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浴池

大众浴池

旧时逢年过节,大家都要“沐浴更衣”,不仅仅是出于个人卫生的考虑,同时也有尊崇俗规、行礼如仪之意。在我小的时候,洗澡依然算是一件大事——之所以说是一件大事,并不是因为洗澡有礼仪上的象征意义,而是因为洗澡堂子实在太少了,偌大一个县城,居然只有区区一个洗澡堂子,取名为“大众浴池”,倒也名副其实。

我和那时县城里所有的孩子一样,虽然一年下来根本洗不了几次澡,但春节前的这次却是不能不洗的。每是距离春节尚有一周左右的时间,洗澡的前一天晚上,妈妈照例会将替换的衣服和各种漱洗用具,整理,打包,放好。第二天一早,天色未亮,爸爸即骑上他的那辆“大金鹿”,带上我和提前准备好的包包,披星戴月地直奔“大众浴池”而去。

然而,到了“大众浴池”才知道,我们来得早,还有比我们来得更早的。大家都知道洗澡堂子常常人满为患,来得早了,或许还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铺位,能洗到清水;来得晚了,别说找铺位、洗清水了,能否买得着票,入得了场,还得两说呢。所以,最常见的情景是,无论来得多早,洗澡堂子的售票口总是挤满了等待买票的人们。而一旦拿到票,进入澡堂,新的烦恼又接踵而至:找不到拖鞋,找不到浴巾,一个窄小的铺位往往会被几个人所占据,真个是连个下脚的地方也没有啊。

洗澡堂子一般分为男池和女池,其内部格局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进入门厅,是一个收票的柜台,以中间的通道一分为二,两边各有一溜长长的通铺。其中,每两个铺位为一组,每组之间用一片薄薄的木板做隔断。两个铺位中间各摆放着一张小小的床头橱,上面虽然也常常放置着水壶和水杯,但是,因为春节期间免费供应的白开水不到位,它们基本上形同虚设。穿过密密麻麻的铺位往里走,掀开一个厚厚的棉布门帘,透过弥漫着的雾气和人体间的缝隙,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里面有一大一小两个水泥池子,大池子放热水,小池子放温水——这两个水泥池子,也就是大家泡澡的池子了。

一般来说,若非逢节假日,这两个水泥池子还勉强能够满足大家的需要,毕竟时人对洗澡的要求并不强烈,偶尔洗上一次,即可心满意足。但一到节假日就明显不行了,洗澡人赶在了一起,找不到铺位,只有耐心等待。看谁洗完穿衣服了,赶紧站在旁边,再把手里的包包提前放在铺位上,以确定自己的占有权。好不容易等着了铺位,脱了衣服,进入洗澡间,却不是热水池子里的水太热了,就是温水池子里的水太凉了。大家只好裸身围坐在池子边上,彼此之间发发牢骚,或者直接敲打管道进行抗议……就这么来来回回一折腾,等到终于完成了洗澡的所有程序,一个上午居然也就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据说,早在公私合营之前,县城里曾经有过多家澡堂,而且都是经营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字号”。这些澡堂条件优越自不待言,像理发、修脚、搓背、按摩之类的服务项目也一应俱全。只是进入新社会,不允许剥削和欺压的现象存在,服务业一切从简,不仅取缔了所有的服务项目,连洗澡堂子,也最终只剩下“大众浴池”一家而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