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军车管理工作篇

C.军车管理工作篇

超编车清理,难在哪里?

超编车问题,曾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军委、总部的有关文件上。业务主管部门为此发出的“通知”,制定的“规定”,可以说是“接二连三”。

军委、总部领导的讲话中,也多次指示对超编车要清理整顿、要严格管理、要……

可见,超编车问题,已不是单纯的业务性工作问题,而是涉及到部队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关系到发扬勤俭建军的优良传统和我军的政治声誉。如何对待超编车,说到底是一个能不能认真贯彻落实军委、总部有关指示的问题。近几年,各级各部队按照军委、总部的有关指示精神,加强对超编车的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超编车的“负效应”仍然令人忧虑,不可掉以轻心!

数字,连年爬升

清理超编车辆,不是一个新话题。1992年,根据军委的决定,全军就对超编车进行过一次全面的清理。其后,清理整顿工作也几乎没有停止过。

然而,清来整去,超编车的数量却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

全军第一台超编车始于何年何日,是何单位,现在无以考证。

超编车一年比一年增多,除生产经营车辆之外,要挤占部队多少司机,每年要“喝”掉多少油料,又要花掉多少维修费用!另外,从交通安全的角度看,每年要酿成多少交通事故!据抽样调查,机关超编车的司机几乎都是开车的“高手”,志愿兵占了三分之二以上。就是普通战士,别看开的车是编外的,但有领导的“关照”,转志愿兵照样优先。所以有人戏言,给领导开上编外的高级卧车,就等于进了个人前途的“保险柜”。去年,某部对车辆事故进行了一次统计分析,结果约有一半系超编车肇事。究其原因,有的小车司机总觉得有领导给“撑腰”,开车便容易忽略安全。一些生产经营车辆,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疲劳驾驶,违章抢行,以致酿成事故。

凡此种种,怎能不让各级领导为超编车担心、着急!那么,超编车久清不绝,缘由何在?难在哪里?

对“热膨胀”的冷思考

超编车数量逐年增加,一些单位面对超编车一次次严格清理的“压力”,为什么仍然“情有独钟”,不愿放手?我们不妨对编外车的“热膨胀”现象作些冷静的思考、分析。

高档卧车既乘坐舒适,有其“实用价值”,又能显示地位、身份,有其“无形的价值”,故此便格外受有些人的青睐。某军工厂,厂长本来有一部“皇冠”轿车,但仍嫌不够档次,几经周折,花近百万元买来一部“凯迪拉克”,总算找到了“自己的感觉”。还有一个单位,三年中买了6台卧车,单位领导“人均一辆”还有富裕。由此看来,一些领导讲究气派,相互攀比,追求享受,是导致超编车越购越多、越买越豪华的直接动因。从生产经营单位看,有的认为利用军车搞运输,可以免交不少费用,不受地方检查,通行方便,利润丰厚,便组建工程队、运输队参与地方运输,把此视为增加收入的“短平快”项目,这也是导致超编车数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车辆编配标准低,是超编车久清不绝的客观原因。我军现行的车辆编制,是1985年颁发的,而乘坐车的编制标准,则大都是从六七十年代延续下来的。按照现行的编制标准,师以下单位没有卧车。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各种轿车遍布城乡,大城市的街道常被车流堵塞,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民,也开始把轿车开回自己的家中。华西村的农民兄弟,一次就购回捷达轿车250辆。这已经是几年前的新闻了。在当今的中国,有多少平民百姓在做“轿车梦”,这恐怕谁也说不准。反正不少人都在盼,都在跃跃欲试,盼望早一天拥有自已的轿车。相比之下,我们的师团领导却没有“资格”坐上一台卧车,哪怕档次低一些,这恐怕有失公平。到地方看看,莫说县里的领导,乡镇干部没有卧车坐的也为数不多。因此,我们的车辆编制标准不论从数量上还是从档次上看都是偏低的,这就使得一些单位,想千方百计购台编外小轿车,资金雄厚者则多购上几台,或者车的档次高一些,以赶上“时代潮流”。这其中,不能说一点儿合理的因素也没有。因此,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的车辆编制标准也应该逐步地相应提高,使超编车失去存在的客观条件。如果是这样,清理整顿超编车的难度就会小一些,督查起来也会更加理直气壮。

出路ABC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同一结果会有多种多样的原因,超编车问题也不例外。同是超编车,有的是经领导批准,按规定的程序购买的;有的则是擅自购买,或通过其他渠道搞来的。有的超编车用于机关公用,以弥补编制车辆不足;有的则是领导独自使用,而且车辆档次超过规定标准;也有的是用于生产经营,等等。由于问题的成因不同,对超编车的处理恐怕也不能采用一种模式、一种办法进行“一刀切”。这里提出几种办法,供有关部门和决策者参考。

——对超标准高档豪华小轿车坚决清理。根据军委、总部有关文件和规定精神,对部队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凯迪拉克”、“奔驰”、“林肯”、“公爵王”四种车型和发动机排量超过标准的高档豪华超编小轿车,一律收缴,调整给三星级以上宾馆或干休所使用,或者进行公开拍卖。去年中央军委9号文件明确规定,“1996年年底以前,机关、部队和企事业单位,一律停止购买编外小汽车”。因此,凡在9号文件颁发后购买的小汽车,也要按规定收缴各大单位。执行军委的指示,必须坚定不移。根据了解的情况,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有些单位的超标高档豪华轿车,已按规定作了相应处理。

——对从事生产经营的车辆进行清理整顿。近年来,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利用国家给予军车的一些优惠条件,组建工程队、运输队搞营业性运输,或出租出借军车、军车号牌谋取经济利益,严重影响了军队声誉。因此,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编外车辆必须严格清理整顿,坚决禁止从事营业性运输,确保按规定的范围使用车辆,为生产经营服务。由于这项工作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下大力抓下去。今后,凡发现从事营业性运输,包括在车站、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载运旅客的军队车辆,一律扣留,收缴号牌,并要追究有关单位领导的责任。

——把一部分编外车辆纳编使用。鉴于目前部队车辆编制偏紧,满足不了机关、部队实际工作的需要,可考虑适当调整车辆编制,将一部分低中档编外轿车纳编使用。这样,既可解决车辆编制不足的问题,又有利于树立“编制就是法规”的意识,维护部队编制的严肃性、权威性。如果不能增加车辆编制,可考虑允许超编部分车辆,以弥补日常工作、生活用车之不足,超出限额的车辆则全部予以处理。这样,既便于合理地处理超编车辆,又有利于控制数量增长。

负增长,可喜的开端

全军各部队认真贯彻军委有关规定要求,对超编车辆及号牌严格清理整顿,使超编车辆连年增加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据今年3月统计,全军编外车辆比去年底减少近万台。

负增长,这是一个可喜的开端,说明全军贯彻军委的精神有了切切实实的成效。

总部有关部门的领导向我们介绍说,超编车辆减少近万台,主要是一些超标高档豪华小轿车被收缴处理。比如北京地区通过收缴后,大街上挂军牌的超标高档豪华轿车基本不见了。还有一些地方兼职领导和军地联合办公的编外车辆,以及生产经营撤销单位的车辆,也都收回了军车号牌,从而使超编车辆数量减少。今后,要通过制定限额和强化管理等措施,严格控制编外车数量的增长。

我们希望,超编车清理,能够按照军委的指示有序进行,取得更大成效!

(原载《后勤》杂志1996年第6期)

非编车,该是清理的时候了——全军车辆清理工作述评之一

今年,猴年,金棒奋起。

春节刚过,中央军委就作出决定,对全军车辆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并把非编车作为清理、整顿的重点。随后,总参、总后联合发出通知,就车辆清理工作的有关事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车辆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相继成立。

上下行动之快,决心之大,令各路非编车辆的主人们都想到了同一个问题:我这台非编车的“命运”将会如何?

非编车究竟有多少

数自然数容易,1、2、3、4……小学生也能做到。而要数清全军非编车有多少,确实很难。这次车辆清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查清全军非编车辆的数量,弄清其质量、来源、分布和管理情况。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最后数字尚不得而知。但是,从过去两个“过时”的数字中,我们或许也能见一斑。

根据全军对非编车辆进行的调查统计,1990年比1989年多了2万多台。

难道一年时间就能新增非编车2万多台?知情人说,由于非编车具有不合法性,藏在“暗处”的不在少数。有的是本单位某个部门弄来的车,挂的却是其他单位的车牌;或者自己的车,寄放在下属或友邻单位,用时招之即来。上级统计时,自然要让其“漏网”。如此看来,1989年统计时打了“埋伏”,1990年统计也未必没有“折扣”。某分部一位军务科长私下告诉我们,该单位非编车至少占在编车的一半。当然,我们不能用这样的比例推断全军非编车辆数字,但给非编车立“黑户口”的也决不是个别现象。

数万台非编车辆,大都没有非编司机,谁来开?油料、修理经费从哪里来?这些车跑出的“无底洞”又何以填补?

“受宠”的非编车

非编车虽然在编制上没有“合法席位”,通常情况下它却比在编车“受宠”得多。由于非编车被一些领导和部门亲自掌管,独自使用,也就自然地受到其“主人”的“特殊关照”。生产单位的非编车当属“例外”。

先说司机,从全军总体情况看,司机数量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技术熟练,能“放单飞”的司机缺额更大。在不少部队,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常常为缺少司机发愁恼火。然而,非编车的司机,尤其是各级机关非编车的司机,大都是从部队抽调的技术过硬、思想表现比较好的士兵。据抽样调查,非编车司机志愿兵占三分之二以上。即使是普通战士,也都是技术熟练的“高手”。这无疑加剧了部队司机短缺的矛盾。

非编车的用油,可以说是“敞开肚皮随意喝”,耗多少算多少,用多少保证多少。其来源或者挤占在编车的油料,或者花钱买,反正不必掏个人的腰包。当然,油“喝”得多,跑得也多,司机累,车也“累”。

非编车的修理,既然不属在编车辆,也就没有固定的维修经费,按说修理是一大难题。可现实是,非编车一旦出了毛病,往往也要比在编车修得快,修得好。一个机关车队的队长说,车队的公用车坏上仨俩月无人问,而机关处室自己使用的非编车一旦“趴窝”,便急不可耐,哪里修得快、修得好,就往哪里送。究其原因,车队的车是“大锅饭”,而自己部门的车是“责任到人”。至于维修经费,既然能搞得来非编车,又何愁那点儿维修开支?

非编车“受宠”,享有“特殊优待”,其背后是权力和金钱的支撑。没权少钱的人或者单位,莫说超编超配车辆,即使编制的车也难配齐。全军离休干部用车目前尚缺编2000辆,便是一个例证。因此,说清理非编车辆是纠正不正之风、加强廉政建设的需要,可谓一语中的,切中要害。

非编车效应

一石投,可激起千层波澜。

数万台非编车,往来穿梭,出出进进,将会激起多少人心中的涟漪,将会引出怎样的效应?

从来源看,非编车都是非装备渠道配发,或者自购,或者接受馈赠,或者将退役报废的留用,总之是自寻门路,各有妙法。谁弄得来谁用,谁方便,这在客观上刺激人们去互相攀比。你弄我也弄,你买我也买,结果是非编车越来越多,越来越豪华。有的师团领导,坐桑塔纳还嫌不够“派”,于是买上了皇冠、奥迪。有一个仓库,用生产经营的收入先后买了6辆卧车,库领导人均一辆还有剩余。攀来比去,最终还是实力不等,造成苦乐不均,于是埋怨、牢骚接踵而来,影响了团结,损害了军队法规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

从管理角度看,非编车基本是谁用谁管,没有纳入正常管理渠道,用起来方便,管理上随便,跑私车多,出租、出借多,有的甚至利用非编军车走私贩私,倒买倒卖,非法牟利,严重败坏了我军声誉。由于管理混乱,丢车的有,丢失军牌的更多。

从行车安全角度看,可以说非编车是车辆事故的最大隐患。据有关部门统计,车辆事故中,约有一半系非编车肇事,高出其所占军车比例的四倍多。某部将一台非编解放牌汽车出租给地方建筑队,由于违章行驶,与地方一面包车相撞,造成四人死亡。尽管经济损失按约定由地方建筑队负担,但挂的是军车号牌,社会影响无论如何难以让人替代。车管部门的同志说,不清理非编车辆,加强统一管理,就锁不住车辆事故这只“猛虎”。

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非编车引出一些“负效应”,但确也有一些“正效应”。一提非编车就说得一无是处,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非编车的奔跑忙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军车辆紧张的状况,减轻了在编车的负荷。即使按现在的编制标准,全军尚缺编各种车辆5万多台,乘坐车的缺口最大。非编车当中,主要是乘坐车,这就有效地弥补了在编车辆的严重不足。从这个意义上说,非编车是替在编车“干活”,且“下力没落好”,处于“灰溜溜”的境地,这恐怕有失公平。况且,现在全社会都在讲效率,部队各级机关几经精简,人少事多的矛盾随处可见,故此也必须讲办公、办事效率。而没有现代化的办公设施,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效率就很难提高。谁也不能否认,乘坐专车比骑自行车、挤公共汽车办事效率会成倍增加。因此,追求出门有车,不能简单地、一概地斥之为追求享受,它确实为办公、办事提供了方便。如果说没有汽车的社会不是现代化社会,那么没有汽车的军队也不是现代化的军队。从战争角度讲,军队比社会更需要汽车,更需要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对生产经营单位和军工企业的非编车辆,更要作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以保证工作和生产之需要。

当然,非编车即使有“正效应”这一面,也必须建立科学、正规的管理制度,将其纳入正常管理渠道,以减少“负效应”,提高“正效应”。

(原载《后勤》杂志1992年第6期)

车辆编配标准,该是适当调整的时候了——全军车辆清理工作述评之二

正如开始预料的一样,车辆清查工作的难度很大。各路调查组下到陆、海、空军部队的机关、基层,内卫、边防,选择各具代表性的单位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军车情况调查了解。所到之处,听到的许多“意见”都“高度一致”,细一斟酌,又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于是便有了一道道“难题”。在这些“难题”没有找到答案之前,我们不便评说。因此,本刊在第6期发表了第一篇关于车辆清理工作的述评之后,迟于今日“之二”才得以“出笼”,对读者我们颇有愧疚之感。

适当调整车辆编配标准,这是机关、部队,上下左右一致的呼声。因此,本文围绕这道难题“理论一番”。

问题ABC

1985年,我军颁发了现行的车辆编制,至今已有8个年头。况且,乘坐车的编制标准,大都是从六七十年代延续下来的。二三十年间,能没有沧桑巨变?昔日的“掌上明珠”上海轿车,现在已停产、淘汰;过去县机关才有一二辆“北京212”,如今乡里、村里有轿车也不足为奇。尤其改革开放的大潮,涌动着平民百姓对轿车的梦想,轿车进入家庭的呼声与日俱高,有的已经将梦想变为现实。据统计,全国现有私人汽车已达70余万辆,其中轿车占有的比例已很可观。广州人说,广州就是一个大停车场,到处塞满了车;北京人说,首都的街那么宽,咋就盛不下那滚动的车流;乡里人说,我们那里也有了桑塔纳,还有画着四个圈的奥迪。再说中国的汽车制造业,“解放”、“东风”都已“旧貌换新颜”,即使“三大三小”轿车生产基地,竞争也日趋激烈。眨眼几年间,桑塔纳、夏利已驰骋于华夏大地,一汽、二汽生产轿车的“窝”还没建好,捷达、富康就已“早产”驶出了厂门,边建设,边生产,时不我待。可以说,中国汽车工业已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质的飞跃也为期不远。面对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汽车工业的发展,我们的车辆编配标准无论从适应客观情况变化的角度看,还是从加强我军质量建设的要求讲,恐怕都有调整之必要。原地“踏步走”,周期时间太长,十年乃至二三十年一贯制,不落伍才怪哩!

实践最有说服力。长年处在管车、用车第一线的同志如是说:其一,编制标准“一刀切”不合理。目前的车辆编配标准,只分等级,不分担负的任务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比如几十个人的团级单位和数千人的建制团,都编2辆指挥车,使用起来“感觉”当然不一样。同样级别的单位,有的分布在方圆几百公里、上千公里之内,有的则比较集中,一样数量的车,用起来就有了忙闲之分。再如总部机关业务处,少的五六人,多的几十人,但不论人员多少,基本是一处一车,造成事实上的苦乐不均。其二,编制标准数量少,档次低。比如:军区机关二级部编15辆小车,根本“玩不转”。正军职干部3人编2辆车,副军职干部2人编一辆车,实际上没法落实,基本上“人手一辆”。其三,应制定科技干部用车编制。院校、科研单位中有相当数量的科技干部和中、高级知识分子,技术职务相当于军、师级的也很多,他们年龄大,参加社会活动、学术研究活动多,但在用车方面没有标准,应该按技术级别和人员基数制定相应的工作用车编制。其四,提高离退休老干部用车编制标准。现行编制军职干部4人一车,师职干部15人一车,实际上“拉不开栓”,有时要一次车两三天还排不上,有人建议军职干部3人一车,师职干部10人一车。

军地用车“反差”增大,对部队形成不小的冲击。按现行编制标准,师以下部队只编指挥车,不编卧车,而地方莫说地县级机关、单位,就是乡镇拥有轿车的也比比皆是。军地用车形成的“反差”,不仅影响了一些干部的心理平衡,而且也确实给工作、交往带来诸多不便。在一些发达地区,乘坐“212”到地方政府部门办事,不是不让车辆进门,就是不准停放。某部一位团长到地方政府参加联防会议,开始不让进门,出示证件后方让驶入,而送别时由于车况差,发动不起来,地方领导送别了三次才“溜之大吉”,心中滋味真是难以表述。某军区一位相当级别的领导,至今坐的是“伏尔加”,比不上一些地方的乡镇长,甚至一些没有级别的乡镇企业的厂长、经理。因此,适当提高车辆编配标准,增加数量,提高档次,有利于部队的稳定和发展。

应该>可能

在我们的国家和军队里,当今应该的事实在太多。把应该变为现实,需要可能这个“中间桥梁”。提高车辆编配标准,恐怕绝少有人说不应该。但是,应该与可能之间,差距实在太大了。要架起“可能”这座桥,需要资金,需要财力。搞编制的同志说,增加车辆编制,提高车辆档次,不是“文字游戏”,改改数字容易,可那数字代表着“大把大把的钞票”。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军费短缺、紧张,要一年又一年地勒紧裤带过紧日子。更何况,现在的车辆价格是被扭曲的,高得吓人。近日报载,“有头无尾”的夏利,在江苏已卖到95万元,约等于国际市场上两辆桑塔纳的价格。增加一个小小后备箱的夏利,则卖到128万元。另外一些高档车的价格,更是令人瞠目。我们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闲钱”?

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现在的车辆编制标准是立足于战时的,将来打仗,再好的轿车也用不上,所以师以下部队只能编“212”,便于野外行驶。其实,我们的编制既要立足战时,又要兼顾平时,平时要为战时打基础、作准备。即使将来作战时,也不是不需要更多更好的车。“北京213”、“三菱吉普”,比“北京212”越野更好,技术指标,整体性能更高,可每辆“213”比“212”贵12万元,我们装备不起呀!所以,真正困扰我们的,不是需要不需要,终究还是那不能随意印刷的钞票太少。

应该>可能,一个难解而又令人扫兴的不等式!

出路何在

一方面车辆编配标准非常应该调整;一方面财力所提供的可能又是如此有限。面对这样一个不等式,究竟有没有“妙招”,是否寻得到出路?

中国人的志气,在于不怕困难;中国人的聪明,在于能化解困难。

营房综合治理,缺不缺钱?总部拨一点,上级贴一点,自己筹一点,三个“一点”集中起来,办成了许多本来办不到的事,一栋栋新楼房拔地而起,机关满意,官兵高兴。

提高战士的生活水平,缺不缺钱?标准加补助,除了法定的生活费,上级机关贴一点,连队从农副业生产中补一点,于是战士碗里的油水增加了不少。

在目前资金不足,车辆编配标准难以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适当保留一部分编外车辆,恐怕也不失为一条好的“权宜之计”。对这个问题,不管从政策规定上怎样去评价,实践中已经做了肯定的回答。具体到一个师级单位,没有非编车的实在不多,只是由于各自财力不等,非编车的数量、档次不同罢了。

非编车何以有如此大的数量和如此广泛的普遍性?德国的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有一个著名论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他还说:“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为必然性”。可以说,数万辆非编车的现实存在,也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这就是目前的车辆编制标准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成为非编车存在、膨胀的直接动因。正如一些部队反映的,非编车弥补了装备车辆的不足,缓解了供需矛盾,解决了部队生活保障、接待、公共交通等用车的实际困难,减少了战备车辆的动用,也保障了生产经营的需要,“功”不可没。由此看,解决增加车辆编制和资金不足的矛盾,出路还在非编车。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