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觉得生活潦草?或许只是缺了仪式感

第四章 觉得生活潦草?或许只是缺了仪式感

信步走进黑夜,愿你从容

距离圣诞节还有半个月,我开始整理和这个主题相关的书籍,杜鲁门·卡波蒂《圣诞忆旧录》、狄更斯《圣诞颂歌》、东野圭吾《圣诞阿姨》、村上春树《羊男的圣诞节》、毛姆《圣诞假日》……都是我喜欢看的,平日里,它们被按照作者国籍的归类方式散落在不同的书架区。而现在,一年一次,可以有理由将它们聚在一起,错落堆放在吧台前面的空桌子上。

这怕是实体经营万千困难中的一丝光亮。我还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意愿,装饰这方圆一平方米,甚至传达心愿,而不是非得听老板的:挂彩带,贴圣诞老人头像贴画,还有,盘旋不止的《铃儿响叮》,又土又难看,感觉不是迎客而是催人快走。

那些书的装帧本身也很应景,红色的,光看书皮就已经在被戳后背了:要过节啦!曾有一度,我也过得很麻木,非但不会对即将到来的节日产生渴望,甚至待到节日当天也尚无知觉。我曾误以为这种寡淡就是与世无争和心性坦然。殊不知过分的冷静和现实让我渐渐长成了一本哲学书或是人生指南,谁会爱上这样一本教科书呢!要知道,让我们为之痴迷的,总是那些瞬间穿透神经末梢的诗句啊。当我重新对大大小小的节日有了期盼,把它们当成一件大事时,期待-准备-迎接-送别,就像个等着吃糖的孩子,这感觉很棒。

气氛被营造出来后,每天宾来客往点头致意,客人还会多问一句:圣诞节,依旧不打烊吗?

这倒不是说那天会有很多人要来,大多数人只是好奇罢了。两年多来,一碰到节日,书房就会死寂,尤其和旁边营业时间延长、折扣打到最低的购物中心相比。也好,每年的这一天,我都大发善心让伙伴们出去约会;而我,乐得享用一个人的夜晚,偷偷窃取那些无法言说的愉悦,假装不为营业额担忧。

然而今年,老天似乎不忍再让我入不敷出、清汤寡水,距离圣诞节还有十天的时候,一个手工作坊社群找到我,想在平安夜当晚组织一场“动手派对”。简单来说,就是情侣们一起,用传统草木染的方式,制作一块属于自己的方巾。方巾是中国古代情侣之间的信物,在一个渐渐沦为情人节的西方节日里,用一块两人共同劳动完成的方巾辞旧迎新,听起来蛮有吸引力。

当然,商业社会不可免俗的是,活动不是公益的。考虑到草木染方巾要用到的颜料、画笔、方巾,以及指导老师的出场费,还有,手工作坊很周到地为我考虑到了场地成本,核算下来,我们会向报名的情侣收取一定的费用。

可能是情侣们厌倦了当天翻遍APP找一家餐厅、消费一顿比平日里高出两倍但很难吃的晚餐,也可能是对买花送戒指之类的伎俩深感乏味,出乎意料的是,“圣诞夜专场”三天就满员了,情侣们也都通过支付宝付清全款。

正当我在为今年圣诞节兼顾了情怀和营收沾沾自喜时,23日下午,我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女孩问能不能退款,因为,她的男伴来不了。

我没有即刻答应她的请求。

本来就是小型活动,为避免物料剩余,我们最开始就在活动公告里声明过“不退定金”。而且,离活动开始只有一天了,很难再招收新的客人。

理由很充足,但我挂掉客人电话,隐隐不安,这种感觉,就像是白白吞了人家一百块钱。我觉得自己就像《圣诞颂歌》里的吝啬鬼,真怕也会遇到鬼啊。再一想,便根据来电显示,给客人回了个电话,和她商议并建议她一人前来,我将已经缴付的一半费用退还。对方应声,说正合她的设想。

我自己付上刚刚退还给客人的一半费用。既然腾出一个名额,我为自己报名。

24日当天,一如往常,我把灯光调暗了一挡,拉下投影幕布,开始播放每年圣诞都会看的片子《真爱至上》(Love actually)。电影里说:“圣诞节,要和爱的人一起过。”我打开柜台,为已经付了钱即将前来参加手工活动的客人准备了我的最爱——热红酒。红酒本身的浓郁混合了茴香、桂皮的香料,又中和了柠檬、橙子的水果味道,给这个寒冷的冬天加了点儿慰藉。很高兴,商业社会里,我尚且能为陌生人准备一点儿心意。

按照一对一、面对面的座位排列法则,我和那位退款的女生毫无悬念地组成了临时组合,我们互相鞠躬,像日剧里初次见面的人们,道一声“多多关照”。

不是什么复杂的手工活儿,考验的是配合和专注。按照事先计划,两小时活动结束后,不急着回家的客人一起为圣诞节倒计时。

没有火鸡,没有烈酒,介于软饮料和酒精饮料之间的热红酒,以及天然无负担的面包,经过了先前的热身活动,也不显得寒碜。年轻人把刚才染好的方巾系在圣诞树上,新鲜出炉的手工礼物,应和着节日带来的新生。年轻人自来熟,渐渐围坐在了一起,约好似的。

有人在圣诞专题的书架上取了一本书,说来接力朗读吧。立刻有人反对:读书这件事情是私人的,最好是一个人靠在沙发上看一通宵。

那就谈人生和理想?有人开玩笑。众人嘘她:深夜来到书房里的人并不总是如书里写的,发呆,写作。

有人提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夜晚,不如玩个不动脑筋的游戏吧,我第一个举手答应。

深夜书房是一个大容器,盛放不同人在不同时间的情绪和情感,没有高下优劣之分。

真心话大冒险,我拉了张支付清单,第一个付钱的客人就是第一个接受提问或是经历冒险的人。这人居然是我的搭档,对了,她支付宝上的名字是杰西。

她选择真心话。

众人努力商量,问题仍然毫无新意——为什么一个人来?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