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白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1],未就丹砂愧葛洪[2]
痛饮狂歌空度日[3],飞扬跋扈为谁雄[4]

题解

唐玄宗天宝四载(745)秋,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此诗予以相赠,诗中抒发二人身世浮沉、功业无成的慨叹。诗中感叹二人漂泊无定的生活,既有对好友的规劝,也有对自我的警策,诗文语重心长,字里行间透露出两人真诚的友情。杜甫一生中写过许多首赠与李白的诗作,此诗为现存最早的一首绝句。语言简短,但感情表达真切、全面。

赏析

李白与杜甫,是我国千古并称的两位伟大诗人。杜甫的这首《赠李白》,写于他与李白交往的早期。诗人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尺幅之间就写出了李白的气质风度和别样的才华品格,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才华横溢、才敌当世的肖像画,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可谓大家笔法。唐玄宗天宝四载(745)秋天,李白因遭朝廷奸佞的排斥,远离京都,被赐金放还后在山东与杜甫幸会。相似的人生遭际、同样的理想抱负、比肩的诗歌才华让两个人成为莫逆之交,这种情感透过诗歌表面可以强烈感受到,让人感动。

全诗只有四句,单从字面理解,可能会认为作者在规劝李白,希望他能够像葛洪那样专心致志于炼丹求仙,莫要整日纵酒欢歌、春风秋月等闲度;也不要孤心孤意,一味争强好胜。反复读过后,会发现诗文中如此描述其实另有一番思想需要表达。众所周知,李白的一生桀骜不驯,才华横溢,可他的济世之才终生都未曾真正施展,到了如此年岁,却依旧沦落漂泊。诗人表面上是在规劝李白,实际是在赞叹,在感慨。既感慨李白也感慨自己,从“秋来相顾尚飘蓬”一句便可以感至其意。当时李杜二人人生均遭受坎坷,青年时代树立起来的理想抱负一时碰壁,于是相约漫游于山东境内,用另一种方式来纾解不快。这一句道出的便是两人相同、相似的坎坷遭遇。“未就丹砂愧葛洪”是说李白在求仙炼丹方面终无所成,一定会惭怍于精于炼丹的大师葛洪。之所以如此描写是因为李白曾经沉迷于炼丹求仙,曾一度虔诚地求仙访道、上山采药、设炉炼丹。“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两句,言简意赅,韵味无穷,形象地刻画了一个毕生恃才傲物、藐视权贵的李白。李白嗜酒,“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是他以酒为友的写照。“空度日”点出了李白官场失意、大志难抒的内心痛苦。前一句表现出了李白终日痛饮狂歌,不为统治者赏识的境遇。后一句以反诘的语气,发出似在埋怨、实则不平的询问,以“飞扬”对“跋扈”,形象地描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品格。

这首诗的语言,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末句用反诘口吻,把全诗推向了高潮。诗人与李白举酒相顾,目光中充满了十分的赞许与欣赏,而此时的李白则飘逸洒脱、神采飞扬,真堪称人间狂客、酒中豪杰。诗人的感慨之语既是为李白而发,也是为自己而发,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杜甫的眼中也似乎有了几分藐视权贵的意思,他真想拂袖而去,与李白共沦落同漂泊,尽日狂饮终日而歌。

这首诗,用语极简,但蕴意极深。诗人用“痛饮”“狂歌”“飞扬”“跋扈”这些极其富有动态感的词语,节奏明快,表现独特,生动地突出了李白的傲岸与狂放,将李白一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品质刻画得入木三分,从而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杜甫的这首《赠李白》,可以说是以极其生动、形象、传神的笔触,写尽李白一生的傲岸风貌。

注释

[1]秋来:是说二人相会的季节。相顾:犹见故人,相对而视,见到彼此的样子。飘蓬:蓬为草本植物,叶如柳叶,开白色小花,秋枯根拔,随风飘荡。故常用来比喻人的行踪飘忽不定。时李白、杜甫二人均失意仕途,相偕漫游于山东境内,无所归宿,所以称之为“飘蓬”。

[2]就:炼成。未就:没有成功。丹砂:即朱砂,炼丹所用药。道家认为可以将朱砂炼制成丹药,服用可以益寿延年。葛洪:自号抱朴子,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家,曾入罗浮山炼丹,积年而卒。李白好神仙,曾自炼丹药,并在齐州从道士高如贵受“道箓”(一种入教仪式)。杜甫也渡黄河登王屋山访道士华盖君,因华盖君已死,惆怅而归。两人在学道方面都无所成就,所以说“愧葛洪”。

[3]空度日:白白地浪费时间,虚度年华。

[4]飞扬跋扈:不守常规,狂放不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