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统一了中国”

12.“统一了中国”

1983年1月14日至19日,全国第二届人才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各地的论文作者,20个省市区的人才研究组织的负责人和代表,新闻单位的同志共154人。中国人才研究会理事长王康同志主持了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照华、劳动人事部副部长李云川、国家体改委顾问荣高棠等领导出席会议。时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总干事童大林做了《鼓励与支持社会主义改革者》的发言。他共介绍了9位站在改革与创新前面的人,他们都是当时振兴经济、振兴科学最需要的人才。

第一位是安徽省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第二位叫袁隆平,他是杂交水稻特等奖的主要获奖者,湖南农科院的研究员;第三位是侯学煜,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第四位是首都钢铁公司党委书记周冠五;第五位是常州机械冶金工业公司经理李庭芳;第六位是四平市市委书记黄建勋;第七位是动力学家、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委员吴仲华;第八位是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温元凯;第九位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刘静和。在童大林的眼里,这些人都是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难得的人才,是改革的弄潮儿,对他们都有描述,都有评论。对于陈庭元,他是这么说的:

有人说凤阳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第一个是朱元璋,“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但他统一了中国。最近又出了一个人物,他叫陈庭元,不是凤阳人,但是到凤阳县当县委书记,他用联产承包,即“大包干”责任制,也“统一了中国”。“大包干”使中国的农业出现了奇迹,短短的几年时间,把面临崩溃边缘的中国农村挽救过来了。

陈庭元一直是搞农村工作的……联产计酬责任制保住了,刚刚起来的农民积极性保住了。这项改革给凤阳带来了巨大的变化。4年来年年丰收,由吃粮靠返销,变成出售余粮,4年共卖给国家7亿斤粮食。

为什么要把陈庭元作为我们中国人才研究会应该宣传的第一位人物?就是因为他发现和推广了联产计酬责任制,由此改变了中国农村的面貌,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如果20世纪中国有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有一个,该是改变了中国农村面貌这件大事。这应该写到历史上去,8亿农民的中国农村能在短短几年改变面貌是了不起的。像陈庭元这样的改革者,要家喻户晓,使所有的人都知道他。

……这9位同志的事迹,使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寄希望于改革,寄希望于改革者。

童大林后来曾担任过中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等职,是当代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对于童大林对自己的高度评价,陈庭元曾说:“对这个评价我很满足,但不敢当!推动这一历史性农村改革进程的是千千万万贫苦的凤阳农民。正如小平同志所讲:‘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40年后,回顾当年的“大包干”等一系列改革,回顾童大林所“鼓励与支持”的那些改革者,有很多是历史长河的流星,曾经在夜空中绽放过耀眼的色彩,稍纵即逝了。陈庭元推动扶持起来的小岗“大包干”,作为20世纪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缘起,依然星空朗照,熠熠生辉。正如童大林所言,它将和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等20世纪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一道,永载史册。

小岗“大包干”是有着众多的推手的,但陈庭元无疑是第一推手,在凤阳、在小岗,只要提到他,很多老同志都是由衷地赞美。2017年12月16日,在凤阳县人民医院的病房里,和吴庭美谈起当年的老书记,他说:“小岗人搞包干到户时,的确顶着压力。但他们是农民,是自发的行动。你最多不准他干,还能不让他当农民?真正承担巨大压力的是陈庭元。他是一个自觉的改革者,用现在习总书记的话说,就是不忘初心,知道我们共产党人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公社书记不同意,你县委书记同意?上面要是真追究,首先是县委书记干不成了,还会被批斗,甚至坐牢!这样被整的人有不少。没有敢于为老百姓担当的精神,是做不到的。作为那场改革的亲历者,我当时见到过不少的反对者。当然,他们很多人是为了执行党的政策,为陈庭元的安全担心。但不管是什么样的理由,如果陈庭元要是稍微软一软,听身旁其他一些领导的话,小岗村的土地肯定就得并起来,那样就不会有凤阳的‘大包干’!”2017年12月29日,我和温跃渊在“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家采访,说到“大包干”,严俊昌说:“没有陈庭元,哪里有‘大包干’呢?他县委书记要是不让干,我小小的生产队长能抗住?”

小岗农民严俊昌、严宏昌等人自发行动,闯破樊篱,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启幕人。陈庭元等许多党的领导干部,顺应民心,勇于担当,创新制度,是中国农村改革的自觉引领者。“闯”和“创”,书写了40年前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1985年4月,陈庭元离开凤阳,任滁县地委专职副书记,1986年4月起,任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3年3月离休。2007年4月3日,陈庭元带着他对土地的热爱、对农民兄弟的眷念,在合肥辞世。恰逢清明时节,小岗人悲痛不已。12位健在的“大包干”带头人在严俊昌、严宏昌、严立学的带领下,来到合肥。他们胸佩白花,举着12个人共同签名、写有“老元子,一路好走”的横幅,告别他们心爱的老书记!

  1. 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页。

读书导航