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不入局的人

推荐序
不入局的人

韩松落

去年看过的电影里,《动物世界》是我比较喜欢的几部之一,我曾向很多朋友推荐过它。

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它是国产商业片里,少数几部在故事、结构和表演上,都做得很圆润的作品,更因为,它用一个有奇幻色彩的故事,解读了当下人们的处境。

故事里的男主人公,被动地卷入了一场生死赌局,只要进入这场赌局,就必须尽全力和别的赌徒博弈,一旦失败,就会堕入很可怖的命运。事实上,掌控这个赌局的庄家,不但负责制定规则,也掌握着所有人的底牌、筹码,并且控制着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进入这场赌局的人,最终都会失败。

这部电影,让我联想起我们的处境。很多时候,我们一出生,就进入了一个局,这个局规定了我们生存的方式,也给出了生存的法则。我们呼吸是入局,喝水是入局,买房子是入局,炒股也是入局,我们不得不按照这个局的规则,去构建自己的人生,构建自己的思想,也按照这个规则,去修改自己的喜好,设计自己的形象,学习和人相处的方式。

它也掌握着我们所有的底牌,早就把我们琢磨透了,我们的消费,我们的行动,我们的爱憎,我们所有的情绪,不论是焦虑还是喜悦,其实都被这个局控制和调动着。这个局广大无边,无处不在,甚至在很多看上去很温柔很自由的地方,也密布着它的獠牙。

也是那段时间,我读到杨照的《经典里的中国》。在那套书里,他解说了构建中国人思想框架的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在读到其中某几本的时候,能感觉到他有一种微微的惋惜:如果中国人当初选择了这种而不是那种思想体系,并把它变成中国人的人格DNA和社会DNA,我们的社会,是不是会更好一点呢?我们的生存,会不会是另外一种样子呢?

这已经无法想象了,现实中的我们,唯有遵从这些规则,甚至慢慢和它同化。

但我分明在一些人身上,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他们选择不入局,不相信这个局的规则,而是自定规则,自求我道,自己决定喜悦或者悲愁。他们看上去温柔、细腻,并不是那种千军万马一往无前的人,但他们其实无比坚强,无比聪慧,因为他们要抵御甚至无视那个局给出的诱惑、制造的焦虑、布置下的幻象。他们给自己筑造了一个小宇宙,种植玫瑰或者麦田,为风和星星叹息。

祝羽捷(曾用名祝小兔)的《万物皆有欢喜处》里写的这些手工艺人,就是这样的人。他们选择的,学习的,从事的,都是在今天看起来已经很边缘的职业,做手工鞋,做手工面,修笔,纹身,做香,做团扇,做木工,打铁,铸剑。每一个工种,似乎都在消亡的边缘,都有赖于细小分众的喜好而存在,看不出商业化的前景,也绝无可能被万众瞩目。

他们这样的人,也和这些工种一样,谦和、退让,却又有一种不卑不亢的笃定,似乎自己的存在完全不需要理由,自己的喜爱不需要辩解,自己根本没有融入洪流的冲动,也对那些火热的赌局视若无睹。他们就那么静静地存在着,热爱着,生活着,被二三知己围绕,被那些穿过大街小巷去寻找他们的人喜欢,这喜欢是淡淡的,素净的,稍有打扰就会消散,却又是那么坚固。因为,它本质上不是一种手艺,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不入局者的坚定。是这种坚定,让温柔的人向往,让入局者景仰。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里,手艺人渐渐老去,所有被冠以老字号的人、事、物,都仿佛有些不合时宜。因此作者的记录更显珍贵。我们见证手艺变迁,手艺见证着我们的生活。盐野米松有一段话,“作

世上有诗意的心,

手艺就会长存。为我们,更应该保持的恰恰就是从前那个时代里人们曾经珍重的真挚的相互信任的感情。” 当我们忙碌、胆怯、焦虑、愤怒时,手艺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始终就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从未远去。手艺人的初心由器物传承,由文字记录下来,即使历经生活的千磨万击,终是不会湮灭的。

这些不入局的人,始终给予我们一份稠厚的沉甸甸的情感。好像是路走累了,还能找个地方歇歇脚,再走。

而这本书的作者祝羽捷,其实也是这样一个人。她曾在时尚业工作,是时尚女魔头的身边人,但她却始终保持着谦和和真诚,在事业最巅峰的时刻也保持清醒,学习是她的终身事业。她看起来也投身潮流,做了自媒体,但就连她做的自媒体,都是淡淡的,素净的,没有攻击性的,那些在自媒体时代享受到红利的人,都要对她摇头,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不撕不扯,不毒舌不冷血”的公众号。

这一切都不意外。当你凝视那个局,那个局也在凝视你,当你用它指定的方式去生活、去和人相处,那么,你即便身在桃源,其实也像是在“动物世界”里。

而她和那些手艺人一样,选择不入局,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去写作,也要去寻找、去聚拢有着相同愿望的人,大家彼此相照,像萤火虫照着萤火虫,淡淡的光,却有至大的坚定。

局外人的坚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