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和鲁班

老君和鲁班

传说铁匠的祖师爷太上老君和木匠的祖师爷鲁班还有一段搞“协作”的故事呢!“协作”是新名词,拿过去的话来说,那就是互相帮忙呗!

老君和鲁班都是手艺人,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冬寒夏热,都在四乡转悠。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们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终年做着繁重的工作。他们都很穷,除了一双能劳动的手以外,鲁班只有一个墨斗和一支木笔;铁匠老君就更穷了,锤子、砧子、风箱一样都没有。那么怎么干活呢?鲁班做家具时就把墨斗拿出来,用木笔蘸好墨就往木料上画,横一笔,竖一笔,木料上满是密密麻麻的墨道道。把线打好了,然后他用拳头照木料上一捶,口里说一声“开”,就听得“哗啦”一下子,整块的木料就变成无数块方的长的木头板儿。可是有时候,他捶上十次八次,甚至一百次,即便是大叫一百声“开”,木料却纹丝不动。这是因为有些木料上有疤,凡是有疤的木料就打不开,因此取料只能用黄松大杉。因为不带疤的木料太难找,就使鲁班不能做更多的活。老君打铁就更难了。人们说,老君爷是“拳头打铁嘴吹风”。没有锤子就用拳头,没有砧子,就用膝盖,没有风箱,呼气吸气当风箱。为了做一件活计,老君爷不得不光着膀子赤胸露乳,涨红腮帮一面吹风一面打铁,每天都难免烫坏了手掌、臂膀。每天晚上他都累得腮帮子又痛又酸。

有一天,老君爷正坐在炉子跟前,鼓着腮帮子吹炉火,两只手不断地翻转着炉火中红彤彤的铁块。鲁班从那里路过,看了大吃一惊,心想:咱们都是受苦人,我不能瞧着老君这样日久天长地干下去,这个干法,早晚会把人活活折磨死的。于是他走过去,说要给老君做个木头风箱,琢个石头砧子,还要用木棍做把,做把石头锤子。老君听了,喜欢得了不得,心想有了这三件家什,做活就不会那么受罪了。鲁班回到家里,没顾得抽半袋烟,没等得喝一碗水,连夜就给老君做好了这三件家什。第二天,李老君收到了这三件“宝”,干起活来,真像猛虎插翅,满心欢喜。他对着一块块的生铁越打越有劲,一边打一边说:“往日你烧我一层皮,今日我剥你千层衣。”直到今天,铁匠打铁,还是把铁块锤打得一层一层地掉黑皮才算完呢。

老君得到了鲁班的帮助,心里十分感激,老想报答他。这天,老君看到鲁班家里堆放着无数木料,鲁班摸摸这块,叹口气,摸摸那块,摇摇头,左看右看,都不如意。老君在一旁挺纳闷,忍不住问他说:“鲁师兄为什么这样为难呢?”鲁班便把因疤多不能开料的事告诉了他。老君立刻明白了,可怎么帮助鲁班解决这个困难,就成了老君的一件心事啦!

这天,老君到山里去打柴,走着走着,就听到“哧啦”一声,原来裤子给划了一个大口子。他仔细一看,路旁有棵齿茅草,这草叶儿上是一个齿儿一个齿儿的。他想:照这样做一个铁的,不就可以把木料给拉开了吗?他立时回家做了一个铁的“齿茅草”,送给鲁班。鲁班一试,高兴极了:有了这个家什,什么样的木料都能使用了。以后,人们就把这种铁做的“齿茅草”叫“锯子”。

从这以后,老君和鲁班的交情更深了。他们在共同的劳动中,又制作了不少工具,为后代人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甄茂枢 搜集整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