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徒狄投河

申徒狄投河

申徒狄是古代贤者,因为不满于现实而投河自杀。申徒狄认为,时君不能纳贤任能,是一定要亡国的,无法挽救。崔嘉则认为,圣人仁士是人民的父母,越在危难时期越要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因此不主张自杀。申徒狄的态度虽是消极的,但也是一种抗争。崔嘉的态度则更积极可取。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认识古代知识分子的心态。(选自卷一)

申徒狄非其世,将自投于河。崔嘉闻而止之曰:“吾闻圣人仁士之于天地之间也,民之父母也。今为濡足之故,不救溺人,可乎?”申徒狄曰:“不然。昔桀杀关龙逢[1],纣杀王子比干[2],而亡天下。吴杀子胥[3],陈杀泄冶[4],而灭其国[5]。故亡国残家[6],非无圣智也,不用故也。”遂抱石而沉于河。君子闻之曰:“廉矣。如仁与智[7],则吾未之见也。”《诗》曰:“天实为之,谓之何哉[8]!”

【翻译】

申徒狄否定他所处的社会,准备跳黄河自杀。崔嘉闻知便劝阻他说:“我听说道德崇高、智能超群的人在世界上的地位作用,如同民众的父母。现在为怕弄脏了脚,便不去救那落水被淹的人,可以吗?”申徒狄说:“不是这样的。从前桀杀死关龙逢,纣杀死王子比干,于是丧失了自己的天下。吴王杀死子胥,陈君杀死泄冶,于是灭亡了自己的国家。所以国和家的灭亡,不是由于没有道德智能出众的人,而是由于不用他们。”于是怀抱石头自己投进黄河里去了。有识之士听到此事说:“申徒狄可谓耿介清廉了。至于仁德和明智,我便没有发现了。”《诗经》说:“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1]桀:夏代最后一个帝王,名履癸,暴虐无道,商汤率兵征伐他,他败逃南巢,自杀,在位五十三年。关龙逢:夏末大臣。

[2]纣:见《武王伐纣》注。比干:见《武王伐纣》注。

[3]子胥:伍氏,名员(yún云),字子胥,楚人,父兄遭谗为平王所杀,子胥奔吴,为大夫。因为屡劝吴王夫差拒绝越王勾践求和及停止伐齐,不被采纳,渐被疏远。后遭太宰嚭之谗,吴王夫差令他自杀。

[4]陈杀泄冶:春秋时陈灵公(名平国)和陈卿孔宁、仪行父,跟陈大夫御叔之妻夏姬通奸,三人宣淫于朝,陈大夫泄冶进谏,被杀,事在公元前600年。第二年,陈灵公被夏姬之子夏征舒射死。

[5]灭其国:指以上二事。吴国于公元前473年为越所灭。陈国虽存而其君被杀,所以也称“灭”。又公元前598年楚庄王伐陈,杀夏征舒,把陈国置为楚县,国亦一度不存。

[6]国:诸侯的封地。残:灭。家:卿大夫的封地。

[7]仁:参见《孔子见客》及《客有见周公者》注。

[8]“天实”二句:见《诗经·邶风·北门》。意思是:这实是上天所为,对这能怎么办呢?“谓之何哉”犹“奈之何哉”。在这里说申徒狄投河是无法阻止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