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朝深处想,往小里说
张欣
近年,文学经历各种阵痛和裂变,终于还是市场化了。几乎每个作者都会感受到边缘或者被边缘,所谓的主流文学系统看上去高大坚固,在任何说辞面前纹丝不动。然而静水深流,还写吗还能怎么写?经典都被诟病读不下去的时代坚持写作还有意义吗?
我不是来回答问题的,这是天问,无解。我只想说我能够感受到的东西。其实自内心深处,我是非常迷恋故事的,当然是好故事或者说带有传奇色彩的好故事。时至今日,太会写故事的人也会被评论家或者同行看轻,更不要说当年淡化人物和情节的潮流奔涌而来,我甚至有过不知所措的惊慌,深刻质疑自己的文学品位,感觉从思想到行文一切有待提高。而后的文学主潮简而言之就是把小说写成文本,严肃、紧张。再后来是宏大叙事一直风行,不见得是写大事件,就是极小的人物和事件也必须找出宏大的意义,或者有关人性的叩问。
但其实,小说也有解闷的功能,有只呈现不解释也不分辨的功能。当有素材打动我的时候,想写想表达应该是最重要的吧。所谓以初心为重,那么首先就是要尊重自己,用自己的眼睛和脑袋来确认是否“不得不说”。剩下的是怎么说的问题,小事、大事、别人的事、家族的事,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还是为什么读者要看,要知道或者想知道你说的那些破事?就是写出花来未必不是“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之下场。
更何况还要深明大义,可小说是用来深明大义的吗?
当然好故事不是平面的故事汇,好故事是有层次的,也是充满矛盾的,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犹如一个女人妖娆撩人,男人知道这不是老婆人选但又挡不住自身恨不得“即时办”。跟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一个道理。这种层面还只是感官的,再往下走或许因为各种原因还真就动心了,动心就牵扯到感情,动感情就是崩溃或者毁灭的开始。再往深处去,就是孤寂的冰河期,原来谁都救不了谁,偌大的人世间只有你一个人怅然独行。然而这种情感又是共通的,无论是什么人物或者故事,熟悉的或者陌生的,读者才能流出自己的泪。
停留在感官系统的作品很多,本来就不是拿来走心的,老走心心会累啊。作为个体的作者,我前所未有地清醒:只走心,也只会走心。
并且,口子开得越小,表达起来才能够更加细致和从容。小说嘛,就是往小里说,却可以朝深处想,也就够了。哲学家和鸡汤君都说过人生没有意义,那小说岂不跌入尘埃底部的无意义?各种各样的读书节书香节鼓励民众读无用的闲书,小说就更加闲得不能再闲了吧?诚如一位我尊重的作家所说,好的小说不是结构式的而是生长式的(大意)。所以只要是自然而然,瞒天过海,自圆其说而没有漏洞百出,都让我有职业荣誉感。
曾经,有一位未谋面的朋友说羡慕我一个妇道人家用一支笔搞掂了自己。当时感到意外但感恩之心油然而生。的确,如果说我误过苍生,文学却从未误我负我,给我快乐,赐我温饱,令我的家人和朋友更爱我。
还有我的读者,如果我们相遇,感谢你读过我写的故事。
是为心声,也是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