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山河破碎,血雨腥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纵横交错,中国面临四分五裂乃至亡国灭种的危险。
《孟子》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中华民族在风雨飘摇之中,依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世界四大古文明,只有中华文明没有间断,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确是如此。中华民族总有那么一些人,能够在黑暗中挺身而出,高举火炬,引领我们这个民族走出苦难的深渊,奔向光明的未来,他们甚至为此不惜粉身碎骨,袁国平就是其中的一位。
然而,奋斗总要付出代价,而牺牲的恰恰是这个民族最优秀的儿女。袁国平出口成章,能写善辩,是难得的大才子。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袁国平毅然投笔从戎,走向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毛泽东称袁国平“政治开展,经验亦多”,说袁国平是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1940年1月15日,在那场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年仅35岁的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不幸壮烈牺牲。袁国平面对死亡毫不退缩,不是偶然的。早在1927年5月,袁国平在给母亲的信中就写道:“此行也,愿拼热血头颅,战死沙场,以搏一快。”1938年三四月间,袁国平在给侄子袁振鹏的信中亦表示,愿为中华民族之生存、解放和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而勇敢战斗,“纵然捐躯疆场,死而无憾”。几个月后,袁国平在给其兄袁醉如的信中再次提到:“愿以最后一滴血贡献于国家民族”。
中华民族正是有了袁国平这样的无数殉道者,才支撑起这个民族打不断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