而使之热。在极热的地方,人类可以设法使之凉。此外,如苏彝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之开掘,均足以证明人类能去天然之阻隔,而对于文化的发展上有莫大之影响。

反之在文化较低的社会,人类对于征服自然的力量较弱,自然地理之影响于文化,较为利害。这种见解现代一般人类学者像哥田威士(Goldenweiser)及骆易(Lowie)们均承认。此外又有些人以为在文化较低的社会,地理要素之影响于文化是直接的,在文化较高的社会,其影响是简接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