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三死

孔子论三死

本章借孔子之口,说明愚者由于不善居处、嗜欲无厌、自不量力等等,往往招致疾病、刑罚和武力的侵扰,以至导致短寿。而智者行为符合礼义,就能够避免灾祸,得享天年。(选自卷一)

哀公问孔子曰[1]:“有智者寿乎?”孔子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居处不理,饮食不节,佚劳过度者,病共杀之。居下而好干上,嗜欲无厌,求索不止者,刑共杀之。少以敌众,弱以侮强,忿不量力者,兵共杀之。故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诗》曰:“人而无仪,不死何为[2]。”

【翻译】

鲁哀公问孔子说:“有智慧的人长寿吗?”孔子说:“是的。人有三种死不是寿命所决定的,是自己招致的。日常生活不加调理,饮食不加节制,安逸与辛劳超过适当限度,这样的人,疾病照样会杀死他。处于下位而爱干犯长上,嗜好和欲望没个满足,要求和索取没个终止,这样的人,刑法照样会杀死他。用人数少的自己一方对抗人数多的别人,用力量弱的自己欺侮力量强的别人,放任怨怒而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这样的人,兵器照样会杀死他。所以有三种死不是寿命所决定的,是自己招致的。”《诗经》说:“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1]哀公:鲁哀公。参见卷二《田饶去鲁适燕》注。

[2]“人而”二句:见《诗经·鄘风·相鼠》。仪:适宜的仪容举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